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商议大事(1/2)

朱标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皇叔所言极是。

儿臣愿主动请缨,处理一些朝中事务,以证自身能力。

儿臣定不会让父皇和皇叔失望。”

朱元璋看着朱标,欣慰地点点头,那原本紧锁的眉头也稍稍舒展了一些,道:“好,标儿有此决心,朕甚感欣慰。

那瀚弟,这调查之事就交给你了。

你向来心思缜密,此事由你负责,朕放心。”

朱瀚领命道:“皇兄放心,臣弟定当竭尽全力,查明真相。

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把那幕后黑手给揪出来。”

从乾清宫出来后,朱瀚与朱标并肩而行。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朱标感慨道:“皇叔,此次多亏您在父皇面前为我说话,否则我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等局面。

那些大臣的联名上书,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我心头,让我喘不过气来。”

朱瀚拍了拍朱标的肩膀,笑道:“标儿,你我叔侄之间何须如此客气。

你乃太子之尊,这大明未来的江山还要靠你守护,我自当全力辅佐于你。

不过,此事背后之人定不简单,我们不可大意。

他们既然敢公然挑衅你的太子之位,必然是有所依仗,说不定在朝中已经拉找了一批势力。”

朱标点头道:“皇叔所言极是。

那依皇叔之见,我们该从何处入手调查呢?”

朱瀚思索片刻,脚步放缓,眼神变得深邃起来,道:“那些联名上书的大臣便是突破口。

我们可分别派人暗中监视他们,看看他们平日里都与何人来往密切,去了哪些地方,说过什么话。

说不定能从中找到线索,顺藤摸瓜, 揪出背后的主谋。”

朱标赞同道:“皇叔此计甚好。

我这就安排人手去办。

我手下有一些忠诚可靠之人,他们办事稳妥,定能完成此任务。”

几日后,朱瀚正在王府中与幕僚们分析调查进展。

书房内烟雾缭绕,众人围坐在地图和文书旁,气氛紧张而严肃。

突然,朱标匆匆赶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疲惫。

“皇叔,有消息了!”

朱标兴奋地说道,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朱瀚赶忙起身,拉着朱标坐下,问道:“标儿,快说说,有何发现?”

朱标接过幕僚递来的茶水,喝了一口,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我们暗中监视那些大臣,发现其中有几人近日频繁与一个神秘人见面。

这个神秘人每次都戴着斗笠,遮住了面容,行踪十分诡秘。

经过一番调查,发现这个神 秘人竟是胡惟庸的旧部。

’ 朱瀚心中一沉,仿佛被一块石头压住了胸口。

胡惟庸虽已伏诛,但他的余党竟还在暗中活动,妄图搅乱朝堂,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看来此事与胡惟庸余党脱不了干系。

标儿,我们需将此事尽快禀报皇兄,同时加强宫中防卫,以防他们狗急跳墙,做出什么危害皇宫和太子殿下的事情来。

他们既然敢在朝堂上兴风作浪,说不定还会有更阴险的计划。”

朱瀚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朱标点头道:“皇叔所言极是。

我这就进宫向父皇禀报。”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茶水溅了一地。

“这帮余孽,竟还不死心!

朕当年诛杀胡惟庸,就是为了肃清朝堂,没想到他们竟还在暗中活动,妄图颠覆朝廷。

朕定要将他们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朱瀚上前说道:“皇兄息怒。

如今我们已掌握了一些线索,当务之急是顺藤摸瓜,将背后的主谋一网打尽。

同时,也可借此机会让太子殿下在朝堂上提出一些治国良策,以彰显其能力,稳定朝堂局势。

让那些大臣们看到,太子殿下不仅有担当重任的勇气,更有治理国家的智慧。”

朱元璋沉思片刻,眼中的怒火渐渐平息,点头道:“瀚弟所言有理。

标儿,你可有何治国良策?”

朱标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近日思索,如今我大明虽已建立,但百姓生活仍有诸多困苦。

许多地方遭遇天灾,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儿臣以为,可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桑,让百姓能够安心耕种,丰衣足食。

同时加强商业发展,修建道路,促进各地之间的贸易往来,以促进国家经济繁荣。”

朱元璋听后,眼中露出赞赏之色,那原本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道:“标儿此策甚好。

朕准你着手实施。

你需尽快制定出具体的方案,让百姓能够早日受益。

同时,瀚弟,你继续负责调查胡惟庸余党之事,务必将其连根拔起,不能留下任何隐患。”

朱瀚与朱标领命后,便开始各自行动。

一日,朱瀚正在王府花园中散步,花园里鲜花盛开,香气扑鼻。

他欣赏着周围的美景,心情格外舒畅。

突然,朱标突然来访,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

“皇叔,此次多亏您相助,才让我顺利度过此劫。”

朱标感激地说道,说着便要跪下行礼。

朱瀚赶忙上前扶住朱标,笑道:“标儿,你我叔侄之间不必如此见外。

你乃太子之尊,未来这大明的江山还要靠你守护。

我只是尽我所能,辅佐你罢了。

看到你能在风雨中不断成长,我心中甚是欣慰。”

朱标看着朱瀚,真诚地说道:“皇叔,您对我的恩情,我永生难忘。

日后我若登基,定不会忘记皇叔的辅佐之功。

我会让皇叔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成为大明朝最尊贵的人。”

朱瀚拍了拍朱标的肩膀,道:“标儿,我辅佐你并非为了功名利禄。

我只希望这大明江山能够繁荣昌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你身为太子,当以天下苍生为念,做一个贤明之君。

不要被权力和欲望冲昏了头脑,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为百姓谋福祉。”

朱标郑重地点点头,道:“皇叔放心,儿臣定当牢记您的教诲,以天下苍生为念,做一个贤明之君。

我会用我的行动来证明,我不会辜负您和父皇的期望。”

这日,他正在王府书房中与几位幕僚商议新式农具推广之事,管家匆匆来报:“王爷,太子殿下到访。”

朱瀚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忙起身道:“快请太子殿下进来。”

不一会儿,朱标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书房,面带微笑道:“皇叔,今日得空,特来与皇叔叙叙。”

朱瀚笑着迎上去:“标儿能来,我这王府蓬荜生辉啊。

快坐,正巧我这儿有些新鲜玩意儿想与你说道说道。”

说着,便拉着朱标在桌旁坐下。

朱标看着桌上摆放的农具图纸,好奇地问:“皇叔,这是何物?

瞧着与寻常农具大不相同。”

朱瀚拿起一张型的图纸,详细解释道:“标儿你看,这是新设计的曲辕犁。

相较于传统的直辕犁,它更加灵活轻便,转向也容易,耕地的效率能提高不少呢。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