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先见之门(2/2)

朱?

心中一惊,他没想到朱瀚竟然掌握了他的证据。

但他毕竟是久经沙场之人,很快便镇定下来,道:“皇叔,即便我与李善长等人聚会,也不过是商议朝政之事,并无其他企图。

你莫要诬陷于我。”

朱瀚早料到朱?

会抵赖,他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份密信,递给朱元璋道:“皇兄,这是眼线从朱府中搜出的密信,信中详细记录了他与李善长等人勾结,阴谋扳倒太子的计划。

请皇兄明察。”

朱元璋接过密信,仔细阅读后,脸色变得十分阴沉。

他怒视着朱?

,道:“朱,你竟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来人,将朱押入大牢,待朕查明真相后,再做处置!”

朱?

见事情败露,顿时瘫倒在地。

他被侍卫拖走时,还不停地大喊:“父皇,儿臣冤枉啊!”

朱元璋又看向李善长等与朱?

勾结的大臣,冷冷道:“你们身为朝廷大臣,不思为朝廷效力,却与晋王勾结,妄图谋反,罪不可赦!

来人,将他们一并押入大牢,严加审讯!”

李善长等人见大势已去,纷纷跪地求饶,但朱元璋不为所动。

朝堂上的大臣们见此情景,皆噤若寒蝉,不敢出声。

处理完朱?

等人后,朱元璋将朱瀚和朱标留了下来。

他感慨地说:“今日之事,多亏了你们叔侄二人。

若不是你们识破了朱的阴谋,朕还真被他蒙在鼓里了。”

朱瀚忙道:“皇兄言重了。

这都是臣应该做的。

只是经过此事,朝堂上恐怕会人心惶惶。

皇兄还需尽快安抚大臣们的心,稳定朝堂局势。

朱元璋点头道:“朱瀚所言极是。

朕会尽快处理此事,让朝堂恢复往日的平静。

标儿,你也要吸取教训,今后行事要更加谨慎小心。”

花香氤氲,伴随几声燕语,朱标已骑着青骢马缓缓而来,马蹄落在碎石小径上,清脆有声。

朱瀚抬首:“标儿素早何意?”

朱标下马恭敬施礼,眉宇间却藏着忧色:“昨日宫中暗潮涌动,数名重臣夜半入宫,通宵密议,后被侍卫匆匆驱散。

我至今晨已令侍卫搜访,却一无所获。

恐又有诡计在暗中。”

朱瀚轻点嘴唇,将茶盏递与朱标:“先饮此茶,待我亲往察看。

莫要惊慌。”

他薄唇微勾,“且看今日签到任务????

探访东宫侧殿,获取线索”



辛苦了。”

朱标接过茶盏,含笑回:“多谢皇叔。”

二人并肩而行,往侧殿深处走去。

走至石桥旁,只见昨日才修葺的侧殿门锁紧闭,红烛映出殿内微光。

朱瀚招手,命工匠解锁,众人侧耳倾听,殿内似有低语。

推门而入,烛影摇曳,数名侍卫正拷问两名衣着微乱的书吏。

朱瀚上前,朗声道:“何人擅闯东宫侧殿?

此处禁地,速禀名分来由。”

领头侍卫战战兢兢:“回王爷,两位书吏自称奉命取文书,见门未锁,便擅自入内。

内中密函不翼而飞,他们说:“殿下旨在'。”

书吏见有王府王爷临前,其中一人慌声道:“启禀太子爷,我们并无异心,只听朱?

府中传话令:‘转来自承秘函’,不敢怠慢。”

朱瀚神色一变,心头骤起波澜。

正当他欲细问,那书更突然惊呼:“朱?

祸心昭彰,当日在密林暗传:‘太子政策已见顶,我们可借此脱身,伺机再起。

话未说完,急被侍卫按住口鼻。

朱瀚却已捕捉到关键:“可将此人带至侧殿,单独盘问。”

片刻后,朱瀚移步至殿中央,烛光照在书吏惊恐的脸上。

他蹲身阴声道:“此刻为何泄露?

你若实话实说,或可不必牵连太深;

若心中另有隐情,死路一条。”

书吏汗出如浆,终是声泪俱下:“我等原本只为取回朱府中密函,因其心腹李善长等人夜会后,将太子重税之策抹改成削寒门”

方案,送呈皇上,令太子颜面尽失。

密函若落在太子手中,便难以启口,故欲收回。

小人受命 取文,却不知真相如此。

还请王爷明察!”

朱瀚微?

,倏地抬手:“去请将军御林军来此,护送他至衙门,严审之后再议处置。”

转身看向朱标,声音低沉:“标儿,你听见了吗?

朱?

果然运筹帷幄,先前之计只是铺垫。

今日若不先发制人,恐后招连连。”

朱标神色坚毅:“只需皇叔指点,标儿愿全力以赴。”

他举目望去:“皇叔,可有妙策?”

朱瀚轻点唇角,却不急作回复,只招来两名亲信:“随我一同入紫宸殿,朝见皇兄,秦明此事;

与此同时,令御林军于外严阵,以防朱?

窥探。

至于内应,须待密探上报方可动手。

未待朱标再问,朱瀚暗想下一步棋局:先示弱让对方放松警惕,再逐步掌控全局。

“签到任务??

‘亲临紫宸殿,完成谏言触发’已就绪。”

他心中暗自窃喜,系统提示音轻响,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先见之门。

午间,宫中惊传本日朝见延后。

朱元璋登上龙椅,俯视十余名朝臣:“今日太子奏事颇多,朕需与卿等商议国计,不可草率行事。”

李善长等见大势未定,纷纷低头不语,暗中移目。

朱?

面色难看,却也不敢造次。

朱瀚与朱标并肩立于殿侧,朱元璋见其神色凝重,点点头,令朱瀚入内泰事。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