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章 大开眼界(1/2)

按照惯例,领导上任后都会对各单位和部门进行一次调研,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香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锡昌也一样,刚调研完几个区和几个重要的局委办,又马不停蹄地开始调研企业。

龙口工业区是重中之重,位于啰湖区的NB电气并不在调研企业名单之内。

当经过NB工业园,看到NB电气蓝色大logo和“梦想改变未来”

的口号时,王副市长心血来潮,突然想进去看看。

临时改变行程,把陪同调研的市政府古秘书长给搞得焦头烂额。

一边示意韩秘书赶快打电话通知招商局龙口工业区的领导,让他们不要再等;一边跟啰湖区张书记和孔区长联系,让他们赶快安排一下。

市委书记兼市长,常务副市长是名副其实的二把手,李晓山一接到孔区长电话,连忙放下手头上的工作跑到园区外相迎。

王副市长兴致勃勃,沿着主干道边走边问道:“李总,厂区搞得很不错嘛,香港设计师设计的?”

“哪里是什么香港设计师,都是市规划局规划、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不过我们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

高大的钢结构厂房,郁郁葱葱的绿化,整洁的卫生,与周围那几个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王副市长感慨地说:“规划和设计很重要,如果都规划设计成你们NB电气这样,也把绿化搞起来,整个市容市貌就能来一个大变样。”

这显然是对古秘书长说的,李晓山嘿嘿了两声,没有再接口。

当看到实验车间前的香港中文大学、理工大学和科技大学实验基地牌子时,王副市长停住脚步,好奇地问:“李总,为什么那么多香港大学愿意和你们集团合作,还给你们的研究人员授予硕士甚至博士学位?”

“产学研。

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学位,那要研究人员先考上这几所大学的研究生,而且顺利通过毕业答辩才能获得。

此外名额也有一定限制,并不是每个研究人员都能成为博士。”

“那他们为什么不在自己大学的实验室或者研究所培养?”

“香港和德国大学是不包分配的。”

李晓山耐心地解释道:“对他们而言,教育质量和就业同等重要,如果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的声誉甚至排名。

此外。

大学实验室和研究所培养的都是研究型人才,而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实验室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

同同时,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技术应用上,我们NB电气这几年在国际上闯出了一点名气,比如量子力学领域的‘巨磁阻效应’,比如正在科威特使用的涡喷消防设备。

以及在环保和清洁能源上的一些贡献。

所以对学生们而言,有一个在NB实验室研究和工作的履历,能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将来的就业。

就像招工一样,不管哪个企业都喜欢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工人。”

里面就是高科技,王副市长一下子来了兴趣,指着伸缩门笑问道:“李总,我们可以进去看看吗?”

市领导参观是给NB电气面子。

后面还跟着电视台记者,进去转一圈相当于给NB电气免费打广告,令人所有人倍感意外的是,李晓山居然一脸歉意地摇头道:“王市长,真抱歉,您还真不能进去。”

当着这么多人被拒绝,王副市长尴尬不已,正准备找个借口掩饰过去。

一辆悬挂港澳牌的豪华客车驶了过来。

实验车间门卫摁下伸缩门开关,客车擦肩而过,直接停在实验楼前。

香港人能进去,中国人却被拒之门外,而且不是一般的中国人,是堂堂的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市长!

这里又不是租界,王锡昌的脸更挂不住了。

面无表情地问:“有秘密,担心我们泄密?”

李晓山叫苦不迭,连忙解释道:“王市长,不能进去有两个原因。

一是您来得太突然,如果早点通知,我还好做些安排;二是来得不是时候,刚进去的那辆车上都是一些特别客人,能不打扰最好不打扰。”

简直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的翻版,古秘书长气得咬牙切齿,冷冷地问:“做什么安排,是什么客人?”

招呼不打一声,说来就来,也不看什么地方,想进就能进?

李晓山也是一肚子不快,直言不讳地说:“王市长、古秘书长,实验室的确有秘密,商业机密。

不签订保密协议,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人都不得进入,上次常书记也没进去;至于车上的客人,不要我介绍你们应该认识其中一两位。”

正说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一个小伙子的陪同下率先走出客车。

看着那张熟悉的面孔,古秘书长大吃一惊,凑到王副市长低声道:“前面那位是顾先生,后面那位是香港工业总会的钟主席。”

连国家领导人都要以礼相待的香港商界大佬,王副市长这才意识到他真没资格往前凑,急忙道:“哦,原来是顾先生,那我们在外面等。

韩秘书,还楞着干什么?

