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言之有理(2/2)

将通州的经验推广到更多地方?"

朱瀚微微一笑,抬眸看向他:“不仅仅是推广,还要让那些一直持观望态度的人,亲眼看到成效。

百姓的信任最难得,我们需要的是以点带面,用事实证明,太子是他们可以依赖的未来。”

张衡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属下明白了。

属下这就安排人手,将通州的具体操作方式整理成册,分发到各地。

’ 朱瀚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此事不急。

现在的问题是,四弟不会善罢甘休,他一定会想尽办法搅乱局势。

我们必须提前预判他的动向。”

与此同时,燕王府。

朱棣端坐在主位,面前放着一卷密报,他面色阴沉,冷冷地扫过下方的幕僚。

屋内的气氛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通州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

朱棣的声音低沉,带着一股寒意。

一名幕僚连忙上前,躬身答道:“殿下,属下已经查清楚,刘庭松确实在通州取得了突破,几位士绅也开始支持太子。

这对我们的计划,的确是个不小的威胁。”

朱棣冷笑一声,目光如刀:“威胁?

不过是暂时的。

太子想以通州为例推广到全天下,却不知天下的复杂远非他想象。

我要做的,就是让他这张美好的画卷,彻底被撕碎。”

另一名幕僚试探性地问道:“殿下的意思是,我们要在其他地方制造混乱?”

朱棣目光一转,直视那人,声音低而缓,却透着无尽的压迫感:“制造混乱不是目的。

我要让百姓亲眼看到,太子的政策是如何失败的。

找几个关键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太子用人最多的州府,稍加推波助澜,让他自乱阵脚。”

众人纷纷点头应是,一名年轻幕僚犹豫片刻后说道:“殿下,太子的名声确实在士林中有所提高,但地方上的百姓未必对他如此信任。

我们只需引导舆论,挑拨地方士绅与太子的关系,就能轻易动摇他的根基。”

朱棣冷笑着点了点头:“说得不错。

不过,不要只停留在挑拨上。

我要看到实际的效果,让那些站在他一边的人,后悔自己的选择。”

朱标的书房内,他正与刘庭松等人商议下一步计划。

桌案上摆满了各地的田亩清点报告,每一份都记录着详细的数据和进展情况。

“庭松,你的努力本宫看在眼里,通州的局面打开得很漂亮。

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份成功传递到更多的地方。”

朱标语气中带着几分欣慰。

刘庭松起身拱手,谦逊地说道:“殿下谬赞,这是地方士绅与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官不过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朱标微微一笑:“无须谦虚。

你的成果值得被肯定。

不过,接下来的挑战只会更大。

四弟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他一定会想方设法破坏我们的计划。

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 另一名士子上前一步,语气中透着几分忧虑:“殿下,属下收到消息,南郊的一些士绅似乎开始对我们的清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这恐怕是燕王的人在背后煽风点火。”

朱标闻言,眉头微蹙,但很快恢复了平静:“抵触情绪不可避免,尤其是南郊这样的地方,士绅势力盘根错节。

他们的疑虑我们要正视,但更要用实际行动打消他们的担忧。”

朱瀚缓步走进书房,淡然说道:“标儿,既然你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根源,那就更应该主动出击。

士绅为何抵触?

不过是怕自己的利益受损。

若你能让他们看到,清点田亩不但不会影响他们的利益,反而能带来更多好处,他们 自然会改变立场。”

朱标眼前一亮,连忙问道:“皇叔的意思是,要与这些士绅正面沟通?”

朱瀚点头:“不错。

直接召集南郊的几位士绅,召开一次公开的座谈会,让他们亲眼看到清点田亩的成果。

记住,言辞要真诚,态度要坚定。

你是太子,要让他们看到你的胸襟和魄力。”

朱标露出一丝笑意,郑重地说道:“皇叔教诲,谨记。”

一场士绅座谈会在南郊县衙的大厅内举行。

几位地方士绅端坐两旁,神情中带着几分审视与警惕。

朱标一袭太子朝服,步入大厅,举手投足间透着威严与从容。

“诸位乡贤,本宫特地从京城赶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心声。

清点田亩一事,若有任何疑虑,尽管直言,本宫一定竭力解答。”

朱标语气温和,目光坦然。

一名士绅站起身,拱手说道:“殿下,既然您问起,小人也不敢隐瞒。

这点田亩固然是为了公平,但若执行不当,是否会扰民?

尤其是那些小农户,他们的土地本就不多,若因清点而增添负担,只怕会引发不满。”

朱标点头,沉声说道:“你的担忧本宫理解。

但本宫可以向你保证,清点田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确保赋税公平。

朝廷绝不会因为清点工作而增加百姓的负担。”

另一名年长的士绅开口说道:“殿下言之有理,但清点田亩涉及方方面面,有些地方的记录早已混乱不堪,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