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古有夜郎八百里 可知汉家千万顷(下)(1/2)
公孙清一番摇头晃脑之后,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望向了祖暅之。
圣臣就算不同中国言语,不懂中国风俗,但是他反应并不迟钝,自然明了目光所聚的这位白衣公子不是等闲人物。
于是他主动离席,在通译的陪伴下与祖暅之攀谈。
圣臣非常诚恳地要求祖暅之分享一下中原关于算学一道比较深层的研究命题。
祖暅之犹豫了片刻,还是取出了未完成的《缀术》秘传。
他实在太想把这本书的内容推销出去了, 写一本无人能懂的书,真的是一件很孤独的事。
(旁白):啊呀呀呀呀~空有一身屠龙技啊~。
祖暅之取出书,一边秀图,一边用肢体语言比划,却依然把那通译为难得抓耳挠腮。
简言之,这《缀术》之书共分五章。
第一章,割干以枝,割枝以末。
是对刘徽割圆,割锥,诸割术的深入研究, 按照现代数学观点,就是微分学。
第二章,积末为枝,积枝为干。
这是割法之后,重新整合,求取面积的算法, 也就是现代数学的积分学。
第三章,去叶存枝,去枝存干。
这一章讲得是在有多个未知数(缀)的情况下,如何做简化,运算分析,既偏微分。
第四章,缀数成木,缀木成林。
这是通过研究不同变量(缀)的变化,找出他们之间原本的运算关系的技巧, 大致相当于今日微分方程。
第五章,既有成图,案以索骥。
这其实是全书最简单的一章,但却需要建立在前四章的研究基础之上, 研究函数,解析几何,这些按图索骥的算法。
这本书放到现在,直接换个封面,贴上《高等数学》四个大字,那就直接可以送进各大高校当教材了。
(读者读到这里都快跳起来了,你咋有胆这么说,你咋不上天?
别急,我们不是有敲黑板时间么?
慢慢讲,慢慢讲。
) 暅之滔滔不绝讲了约莫两个时辰,从晌午时分一直讲到了约莫晚饭时间。
无关的众人都聊得有些累了, 可是暅之,圣臣,信都芳,陶弘景还有那名可怜通译,这个小圈子却还没有聊完。
说实话,若不是魏王有意让暅之壮壮国威,这宴席早该散了。
不过僵到此时,倒也省事,直接翻台换晚宴即可。
圣臣聚精会神,足足听满了两个时辰, 等到暅之讲完,他把头横着,竖着,斜着反复摇摆。
有些是表示对祖氏著作的肯定,认为自己有所收获, 但更多的是在表达想不通,不明白。
不要说他不明白,信都芳,陶弘景也只能理解不超过三成。
陶弘景捋着胡须叹道, “这本《缀术》,贫道前前后后听祖文远讲过三次。
今日又听暅之讲了一遍,大多还是云里雾里。
但是每每考较其真实,祖氏父子凭之演算,结果却都大体无差。
贫道唯有拜服一途,不复它想。”
圣臣在这个时候早已没有了争胜的勇气,除了表示有向暅之请教学习的意愿以外,不敢再摆出考较的姿态。
有了这半天的情感交流,到了晚上,就可以聊些相对正式的话题了。
魏王首先感谢天竺使团义助, 有他们的加入,这场无遮盛会的含金量自然又高了几分。
只是魏国斥候是在蜀地境内偶遇使团的, 既然是一场美丽的巧合,那么使团此来自然另有目的。
于是魏王非常委婉地向圣臣打听来意。
圣臣恭谨起身,开始介绍姬多王朝遇到的困境。
葱岭以西,昔有大国贵霜。
及其帝国崩解,超日王崛起,收复北天竺,一统中天竺,所建姬多王朝盛极一时。
但自超日王死后,姬多其实一直在走下坡路。
罽宾地区的白匈奴再建嚈哒帝国,迅速控制了贵霜故地,并开始蚕食超日王时期夺回的天竺领地。
到了而今幼日王这一朝,嚈哒帝国已经侵入恒河流域,开始挤压姬多王朝的战略腹地。
