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章百姓纷纷到民情司诉苦(1/2)
朱标则提出了解决方案:“或许我们可以在此处设立接待处,同时在繁华地段设立几个信息收集点,百姓可先在这些点登记情况,再由专人转送至此处处理。”
经过反复比较与讨论,最终,他们选定了城南的幽静庭院作为“民情司”
的办公地点,同时决定在京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设立一个信息收集点,以方便百姓反映情况。
随着选址工作的尘埃落定,朱瀚与朱标立即投入到“民情司”
的具体搭建与筹备之中。
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民情司”
即将启用的办公庭院内。
朱瀚与朱标并肩站在庭院中央,环视着四周,心中满是期待。
“标儿,你看这庭院,虽不如皇宫般金碧辉煌,却自有一股清新脱俗之气。”
朱瀚轻声说道,语气中满是感慨。
朱标微微一笑,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皇叔所言极是。
此处虽简朴,却更能?
近民心,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诚意与决心。”
“接下来,便是具体的搭建工作了。”
朱瀚转过身,对身旁的随从们吩咐道,“你等需尽心尽力,务必确保‘民情司’的一切设施都能满足办公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百姓来访的便利性。”
随从们纷纷应诺,随即忙碌起来,有的指挥工匠布置庭院,有的则负责采购办公用品。
整个庭院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朱瀚与朱标则走进临时搭建的议事厅内,继续商讨“民情司”
的具体运作方案。
“皇叔,关于‘民情司’的人员配置,儿臣已有了初步的想法。”
朱标从怀中取出一卷文书,递给朱瀚,“这是儿臣草拟的人员名单及职责分配方案,请皇叔过目。”
朱瀚接过文书,仔细审阅起来。
片刻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标儿,你这份方案考虑得十分周全。
既有经验丰富的老臣坐镇,又有年轻有为的新秀加入,既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能激发新的活力。”
“皇叔过誉了。”
朱标谦逊地笑道,“其实这一切都是得益于皇叔的指点与父皇的支持。
儿臣只是尽力而为。
“不过,”
朱瀚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在人员配置上,我们还需特别注意一点。
那就是必须确保每位官员都能真正体恤民情,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
对于那些只知逢迎上司,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员,我们必须坚决剔 除。”
朱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皇叔所言极是。
儿臣定当严格把关,确保‘民情司’的每一位官员都能成为百姓的贴心人。”
随着“民情司”
的搭建工作逐步推进,各项设施与人员配置也逐渐完善。
朱瀚与朱标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确保一切都能按照既定的方案顺利进行。
午后,阳光正好,朱瀚与朱标站在“民情司”
的大门前,望着那崭新的牌匾上镌刻的“民情司”
三个大字,心中满是自豪与欣慰。
“标儿,你看这‘民情司’,它不仅是我们的心血结晶,更是大明皇朝与百姓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
朱瀚感慨地说道,“从今往后,这里将成为我们了解民情、倾听民意的重要窗口。
' 就在这时,一名随从匆匆跑来,神色兴奋:“禀报瀚王爷、太子殿下,‘民情司’的首位来访百姓已在接待处等候。”
朱瀚与朱标闻言,相视一笑,随即快步走向接待处。
在那里,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正焦急地等待着。
见到朱瀚与朱标,他连忙跪下,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老人家,快快请起。”
朱瀚连忙上前扶起老者,“您有何事要向我们反映?”
老者颤巍巍地站起身,声音哽咽:“小老儿乃是一介农夫,因连年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家中已无余粮。
求王爷与太子殿下开恩,救救我们吧!”
朱瀚闻言,眉头紧锁。
他转头看向朱标,眼中满是坚定:“标儿,此事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受灾的百姓度过难关。”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皇叔放心,儿臣即刻命户部调拨粮食与救济款,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灾区。”
老者闻言,激动得热泪盈眶:“多谢王爷,多谢太子殿下!
您们真是我们百姓的救星啊!”
随着“民情司”
的正式运作,大明皇朝与百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朱瀚与朱标每日都会亲自前往“民情司”
,倾听百姓的诉求,解决他们的难题。
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民情司”
古朴的屋檐上,朱瀚与朱标并肩步入庭院,准备开始新的一天工作。
“标儿,今日可有特别的安排?”
朱瀚边走边问,目光温和地看向朱标。
朱标微笑着摇了摇头:“暂无特别安排,皇叔。
不过,我听闻昨日有几位从偏远山村赶来的百姓,他们的诉求似乎颇为急切,我打算先听听他们的声音。”
朱瀚点头赞同:“甚好。
百姓之事无小事,我们需时刻铭记在心。”
两人步入“民情司”
的大堂,只见几位面容憔悴的百姓正焦急地等待着。
他们见到朱瀚与朱标,纷纷起身行礼,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诸位乡亲,不必多礼。”
朱瀚温和地抬手示意众人坐下,“你们远道而来,定是有急事相求。
请放心,今日我们定会尽力为你们排忧解难。”
一位年长的村民颤巍巍地站起身,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王爷、太子殿下,我们是来自云隐村的村民。
近年来,村中河流干涸,庄稼连年歉收,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我们恳请朝廷能伸出援手,帮助我们重建家园。”
朱瀚闻言,眉头紧锁。
他转头看向朱标,眼中满是忧虑:“标儿,此事非同小可。
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不能让百姓继续受苦。”
朱标点头表示赞同,随即对身旁的侍从吩咐道:“速去传令户部,调拨粮食与种子,并派遣水利专家前往云隐村勘查河流干涸的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侍从领命而去,村民们闻言,纷纷跪倒在地,感激涕零:“多谢王爷,多谢太子殿下!
您们真是活菩萨转世,救我们于水火之中啊!”
朱瀚连忙上前扶起众人:“乡亲们快快请起,这是我们作为皇室成员应尽的责任。
你们放心,我们定会全力以赴,帮助你们重建家园。”
随着侍从的迅速行动,粮食与种子很快便送达了云隐村。
同时,水利专家们也抵达了现场,对河流干涸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勘查,并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云隐村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朱瀚与朱标在“民情司”
的声望也日益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