立即向常书记汇报。

还有李总,你忙你的,快去接待,别管我们了。”

李晓山摇头笑道:“我进去也说不出个一二三四,还是在里陪您吧。”

王副市长脸色一正,催促道:“去吧,真没关系。”

“王市长,里面有我们的首席工程师,我去只会给他们添乱。

要不这样,我们去对面办公区等,顾先生他们参观完实验室,肯定会过去坐坐。”

“不用了,还是在这里等比较礼貌。”

与此同时,章程正陪着顾先生、工总钟主席、高校长等人一起换衣服。

见孙晓光三人掩不住激动地走进来,微笑着介绍道:“各位,这三位便是我们系统工程实验室孙晓光主任、技术应用黄丽安主任和实验车间魏华铭主任,接下来要看到的成果,无一不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年轻有为,都这么年轻有为,三位,等会就麻烦你们了。”

顾先生话音刚落。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人打趣道:“孙主任,我们可是同行,你就不怕我抢你饭碗?”

吴金华,前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副总裁,太平绅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麻省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博士。

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资深会员,在美国贝尔实验室担任过研发主管。

回香港后相继担任香港电灯总工程师、董事、副总经理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管企业创新的副总裁。

虽然辞去公职,但还是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董事、创新科技处——推广创新及设计督导委员、电子电器业咨询委员。

之前打过交道,孙晓光对他并不陌生,一脸诚恳地说:“吴先生,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同事都认为。

如果留不住一流人才,那我们NB电气永远成为不了一流企业。”

今天只是来看看,至于他们接不接受NB电气的邀请还是个未知数,工总钟主席不失时机地笑道:“好一个一流人才,好一个一流企业!

各位,媒体声称NB电气是香港制造业的希望,我之前一直感觉很夸张。

但现在我认为媒体说得有道理。

因为我真看到了希望。”

“梦想改变未来,我们一直在为此而努力。”

章程拉开通往1号实验车间的安检门,招呼道:“各位请,希望接下来看到的东西不会让大家失望。”

高校长打趣道:“到现在还卖关子,章先生,如果里面的东西让我失望,那你就要给中大额外增加三十个创业计划名额。”

章程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摇头苦笑道:“高校长。

实验室有学术委员会,不是我舍不得钱,而是真做不了主。”

权责分清,高校长暗赞了一个。

走进1号实验车间A区,一个个高高的绝缘子出现在众人面前,黄丽安当仁不让地介绍道:“顾先生、钟主席,各位朋友。

这是我们技术应用实验室用基础研究实验室提供的复合材料,研发的220千伏、500千伏和1000千伏复合绝缘子…… 耐压试验、抗冲击试验全部通过,样品正在瑞士CGF实验室做耐劳损试验,如果所有试验都没问题。

它将能全面取代现在的瓷质套管,解决超高压、特高压输电领域的绝缘难题。”

没人比关自豪更清楚这项发明的意义,不禁问道:“黄主任,成本呢?”

“比瓷质绝缘子低。”

“太了不起了。”

看着顾先生等人疑惑的样子,少读于香港南华中学,后考入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获学士学位,又读于香港大学电机工程系,获硕士学位,为香港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英国电机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英国特许工程师。

返港后即加入中电工作,后出任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副总裁的关自豪解释道:“绝缘一直是超高压输电的难题,如果把这种复合材料应用到其它超高压领域,将能把电站设备外绝缘爆炸、污闪、脆断等事故彻底清零。”

行家一开口,便知有没有。

黄丽安重重点了下头,补充道:“机械性能、绝缘性能远胜于瓷质材料,重量只有瓷质绝缘材料的三分之一,我们测算过,如果用这新型复合材料作为输电塔横担,塔高至少可以降低8米,每基可减少12吨以上塔材,减少12立方米以上混凝土,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技术优势,而且低碳环保。”

隔行如隔山,钟主席饶有兴趣地问:“那能创造多大经济效益?”

不等黄丽安开口,关自豪便如数家珍地说道:“一条高压输电线路短则几十公里,长则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可以想象一条线路需要多少个输电塔?

如果全使用这种复合材料的绝缘子和横担,必然能节省一大笔预算。

我相信把它推向市场,一年做几百亿都没问题!”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