幼日王不想坐以待毙,于是才遣使向大魏请援。
魏王沉思了片刻,正色答复道, “大魏与姬多,相去千里。
南向隔了萧齐,西南隔了山外山,向西要经过广袤西域,自嚈哒折向南才能到达天竺。
山外山的地理不适合大规模行军, 而萧齐也绝对不会借道让魏国军队通行,这在中原为兵家大忌。
假道伐虢的典故,姚思夏,你在翻译的时候替朕转译一下。
西向这条路线就更为曲折了, 我大魏对西域的控制并不算稳固, 柔然,高车,吐谷浑,康居等大国对我们的动向都很敏感,贸然动用大军也非明智之举。
所以,我大魏直接投入天竺战争比较困难。
但是两国既然有意结为友邦,我们也自然没有不闻不问的道理。
我大魏会向天竺派遣军事专家和冶炼匠人, 但是朕也希望天竺可以用一样东西来做交换。”
圣臣听完姚思夏的翻译,虽然有些失望,但仔细想想也的确是这个道理。
魏王允诺的,已经是眼下他们可以提供的最大帮助了。
只是不知道魏王会索要什么东西,难道是他故乡的特产它山石?
它山石是重要战略资源,当时世上只有天竺有产,可惜魏王并不识得这玩意。
当圣臣提出疑问的时候,魏王的回答却让他哑然失笑, “朕需要天竺的圣黄染料。
今之华夏印染明黄使用的还是黄帝赤精(铬黄)这种名贵矿藏, 这种黄色矿粉见于河西,产量极低。
朕有意以黄袍代替汉制深衣,复黄帝君临之仪表。
但是苦于原料稀缺,用于印染,实在肉疼。
朕听说天竺圣僧服饰皆染黄,想来贵国必有特别的染料资源。
我魏国没有办法给予你们直接的军事援助,因此朕的开口也不大。
些许染料,应该没有问题吧?”
圣臣没有半分犹豫,立即答应下来。
魏王胃口的确不大,这些授权他还是有的。
只是说道这天竺圣黄,就又要讲回溺金的神牛了。
虽然现代印度学者通过“严谨实验”
证明他们的圣牛吉尔牛尿液中真地可以提取出小黄金, 但是你们都懂的,不说破便好。
不过硬要说有神牛溺金的话,也不算是天方夜谭。
比如这圣黄的染料,便的确是牛溺所炼, 在上古远销欧亚,价值不菲,确实为天竺赚取了不少真金白银。
天竺兽师以芒果饲牛,发现牛的消化系统无法分解芒果所含黄色素,会将所有的显色物质通过尿液排出。
这些牛溺炼干后便可作为染料使用。
染料中的黄色素归根结蒂来自芒果,又经牛肾作用,变得易溶且色固性好, 可谓是非常原生环保的绿色工艺了。
》》》》》敲黑板时间《《《《《 中国皇帝服饰自隋朝开始取明黄衮龙袍,这时有据可查的。
但是隋因魏制,所以在北魏这种风向应该已经开始了。
汉代以来黄帝十二章衮袍不染明黄,主要是染料的稀缺。
但天竺近热带,色泽鲜艳的自然植株更多,因此一直一来并不缺乏黄色染料。
本文提到的牛溺印度黄,是真实古代工艺,成品曾经远销大英帝国,在现代纺织工业中也有运用历史。
上一节关于天竺往事我们还没讲完。
但是天竺史估计不是各位看官关注重点,略往后放一放应该不会太影响阅读心情。
倒是这算经,历法两项如果不给些合理的解释,笔者大概马上就要收到刀片了。
有很多事情,不做横向对比,我们永远不知道中国古代领先世界多少。
在算学一道便是如此。
阿耶波多,印度算学大家,地位和祖冲之在中国那是一般无二的。
先略过历法部分不谈(后面几节再讲)。
阿耶波多在算学上最大的突破主要有三:将圆周率推演到了小数点后第五位(其实是精算四位);总结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提出了疑似三角函数的概念;在级数算法和极限理解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