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觊窥龙潭四妖鹤 大展神威八隻夺(3/4)

空空空空将那摔在地上的贺赖一把拎起,后者的身躯就如同软泥一般滩作一团,面上露出骇人的青紫之色,竟是已然气绝。

元太兴的脸色显然也不太好看,上前将那贺赖豆叱今的尸体一把抢过。

空空空空喝了声,“慢些!”

,却是阻止不及。

元太兴一把拎过来,那尸体不知是何处受力,发出了一道轻微的破裂声,然后便有一股烟尘冲将出来。

元太兴以及近处的空空空空,宝念,婆罗门,庆云等人躲避不及,尽数被这股烟尘笼罩其中。

烟尘来势虽快,在场人亦非等闲,纷纷掩面挥袖,向后暴退。

一阵密集的咳嗽声后,庆云感觉烟尘已经散去,忙试着活动了一下筋骨,又深吸几口气,仿佛并无异状。

空空空空,宝念,婆罗门三僧也神色渐复,面面相觑间却也看不出有何不妥。

但是众人转眼再看元太兴时,只见他变色逐渐转白,冷汗直冒,似乎马上就站立不住。

庆云见状忙抢上前去一把扶住,贺赖的尸体便嘭得一声软落在地上。

元太兴十指佝偻,指甲已呈酱紫之色,紧紧地攥着庆云的上臂, 后者只觉得仿佛是被一双铁钳钳住,臂骨都要被捏碎了去。

虽然是痛彻心扉,但庆云依然不忍此时甩脱元太兴,只能向暅之求助。

“怎么不见佛贤过来?”

空空空空见状大急,忙向大统和宝念询问。

这佛贤是寺中医道最精之人,他若在此,怕是还有回天术。

宝念双掌合十应道, “哎,自从上次尔朱新兴失踪,觉法与佛贤甚感愧疚。

这两位现在轮流外出,去镇上觅那尔朱的踪迹。

今日恰好轮到佛贤。”

就在那几位大师感叹间,暅之已是出手了。

他一抖手取出几根银针,随意几刺,先是让那元太兴的十指微松,然后一把将庆云手臂抽回,对后者吩咐道, “帮我把他放平。”

庆云应了一声,将元太兴放倒, 随即自己也坐下,用大腿作枕,垫住了对方头颅。

暅之翻看了元太兴的十指和眼白,探过后者体温,心下已渐了然, “眼球发黄,面色泛白,十指酱紫,这是血竭之相。

他血液内血元暴动,只有换血,方有生机。”

暅之俯下身去,在元太兴身上嗅了嗅,又凑到庆云身上闻了闻。

“做什么?”

庆云都被暅之眼前的举动弄得颇不自然。

“你们身上,好像只是沾了些草木灰, 虽然加了些其他配料,让阴气更重了些,但也不至于……”

暅之忽然像似想到了什么,望了一圈,对雄起大师说道, “雄起大师,能否麻烦您帮忙查看一下元太兴房中是否有煎服汤药的迹象。”

随后暅之又询问寺中是否有老参。

巧在道人大统处倒确实留有两只, 暅之忙唤人取来,然后飞快地写下两个方子,令几名小沙弥先去煎制。

忙完这些,他又使人去水边摘取芦管,找知厨僧取了许多杯碗,用刀在元太兴指尖切了个小口。

后者血气已竭,放血颇为不易。

暅之舒筋导脉,好算是在每个杯碗中都滴了几滴鲜血,立即赶着与在场众人逐个相配。

还好,此间诸人中婆罗门大师的血似是与元太兴相融甚恰,良久不凝。

暅之的脸上也终于有了喜色, “八成还是有救的。”

此时雄起大师也从元太兴房中捧出一只药缶, 缶中还有些残渣,似是每日都用来熬药,于是也懒得洗净了。

暅之捞了些药渣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残渣已经冷去,发散不出味道。

于是他索性撮起药渣送入嘴中,仔细咀嚼了片刻,才从口中吐出,蹙起眉头,神色凝重。

宝念大师问道, “亲,可是这药中藏有古怪?”

暅之摇了摇头, “不,这药都是上好的选材,没有问题。”

“那为何我们中了这烟尘都安然无恙,唯独元居士他……”

暅之并没有先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正色问道, “西河王是何时入兰若的?”

宝念应道, “元居士与太子同时入山,代太子落发,以示足戒。”

“那关于他之前的病史,以及日常用药情况,寺中可有人知晓?”

宝念被问得一怔,显然他也不甚清楚。

不过就在此时,另有一道声音响起, “自然是有的,据贫道所知,元居士与我兰若可是姻缘匪浅呐。”

》》》》》敲黑板时间《《《《《 上一节笔者讲到了一些古汉语发音,也不自量力的说过要挑战一些“专家”

观点。

正写得兴起,干脆就把本来准备日后挑战的关卡提前了吧。

当然,在此之前,先补两则小贴士。

一是关于阿佛加德罗家族。

在这里,并非是有意要和阿伏至罗建立联系。

但是有几点可供参考。

其一,高车阿伏至罗与前文提到得乞伏一族一脉相承,本就是是高加索人(白人)。

其二,阿佛加德罗家族是在十三世纪才声名鹊起,Avogadro这个姓氏本出自Avogaro,意思是拥趸,后来引申为教廷律师。

Avogadro是以职业为姓氏,而这个职业的出现远远晚于西方姓氏成型时代。

一般以职业为姓氏的,都是铁匠,水手,屠夫,建筑工,渔夫之类的古老职业。

因此这个氏族一定是一个晚兴移民氏族,所以才会引用中世纪的职业作为自己的姓氏。

第二点是关于阴山四鹤。

贺兰部在北魏立国时期为拓跋氏提供了许多支持,四鹤的姓氏都是贺兰部派生姓氏,其中贺兰初真,贺拔度拔,贺若统都是孝文时期活跃的武将。

只有一个贺赖,是贺兰部早期首领的姓氏,在孝文朝并没有出什么名人,于是就安排此人物先领盒饭了。

其余三鹤自然还要登场,保义保惠军的来历依然尚待分说呢。

好,现在开始挑战“专家”

时间。

我们今天要分说的是后文情节将会推动到的“大食国”

的发音。

其实在前文讲到龙涎香的时候,就曾经带过多龙的大食西海。

大食是唐代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

有专家发声,其音“大益”

,原因有二: 一,大食,是从拉丁对音Tayy(她益)音译过来的,因此食应读益。

二,食字古音本就读“益”

,如郦食其的读法应为“丽益基”



这么一听似乎有理有据,大多数人被这么一唬,就信了对不对?

那我们就一条一条分析一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大食的地理位置比拉丁语族国家更靠近中国。

中国对其地名认知应该来自他们自己的语言阿拉伯语,或者离中国更近的波斯语。

拉丁语发音传入中国,那必然不是唐代的事儿了。

大食这个地区,在波斯语中对音为Tazi,中古对音条支。

又Tazig,与今塔吉克同源。

其音塔孜。

(今沙特地区,汉志,多志等地区,也是取古音译,ig结尾尾音译为志/支) 其次,大食是唐代中国对阿拉伯地区的称呼,取杜环《通典》音译,应循唐代发音,两版唐书均引之。

食在唐代早就已经不读“益”

了,正确读音为“是”

,《唐韵》作乘力切。

(前文有论,唐音如吴音ch/sh,ing/eng界限不明,乘字注音食陵切/shing;承字注音署陵切/shing,后同。

) 横向比较魏晋至唐的文献中,大食,多氏,大寔混用。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