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镔铁锋鸣凡刃断 浑水汐落顽石出(下)(2/2)
这个时候大量西学不分良莠的被吸收,用来攻击传统文化。
比如现代白话文东洋起源论,中国文化印度起源论都是这么来的。
当时以胡适,郭沫若为首的一批文人,先后提出了华佗印度人说,墨子印度人说,甚至孙悟空印度起源说。
这里我不是有意攻击这些文坛巨匠,只是对那个时代的一些荒谬现象做出总结。
根据麻沸散用到曼陀罗花便判断华佗是印度人,根据墨翟的发音以及苦修的主张就附会墨子是印度人,以此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转,其实与哗众取宠无异。
话扯远了,我们再回到哈拉帕文化。
在当时看来,这的确是了不起的考古发现,它的高光时间比中国的商朝还要早。
但是我们又要再次提醒各位,商,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
哈拉帕是一个文化圈,它应该对标的良渚,裴李岗这样的文化古城邦遗址。
哈拉帕文化和良渚大约同时代,晚于裴李岗。
文明程度也没有领先,大家可以自己去比较良渚古城的城邦排布,陶器工艺水准,农耕技术。
中印同期文化各擅胜场。
我们在做文明横向对比的时候,应该精确对标,不能搞双标。
别人捧出城邦文化,我们非要端着国史文化去比,中华文明是自商朝始吗?
这个逻辑很滑稽,然而好像我们自己也已经对此淡然接受了,这都是“新”
(xi)文化遗毒。
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讲一下印度的两大史诗,让大家快速了解一下印度上古史: 《摩诃婆罗多》,讲的是熊猫族(Pandava)和巨鹿族(今译俱卢族)争夺中国的故事。
(中国,既中天竺,和古中国,古日本对中国的定义类似。
)巨鹿族的首领持国(与持国天王的持国同名)有一百个儿子,大儿子号称无敌,战功赫赫。
但是在巨鹿大战中,无敌的99个兄弟全部战死,最后被迫躲进湖水用芦管呼吸。
但是熊猫五兄弟还是发现了无敌,把他拉出来KO了。
无敌的属下夜袭熊猫族营地,熊猫族也因此损失惨重。
熊猫族五兄弟的长兄因此大彻大悟,去喜马拉雅修道。
而熊猫族则在中国地区繁衍了下来,其首都天帝城,据考证就是现在的德里(德里新城既新德里)。
德里这个名字,是根据公元前三世纪一名叫帝禄(Dhillu)或者帝利(Dili)的君主命名的。
口口相传的两种拼法,无非利禄。
根据时间判断,这名帝王也应该是熊猫族人。
《罗摩衍那》,讲的是观自在(罗摩)和魔王罗波那争斗的故事。
魔王罗波那十首二十臂,勇不可当,最后被罗摩的盟友神猴哈努曼干掉了。
哈奴曼神通广大,征服了南印度和斯里兰卡。
为什么当年胡适先生说哈奴曼是孙悟空的原型呢?
因为史诗中神猴曾经变猫……这是不是神逻辑?
我就不明白了,难道中国古代神话没有神猴吗?
宋玉告楚襄王:有玄猿超腾往来,龙兴而鸟集。
(《刘向?
新序》)《吴越春秋》有袁公通人语,授剑越女。
这些不是神猴吗?
为啥要把神猴和印度强行做了关联?
(插一条题外话,另有一说孙悟空人设源于无支邪。
有关无支邪的传说起于唐代,而那条所传甚广甚至被某百科引用的《山海经》出处实为伪典。
翻遍《山海经》也是找不到无支邪的。
无支邪传说在文献中出现时代比哈奴曼晚了很多,并不能作为否定西来说的反例。
) 孙悟空的形象其实是越人形象的影射,我们在此先不多做纠结。
但是印度这两大史诗情节,什么巨鹿大战熊猫族胜出,魔王罗波那多首多臂,我怎么听着感觉那么像黄帝战蚩尤呢?
好了,我可不想碰瓷儿什么印度史诗出中国的说法。
但是我国《尚书》,《左传》这些记有上古大战的文献成书年代肯定比那两本印度史诗早。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两部史诗成书时(前三世纪),在印度次大陆上生活的并不是现代印度人,而是以蒙古人种为主体的上古民族。
中印两国之间到底有没有文化的相互渗透,借鉴?
那也是一定有的。
至于是谁抄袭谁,就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