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基础实验室的新材料(1/2)

正如胡美琪所说,夏瑶在实验车间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

技术应用实验室主任黄丽安、系统工程实验室主任孙晓光、实验车间主任魏华铭和副主任谢静雯等前nb电气研发中心元老,不约而同地放下工作,亲自出门迎接。

“章工就是眼光,仙女似的,真漂亮,来,让姐抱抱。”

谢静雯上来就是一个热情的拥抱,看着她那一脸窘像,黄丽安笑而不语,孙晓光则抱着双臂一边上下打量着,一边嘿嘿笑道:“如果早来几年,林妹妹就评不上‘第一厂花’了。

老黄,你说是不是?”

黄丽安给了他个白眼,笑骂道:“孙猴子,荟娴都我媳妇了,你还惦记着,在夏姑娘面前给我留点面子好不好?”

拿他开涮是最大的乐趣,魏华铭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一脸深以为然地说:“要是像章工和夏老师这样郎才女貌也就算了,可一朵鲜花偏偏插你这坨牛粪上,我越想越不服气。

老黄,我坦白,我也一直惦记。”

“好啦好啦,你们就别再丢人现眼了。”

谢静雯回过头笑道:“夏瑶来了,姜梅梅也快回来了,今天双喜临门,你们应该想想该怎么欢迎才是。”

“火锅,还是烧烤?”

“就知道吃,你属猪的?”

“被你猜对了,我还真是。”

插诨打科、张嘴就来,真是一个“乌托邦”

,让夏瑶不禁想起大学时的生活。

见众人又朝自己看来。

急忙道:“黄主任、孙主任。

那些相机和洗印器材孩子们非常喜欢。

我是来感谢你们给我们学校的捐赠的,千万别因为我,因为我……”

“不因为你也要因为姜梅梅,”

不等她说完,孙晓光便不无感慨地叹道:“马普回来的博士,不得了啊,我们nb实验室又出了一个科学家。”

马克斯.

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前身是成立于1911年的威廉皇家学会。

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研究机构。

夏瑶就冲着她来的,附和道:“是应该好好欢迎,章程昨天还在电话里说时间太紧,在德国就呆了一天,都没时间去看望她们。”

“你在一样,”

谢静雯看了一眼腕上的手表,探头道:“8点从总部出发,算算时间也该到了。”

正说着,一辆悬挂香港牌照的豪华大巴,从主干道远远驶了过来。

理工大学的校车。

魏华铭从腋窝里抽出文件夹翻开看了一眼,自言自语地说:“今天实验安排都满了。

他们难道不知道?”

“看什么看,说你们几个呢,还不快过来帮着提行李。”

“你个穷酸儒,你跑来凑什么热闹?”

郭俊儒拉开客车行李箱挡板,笑道:“先欢迎姜博士,我们的事等会儿再说。”

一个二十多岁女郎从车上走下来,走路样子很好看,不徐不疾,纤细的腰肢毫不做作地自然摇摆,散开的裙裾在她的体侧轻舞飞扬。

出国近三年,对周围显得很好奇,环顾四周时,柔美修长的脖颈侧出一个漂亮的曲线,雪白的耳后,几丝散落的柔软头发反射着阳光的明亮,且合着身体波动的节奏,在微微地颤抖着。

与此同时,六位戴着眼镜的研究人员,朝黄丽安等人打了个招呼,便拖着行李轻车熟路地往实验楼走去。

孙晓光似笑非笑地招呼道:“姜博士好。”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起眼前这位培训自己那批同事时,总喜欢拿黄丽安和郭俊儒开玩笑,姜梅梅忍俊不禁地来了句:“同志们好。”

魏华铭乐了,也煞有介事地来句:“姜博士幸苦了。”

“亲爱的老魏同志,换个词好不好?

