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六章 借力打力(2/2)

毕竟全港几百万人,不可能人人都去搞金融。

如果不及时进行产业调整,那些因工厂关闭、社会经济结构改变,以出卖劳力的低学历、低技术劳工会失业,会逐渐被社会边缘化,再度沦为贫困阶层。

制造业缺失,经济过分依赖第三产业,也容易受国际经济环境及金融市场波动影响。

同时,第三产业的经济所得大多向知识精英阶层靠拢,还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贫富悬殊问题。”

气氛够火爆,收视率肯定差不了,汪佳美强按捺下心中的狂喜,朝台下嘉宾笑道:“台下朋友也可以发表意见,谁先来。

左边第二位,请帮我们的工作人员把话筒递过去。”

“我赞成吴先生的观点。”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站起身,不无激动地说:“十几年前,到处都是工厂,‘一家大细穿胶花’的景象,是我们所有港人在工业繁荣时期的集体回忆。

为什么没有升级,就是因为地皮太贵。

利润都被租金吃走了,搞不起工业。

新加坡比香港小,为什么能搞,因为新加坡填海。

而我们呢,地产利益集团以环保为借口联合港府限制开发,搞大片保护地。

禁止填海。

正如吴先生所说,工业才是确保大多数人就业的主力军,香港不是澳门,人口才几十万,一个工厂都没有,确实没有污染,可香港有这个实力吗?”

这个头一开。

一发不可收拾,台下嘉宾争先恐后地说道:“地产商无良!

金融业只能造就极少数富豪,绝大数人一贫如洗。”

“制造业是个辛苦活儿,发财不易,但大家都能有口饭吃。”

群情激奋,顾常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正不知道怎么应对,一个支持金融和服务业的嘉宾突然道:“背靠大陆。

香港怎么搞?”

另一个嘉宾当即反驳道:“这话没道理,背靠大陆为什么就搞不出工业化,甚至连局部产业都要放弃?

背靠大陆意味着有大量劳动力,有大量市场。

就算不愿意去做工人,但港人可以做技术研发、管理销售、工业设计和产品创意啊,但我没看到港府有这方面的努力,只靠着地产和金融残喘。”

“工业化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两回事。

就算港府把资源往制造业倾斜也解决不了那么多人就业。”

“但不倾斜失业的人更多!”

很激烈的一场辩论,直到进入广告时间,章慧才缓过神,一脸疑惑地问:“三儿。

你们这是干什么?”

章程似笑非笑地说道:“NB电气关注政治,但不参与政治。

更不会像港督所预料的那样,拉上一帮学生和教授上街游行。

作为一家在香港注册,总部也在香港的公司,我们更关注香港的未来。”

“少跟我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请能左右港督态度的地产商替我们说话,就这么简单。”

章慧在香港时间长,一下子反应过来。

夏瑶才来两个多月,不知道这一个什么层面的博弈,想了想之后,百思不得其解地问:“地产商为什么要替我们说话?”

小嘉辉被他爷爷奶奶接走了,大姐和姐夫又不是什么外人,章程毫无顾忌地抚摸着她的手,耐心地解释道:“发展制造业不仅要用地,要填海,还要下调地价,否则根本发展不起来。

对地产商而言这绝不是一个好消息,所以他们必须尽快平息风波。

不然群情激奋,想尽可能收买人心的港督,真可能制定一些不利于他们的政策。”

“之前一直不同意,这么一闹港督就能同意?”

“此一时彼一时,之前不同意是因为他不想看到一个拥有顶尖人才的实验室,而现在老郭、沈姐、志扬和午寿他们都去国外了,在他眼里NB实验室已经成了一个被拔掉牙的老虎,很难再恢复之前的辉煌。

况且对他而言花点钱无所谓,反正都是纳税人的。”

夏瑶又问道:“他就不担心郭主任和沈姐他们回来?”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香港每年出去那么多硕士和博士,又有几个回来的?

不仅香港,连英国都是这样,所以他根本无需担心这一点。”

尽管清楚地明白郭俊儒等人与弟弟是一种什么样的友谊,但章慧还是有些担心,欲言又止地问:“三儿,要是……要是……要是他们真不回来怎么办?”

章程笑了笑,若无其事地说道:“我们不是日本企业,不可能要求职员从进入公司一直干到退休,所以只能尽可能挽留。

而且他们已经为公司作出了贡献,树立了NB实验室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不存在谁欠谁的问题。”

广告结束,节目又开始了。

但没有继续刚才的辩论,而是先放了一则短片。

从德国的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到提供“升级改造”

服务的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再到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到处都是NB实验室研发人员的身影。

德国总理、柏林州长、萨克森州长、科威特埃米尔、科威特首相、沙特国家电力公司董事长……等十几位欧洲和海湾国家部长级以上高官,不吝溢美之词,对NB实验室和NB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给出了很高评价。

香港不当回事,人家却当NB实验室是个宝。

在画外音的解说下,嘉宾们这才知道NB实验室在国外有这么高声誉,竟然同时给近千家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