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神功有瑕求斧正 宿债无头问根由(下)(1/2)
送别七间夫妇已是夜深, 但庆云谈兴未尽,陶弘景只得又讲解了一些吐呐练炁的心得。
目前陶弘景的修为,已经到了以冥想代深眠的境界。
胎息冥想如人之泰初,是最有效的休息方法。
庆云听说,便也对此生了兴趣。
陶弘景倒也没有拒绝,只是耐心引导, “入胎息,归元婴,其实并不需要多么精深的修为, 这只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有的人初试冥想,就能掌握到这种状态, 有的人穷尽毕生都无法入此境界。
每个人在初生的时候,父母所给予的阴阳二气最为纯粹。
(两条染色体)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一些部位二气浑浊,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气浊则癌生,癌生则病萦。
时常进入胎息状态,让二气重温清明,本身就是防癌去病的最佳养生方式。
对胎息的领悟,与武学造诣无关。
比如说贵派的王紫霞,那就是一位神人, 天生便可自窥元婴,是修习内丹上好的苗子。”
庆云一边听着华阳先生的讲解,一边慢慢闭上眼睛,感受着一呼一吸间的气流变化。
月华如流水,将庆云包裹在静夜中的这方天地里。
周身微凉,也不知是清风还是涓流, 庆云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大鱼,徜徉在无光的海底。
那是心灵纯净者的冥想世界, 没有樊笼里的光怪陆离,红尘中的酒色财气, 只有无边的空蒙,如人之泰始。
庆云感觉身体前所未有的放松, 在这个空蒙世界里,他可以毫无束缚的运动, 如游鱼,如蝴蝶, 行进自如,腾挪随意, 每一个毛孔都可以畅快的呼吸…… 这里是一片绝对自由的天地,但是却只有他自己。
极目远望,尽是虚无, 纵声而呼,不闻回响。
这里没有时间的参照物,前一刻与后一刻的视界完全相同, 转瞬,永恒,都没有意义, 也不知这样过了多久,恐惧感渐渐浮上了庆云的心头。
他入了冥境,却如何才能出去?
冥想的境界就像是梦境, 无论他如何上下翻飞,撕心裂肺的呼喊,却都无法挣脱出这个世界。
陶弘景就坐在庆云身边为他护法,见庆云额头微微见汗,便以为他与初次尝试冥想吐呐的大多数人一样,心魔太盛,无法入定。
于是他将右手贴住庆云脑后玉枕,试图为庆云导引气息,助他平复。
人们常因为各种欲障杂念的牵绊无法真正进入冥想, 就算进入了,也无法在那种死寂里沉浸太久,便会再次被心魔拔出。
对抗心魔,本就是入定的最大烦恼。
有些人因为长期与心魔抗争,靠意念死守冥境, 最后反而梦醒不分,混淆了现实与意念的界限,变得疯疯癫癫。
所以入胎息,窥元婴这种事情对天赋的依赖度非常高, 没有天赋还要勉力施为,其中凶险无异探骊龙之穴而求宝珠。
像庆云这样一入鸿冥便无法自拔的情况,就算是陶弘景也从来没有遇见过。
庆云自小随师傅过得便是避世隐居的生活,本来就没有什么高远的追求, 后来忽然得知父亲因刺驾身亡,这才北上求证。
当他了解了那场政治倾轧的背景以后,就对高处这些龌龊事十分反感, 什么檀君也好,华虏也罢,在他心里都没有身边的朋友重要。
庆云此刻深深陷在梦境之中,寻不到出路, 他几乎快被这压抑孤寂的泰初境逼疯了。
于是他闭上眼睛挺起凶堂,打开四肢仰头呐喊, 就像是一只领地受到挑战的猩猩, 那是在表达最后的愤怒,表达战斗的决心!
就在他咬着牙重新张开眼睛的时候, 他忽然感觉到世界远处似乎漂浮着两道微光。
那些光线异常微弱,在这无边的黑暗里,也需要眯起眼睛仔细辨认。
一团是绿色,一团仿佛是紫色。
心魔,终究还是来了。
“那个,瓠,师姐?
此间简陋局促。
既然来了客人,不若移步去前院一叙?”
“不必了!
既然你不肯说出他的去处,还有什么好聊的?”
两道细如蚊蚋的声音钻入庆云耳孔, 庆云却如遭雷击,浑身为之一震。
瓠师姐,殷师妹?
这时她们初见时…… “你是保义密谍!
给我杀!”