别忘了我是从前民主德国回来的。”

“那就代表nb电气研发中心一期全体同仁,热烈欢迎二期妹妹姜梅梅博士学成归来。

光说不练假把式,让我们来一个热情的拥抱。”

说完之后,张开双臂作势要抱。

姜梅梅倒也落落大方,毫不犹豫地迎上去,魏华铭反而楞住了,孙晓光立马推了他一把:“男子汉大丈夫,说到就要做到,放心抱,尽管抱,我保证今天不告诉你老婆。”

谢静雯笑的花枝乱颤,举手道:“我也保证,今天决不告诉。”

姜梅梅笑得前仰后合,回头问:“还有谁要拥抱的?

黄主任,要不我们抱抱,荟娴不会有意见的,昨晚我和她还一起吃的饭。”

家有娇妻,黄丽安可不敢瞎胡闹,连连摇头道:“我习惯握手,抱就算了。”

为了这一刻,整整给自己打了一早上的气,夏瑶伸出右手,一脸诚恳地说:“姜博士,欢迎回国。”

姜梅梅这才注意到她的存在,看着这张既陌生又似曾相识的俏脸,猛然想起章琳给自己看过的那些照片,连忙伸手道:“夏瑶吧?

章琳总在我面前提起你,没想到能在这儿见面,你好你好。”

“章琳姐也在电话里说过您,姜博士,太了不起了,这么年轻就获得博士学位。”

“是啊,”

郭俊儒接过话茬,深以为然地说道:“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犹如重生。

从那一刻起,正式场合的称谓都必须冠以博士头衔,连包括身份证在内的所有个人证件一律改换,‘博士’成为个人姓名的组成部分。

姜博士,你是我们nb电气的骄傲。”

“别夸了,人家怪不好意思的,”

姜梅梅俏脸一红,谦虚地说:“像我这样的博士,马普没有一万个也有八千个,实在算不上什么。

何况在学术上又没多大成就,比起您和心如姐差远啦。”

“专业不同,不好比。”

郭俊儒脸色一正,指着2号实验车间说:“老黄、老魏。

柏林实验室同事放了个颗卫星。

我们压力很大。

再不搞出点实效性的东西,真没脸申请明年的经费。

从现在开始,高压实验室归我们了,直到做完所有试验为止。”

搞基础研究的不好好做学问,跑自己这儿来抢设备,魏华铭一口拒绝道:“220千伏高压断路器项目组要用,这么做不合规矩。”

谢静雯不想被误会,连忙解释道:“老郭。

ct项目高压电源组也要用,真安排不过来。”

郭俊儒急了,声色俱厉地问:“柏林实验室把涡轮喷气发动机改装一下就能赚几亿美元,名利双收,你们一点都不急?”

“急有什么用?

搞研究得循序渐进,难道还真想一下子赶英超美?”

“真想,而且有了一点眉目。”

黄丽安立马来了兴趣,急切地问:“哪方面的?”

“高压绝缘材料,章程之前提过,但我们一直不是很重视。

没想到刚才那几位真搞出来了,如果实验没问题。

随时可以投入量产,一年做十几二十亿美元很轻松。”

魏华铭反应过来,惊问道:“高压绝缘子?”

“嗯,高温硫化硅橡胶复合材料,一旦实验成功,就能解决传统瓷质空心绝缘子爆炸伤害、污闪跳电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超高压级以上的空心绝缘子完全依赖进口,长期受制于人,如果能填补这一空白,光国内一年就能做上百亿!”

夏瑶一脸茫然,谢静雯解释道:“我们常在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电线塔、变电站等电力设备上,看到一个个瓷质套管连着电线、电缆,向远处延伸。

可能感觉那些瓷质套管没什么,其实它是电网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

没它就解决不了绝缘问题,就会漏电,就会带来危险。

但瓷质套管有天然弱点,机械性能、绝缘性能不佳,在潮湿、污秽、雾凇时,电气设施容易产生爆炸和污闪事故。

而且价格昂贵,一根几百万人民币,一条线路至少需要上千万。”

姜梅梅是学计算机的,对此也一无所知,忍不住问道:“不就是瓷瓶吗,国内真生产不了?”

“瓷瓶不是普通瓷器,国内真生产不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