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齐家奇人棋行险 修身休战羞帮闲(下)(1/2)
齐四被裹在一团剑光之中,别人也看不清他如何出手, 只觉得那雷光中似乎有六道霸道的气息搅动着整个空间,吞噬着漫天风雷。
“这是时乘六龙吗?”
“居然可以用到如此地步。”
“齐家小字辈里何时出了这般人物?”
檀宗坐席那边响起了阵阵私语。
议论声越来越大, 初如微雨,再如蹄声,最后也汇作风雷,与庆云剑气遥遥相应。
“我想起来了!
我认得他的剑!
我认得他的剑法!
他,就是他!”
“当代英雄终将没。”
“明日花开有齐罗。”
“齐罗?”
“就是那时与庆易寒竞选宗主失败,”
“但是剑术却得到五大祭酒共同认可,”
“号称虫二之后,有望扛鼎剑道的一代天才剑客?”
“哎?
好像齐家那一代里齐罗确实行四。”
“他不是三十年前就已经死了吗?”
“就算活着也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吧?”
“莫不是见鬼了?”
嗡嗡之声越聚越响,就连对面的宾客席也隐隐能听到些只言片语。
“齐罗吗?
华阳先生,他当年的风评可是在你之上啊。”
马喆先捋须微笑。
齐罗年轻的时候被誉为最有希望接棒虫二成为武林第一人的存在, 那个时候陶弘景还在道宗低调隐修声明不著。
不过天妒英才,据说这齐罗很早就因练功走火一命呜呼, 直到陶弘景一剑破西宗,在闭门切磋中将马喆先逼得退隐,这天下第一剑的名头才算是真正有了接班人。
马喆先与陶弘景有这段梁子,他对华阳先生的剑术固然服气,但若偶尔能有揶揄这老牛鼻子的机会,马喆先又岂会错过呢?
陶弘景自然不会正面接过马喆先的话茬,只是徐徐叹道, “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又怎会和庆云斗个不可开交…… 啊!
我明白了!”
“齐师伯,你和苏师姑修习的应该是同种功法吧?”
庆云此时已和齐四交换了数招,虽然局面被动,但他凭借凌波步,古谱剑,左手掌,呼吸吐呐的入门功夫,经也能一时支撑。
这时候四周的对话也断断续续的传入他的耳中,经过他的信息整理,大约也明白了眼前局面。
这齐四可不是什么檀宗小辈,而是当年剑道口碑犹盛父亲之上的门中前辈齐罗。
齐罗据传三十年前走火入魔,死多活少,而此刻重现江湖,却仍是童颜,面上表情也始终呆滞冷峻。
庆云瞬间就将他与苏七间的遭遇联系在了一起, 看来这肉奴尸的用法并非只有陶弘景知晓…… 方才崔氏门人是和齐罗一起向折袖发难的, 如果凶手真的不是折袖,那么,便是眼前这位齐师伯了。
齐罗此时满面羞红,但却依然没有任何表情。
按照他的个性,自然不愿意参合到这样阴险的算计中来, 可是庞修对他有救命之恩,他也不得不配合对方行动。
他走火入魔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虽然好友庞修为他想尽了办法,那没日没夜的面部刺痛仍然整整折磨了他五年。
他不但因此功力大损,人也是形销骨立,几乎丧命。
好在庞修自苏七间那里问得了肉奴尸的秘密, 经过一番旁敲侧击,终于掌握了养尸的大致方法。
养尸的步骤本身并没有什么难处,只是知之者鲜。
庞家祖传杂学颇丰,经过几次试验,庞修居然找到了解决齐罗隐疾的办法。
但是经历了这炼狱般的五年,齐罗的功夫大打折扣,还不如全盛之时的三成。
这些年就算有所恢复,可是身体精神在黄金年华遭受的摧残有些并不是可逆的。
齐罗为了还庞修的人情,不但出手杀了崔家弟子嫁祸折袖,还亲自下场为难庆云, 这些其实都是他心中所不齿的行为。
而今与庆云这名小辈又斗了个不可开交,他着实是又羞又愧, 耳听得自己的身份被人叫破,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不愿久战,索性牙关一咬,棋行险招,干脆舍了守势,赌一剑输赢。
庆云看不到他的面部表情,但这咬牙切齿的小动作还是被他捉了个真切。
他要拼命!