虽然不确定是那里传来的声音, 但是保义密谍这四个字一入耳,庆云便知道是瓠师姐有难了。
他立即向绿色光芒隐现处扑了过去, 那道光芒很远,即便此时他可以自由翱翔,但也不知是否能够及时施以援手。
“绑了这妮子,要挟苏七间!”
张远游的狂笑声在空间中激荡。
殷师妹,也有难!
这!
庆云顿时心绪不宁,变得焦躁起来。
他并不是没有做过选择题, 当初是否随瓠师姐北来, 是否带殷色可一同上京, 是否要在报德寺对元宏动手, 是否出任檀君,争取为门派平反…… 他做过许多的选择,很多大选择,能够影响许多人命运的大抉择。
但是他从来没有做过眼前这种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 庆云一旦心神不守,世界便开始了震荡, 喊声,杀声,风声,啸声, 各种杂音纷纷响起,摩擦着庆云的耳鼓。
漆黑的天幕也看不出是否出现了裂痕, 但是庆云却能感觉视野内明显的扭曲, 这个世界正在崩塌!
被心魔强行将梦境崩解,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轻则内伤,重则入魔。
庆云并不了解这些,更无法控制心底的焦虑。
就在他六神无主的时候,忽然感觉玉枕一暖,仿佛是被什么力量在后颈一按,心率瞬间平复了些许。
他猛回头,伸手探出,竟然摸到了一堵墙壁!
不,不是墙壁, 圆形的,那是柱子, 是一根柱子,被暖流包裹的柱子。
当他的手触碰到柱子的那一刻,一柱庞然大物瞬间被点亮。
永夜的深海,定海的神柱,高不见其顶。
神柱的底部被一条石龙牢牢地抱住, 沿着龙口昂起的方向,似乎还有许多弯弯曲曲的纹路延申出来,爬满了粗壮的柱体。
有的纹路已经亮起,有的仍有些模糊不清, 那是,龙纹?
硕大而醒目的龙纹似乎有九道,一匝一匝,盘旋而上, 龙首的篆字如磨盘大小,依稀可辨, 梁,陈,魏,东,西,齐,周,随,唐…… 这是,国号?
可是除了魏国,其他国号今世并不存在啊?
庆云完全搞不懂状况,却又瞧见那些大型龙纹缝隙里还藏有许多道细小些的龙型纹路, 小龙额头虽然也有字迹,却并非都能看得清晰, 倭,新罗,百济[笔趣阁 www.
biquger.
info],伽耶,万春,汉,剑浮沙, 还有……什么西哥德,亚美尼,香巴拉…… 这些应是一些番邦的名字吧?
前面几个他好算还听说过一些, 后面的那些,都是哪儿跟哪儿啊!
》》》》》敲黑板时间《《《《《 上一节我们简要的讲了一下印度上古史,那么今天主要就说一说十六雄国。
这十六雄国的提法,其实是在《长阿含经》当中记录的。
讲得是佛陀时期印度列国纷争史。
其时天竺以十六国为大,尽管十六国在细节处尚存争议,但已经形成了习惯叫法。
我们通常将这个时代作为印度信史的起源,原因有二: 一是十六雄国既佛陀降世时期,有大量语录体的经文可以证明印度当时诸侯林立的状况。
二是这个时代的考古证物也比较齐全。
所以虽然印度历史基于经文,史诗,口口相传的故事,年代断定很困难,但是通过考古实物断代,还是能够基本复原这个时期风貌的。
由于篇幅原因,这十六雄国我们也不能一一细讲,只挑一些重要的,有趣的知识点和大家分享。
十六雄国在经文的记录上是由东自西抄录的,为什么以东为尊,不知道。
极东的一国在今孟加拉附近,和中国古代是有商道相通的。
这个国家,也就是十六雄国所记第一国,名为昂甲(A?
ga,古译鸯伽)。
其次为势力最强的摩揭陀,也是后来幼龙,观自在,孔雀,三朝前身(柯黎朝其实就是摩揭陀)。
与摩揭陀并立四强国的还有阿凡提(Avanti,古译阿槃提),八刹(Vatsa,古译跋蹉),绞杀罗(Ko?
ala,古译拘jiao萨罗)三国。
对,确实有一个叫阿凡提的大国,这个国家与本作中出现的波西国在地理位置上毗邻,是一个内陆国家。
为什么特别提到这个国家?
不只是因为他的名字叫阿凡提,而是因为我们所谓的极乐净土,就是指的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