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高峰(1/2)
一晃几天的时间过去了。
李震东还抽空去了机械厂里的图书馆,翻阅了图书馆里的报纸。
和自己印象中的大事件互相印证。
发现历史的大走向没有变动,只是某些事情发生的时间不对。
知道这个世界终究有点不同。
李震东从外面晨练回来,就着小厨房的冷水冲洗起来。
今天是礼拜天,全厂休息的日子。
母亲不用上班,现在还在后山坡上浇菜。
李震东利索的拿上一大包的馒头,边走边吃和小弟出门了。
昨晚上已经和母亲打过招呼,说今天和几个同学一起上山去摘板栗。
小弟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在李震东洗澡的当口就喊了大哥几次。
李震东笑小弟的心太急。
吩咐小弟拿个竹篮,自己穿上黄牛皮的厚胶底钉头鞋。
这是为了打下来的刺球做准备,用脚底在板栗刺球上揉搓,把毛刺皮搓开,捡走里面的板栗。
到路口,早有几个小孩子在那里追逐着,看见两兄弟下来,停止了打闹。
一群人汇合在一起往山上走去。
这次选的地方是往学校的后山去。
山高林密,敢去的人不多。
李震东提议去这里的时候,还有人害怕。
李震东张口来一句“有我在,怕什么?”
沿途,他们也碰见了几起同样是往学校后山去的小孩子。
说明同样有人不畏惧危险,有相熟的大家还说笑两句。
为了照顾小弟,李震东这群人就走得慢点。
别人自然是先走一步,最起码可以先找到外围的板栗树。
李震东根本不在意,大山连绵,又宽又广,哪里是你先走一步就能占完的。
李震东在进入山林中之前,用小刀修了一根小指粗细的竹子长约一米。
这是前世李震东的习惯。
常在野外行走的人,手拿竹棍可以击打蛇虫,蜘蛛等。
竹棍轻便韧劲好。
进了山林,树高林密,有人开始胆怯了。
就有几个不相熟的小孩子不愿深入,在就近的树林中寻找着。
走过林中小道的王波就大声的呼喝着。
前行了较长的一段路。
这四周已经没有人声。
只剩下了李震东这一群人。
看看周围,眼尖的已经看见隐藏在林中的板栗树。
挂在枝头毛茸茸的刺球露出那么几颗。
大伙一声欢呼,准备开始。
李震东连忙喊住大家,打板栗的时候注意看下面有没有人,爬树的不要攀到太细小的树枝上。
李震东叫住王波“你帮我看着点小弟”
王波奇怪了“那你干啥去?”
李震东指指山上“我去上面看看,再找找看有没有更多的。”
小弟这个时候就不在乎大哥去哪,其实他就是觉得来山上摘板栗是非常好玩的,惊险刺激。
李震东走在寂静的山林里,两旁的树林高大耸峙。
只有隐约的风声从林梢上呼啸而过。
有些寂静是一种境界,让人的思维以倍于平常的效率去思考。
脚步慢了下来。
想起了前世的人来 一生怕也是难得挽回了 ······ 去更深更远的山里凝望飞瀑 这时 让我们吐出胸中的山 留下晶亮的溪水留下烟岚 含一抹微笑默别后 我们各将卧成 一脉青山 这是台湾叶翠苹的一首诗歌。
李震东的脑海中突然就回想了起来。
想起了和伊人在一起的旧日情形。
依稀,依稀间有你的笑声从这片山林间传出,在错杂的林木中回旋。
旧日的你奔跑在忽隐忽现的小道上,你的呼喊,你的笑闹依然那么真切。
在这深秋的古道上,两侧长满高大的松树,多年未见人迹,小路铺满落叶柔软而轻绵。
山脊上这一条守山人走的路到底已荒废了多久?
如果不是为了远处那一座高高的山,相信也不会有缘至此。
你说“好幽深,好安静”
。
当我走过时,唰唰的声音在空寂的山林里。
前方,那座高峰依旧耸立着。
岁月可以轻易地是我们改变容颜。
然而,在我们的心中呢?
却总有一些永不磨灭的记忆,永不褪色!
仿佛,我们仍携手并肩,走向前方这一座巍峨的高山。
一样的山路,一样的覆盖着厚厚的落叶。
少年的脚步踏过,轻快而迅捷。
身后有多少浪掷的笑语?
随风跌落在长长的山路上。
长长的山路上啊,我们携手行过,满山翠色。
山风来处,满山的松涛声起自谷间,起自林梢上,起自山巅,起自苍空。
自我们身边掠过,荡起我的衣袂,烈烈作响。
而你的秀发在风中飞扬。
侧着脸庞,你对我轻轻一笑,那面容好似开放在旷野中的百合,在风中灿然。
我指着高峰说快到了,回首身后蜿蜒崎岖的山路在远方忽隐忽现,才恍然明悟不知不觉间已走过多少的旅程。
今日的我呢?
独自一人前行!
而前方的高峰依然遥不可攀。
一股怆然的感觉自心间升起,曾记当初,你笑着问我爬过这座高山吗?
我回答没有,你又问,这么高的山,山顶会有什么?
我说大概有花有树吧,你笑着问会有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树?
我说大概是兰花的清幽、梅花的孤绝?
树大概是迎风不屈的虬松吧?
登上高峰之顶时,我敢肯定,你一生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美景。
纵横起伏的群山,连绵不绝。
无际无涯的山林,山色深浅不一。
远方一条白带似的江流弯弯曲曲,流向天际。
在高峰上伫立,下面的一切变得渺小。
肉眼依稀可见的公路上爬着甲虫一般的汽车。
视界广阔绝无任何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