庆云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交手到现在,双方已经完全清楚了各自斤两。
齐罗方才心有愧疚,一直没有全力施为,更不愿痛下杀手, 所以庆云才能与他周旋到现在。
可是如果齐罗真地抛开一切全力进攻,庆云是根本没有可能当其锋芒的。
所以在齐罗咬牙的那一个刹那,庆云就已经有了计较。
他根本没有看对方的招式, 管你这一剑是巽岚起还是天雷落, 我惹不起,但躲得起。
庆云脚下就如同踩着跳舞机一般飞速弹动, 在齐四剑意还未发动时,倏地向后倒蹿。
雷光,剑影,衔面而至, 庆云已经能够感觉到森寒的剑芒在他身上游走,仿佛正在遭受着无痛的凌迟。
可是他此时什么也做不了,只有退,尽一切可能高速后退。
他不知道自己退了多少步,只是小腿上隐隐有些脱力的感觉,似乎马上就会抽筋, 身后可供退避的空间也已经不多, 如果齐罗这一剑余势不绝,庆云可就要绝了!
“有问题。”
陶弘景忽然嘟囔道。
“什么问……”
马喆先还没有看出门道,只是他的问题还没问出口,战局中便已经起了变化。
齐罗忽然啊呀一声,弃剑于地,掩面奔走,如雷光电掣,瞬间就消失在了人们视野之内。
“……题?”
马喆先这最后一个字终于吐出来了, 他被眼前这一幕也是惊得不明所以,只能将愕然的眼光移向陶弘景。
“檀宗的这套吐呐功法有问题。
方才齐罗急于求成,但庆小友却应对机警,提前拉开距离。
齐罗眼看自己剑意将竭,仍无法追上庆小友,便运用吐呐功法行险续气,却牵动了功邪。
那功法若是与苏七间当年所修法门,那他此时定然是痛不欲生, 如果不尽快用肉奴尸毒化解,怕也是要遭一番罪了。”
眼看齐罗去远,苏七间重由殷色可搀扶着返回檀宗坐席。
她的目光冷冷地望向庞修,声音更如双剑交击,断义绝情, “庞护法!
你是不是应该对这一切有所解释?”
折袖见妻子插手,立刻呼哨一声,四只笑面犬昂头挺胸奔到七间身前结阵防范, 随后便将手按在了剑柄之上,向庞祭酒虎视眈眈地望了过来。
》》》》》敲黑板时间《《《《《 终于我们又要说回印度了。
但在说印度之前,我还是想先讲一下中原释道两家的许多渊源。
道家说老子化胡为释氏,佛家说道家神明都从佛家来,似乎主流思潮更偏向于后者,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到底怎么看?
佛教,包括了上座部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
上座部佛教受印度教的影响比较大,汉传佛教受儒道的影响比较大,这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宗教。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汉传佛教的原生土壤是汉译经文,汉译经文几乎就是一种再创作,这个创作过程参考了大量的儒道典籍。
正如本文之前提到的,当时有许多传道者本就是佛道兼修的,并且喜欢引道德经,南华经来讲佛。
所以我们看到《金刚经》的译本中,就有许多佛不可说、佛是法,佛非法、佛(道)与名的辩证,等等,这些说法是从梵文里带来的吗?
这其实是借道阐法。
稍后笔者开会专门开一章分说翻译对于文学和哲学的影响,但是早期译经并不属于这个范畴。
我们知道,译经,就要有原经。
在两汉魏晋这段时间,许多佛教大能已经完成了大量经书的汉译,那么其原经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