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零三章蜀王朱椿发动叛乱(1/2)

朱权上前一步,双手接过圣旨,随着朱瀚一字一句地宣读,他的脸色逐渐凝重:“......

特下旨削夺各藩王护卫军数量,特别是边疆重镇之藩王,需即刻执行。

宁王朱权,你身为众藩之首......”

圣旨宣读完毕,朱权沉默片刻,最终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臣领旨谢恩。

只是,瀚王爷,您可知此举背后的重压?”

朱瀚目光坚定,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宁王殿下,陛下此举,实乃为大局考虑。

藩王势力膨胀,已威胁到国家安定。

殿下身为大明重臣,当以国家利益为重。”

宁王苦笑,摇了摇头:“瀚王爷言之有理,但藩王之间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令一下,恐生波澜。”

“波澜虽在,但陛下之心,乃为长远之计。

殿下若有疑虑,自可向陛下陈情。

然旨意既下,执行不容有误。”

朱瀚的声音中透露出不容抗拒的力量。

宁王闻言,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恢复冷静:“瀚王爷所言极是,朱权自当遵从圣命。

请转告陛下,朱权定不负所托。”

朱瀚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殿下深明大义,瀚佩服。

只是,削藩之路漫长且艰,还望殿下多加小心。”

离开议事厅,朱瀚并未急于离去,而是召来心腹将领,低声吩咐:“加强对宁王府的监视,任何风吹草动,立即上报。

同时,与当地驻军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万无一失。”

夜幕降临,朱瀚独坐营帐之中,灯火摇曳,映照着他沉思的脸庞。

桌上堆满了来自各地的密报,他逐一翻阅,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王爷,户部尚书赵大人有密信传来。”

一名侍卫匆匆步入,呈上一封密函。

随着削藩政策的逐步推进,大明王朝内部的风云变幻愈发激烈。

尽管朱瀚与朱标在朝中竭力稳定局势,但各地藩王的反应却出乎意料的强烈,尤其是那些远离京城的边疆藩王,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一日清晨,朱瀚刚刚结束与兵部将领的会议,正准备返回府邸,一名侍卫匆匆步入书房,神色紧张地禀报道:“王爷,有紧急密报,蜀王朱椿在四川发动叛乱,已率部攻占座城池,声言要维护藩王权益,抵抗朝廷削藩。”

朱瀚闻言,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迅速接过密报,匆匆浏览一遍,随即对侍卫吩咐道:“速去请太子殿下前来,此事刻不容缓。”

不久,朱标匆匆赶来,脸色凝重。

“皇叔,蜀王朱椿竟敢如此大胆!”

他看完密报,愤怒地拍案而起,“我们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平息这场叛乱。”

朱瀚点头,目光深邃:“标儿,蜀地险要,蜀王朱经营多年,此战恐怕不易。

我们必须从长计议,制定周密的平叛计划。”

两人随即召集了兵部、户部及刑部等重要部门的官员,紧急商讨对策。

书房内,气氛凝重而紧张,每个人都深知这场叛乱对大明王朝的威胁。

“诸位,蜀王朱椿叛乱,形势严峻。”

朱瀚沉声道,“我们必须迅速调集兵马,前往蜀地平叛。

同时,加强各地藩王的监视,防止他们相互勾结,扩大事态。”

户部尚书赵大人上前一步,忧虑道:“王爷,调兵遣将需大量粮草军械,我部已着手准备,但蜀地山高水远,运输极为不便,恐难以及时送达。”

朱瀚闻言,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道:“赵大人所言极是,运输确是难题。

不过,我们可以利用蜀地周边的水路,加快运输速度。

同时,命令沿途各府县全力配合,确保粮草军械畅通无阻。”

兵部尚书李大人补充道:“王爷,蜀地地势复杂,叛军占据地利之便。

我军需派遣熟悉蜀地地形的将领,制定灵活的战术,方能克敌制胜。”

朱瀚点头赞同,随即对朱标道:“标儿,你即刻草拟旨意,调派蓝玉将军率领大军前往蜀地平叛。

蓝将军久经沙场,对蜀地地形颇为熟悉,由他领兵,定能事半功倍。

’ 朱标领命,迅速起草旨意,并加盖玉玺。

随后,朱瀚亲自前往兵部,与蓝玉将军面授机宜,详细部署平叛计划。

数日之后,蓝玉将军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蜀地。

随着蓝玉将军率领的大军逼近蜀地,整个大明王朝都屏息以待,关注着这场即将到来的决战。

“王爷,蓝玉将军的大军已至,我军是战是守,还请王爷定夺。”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将沉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

蜀王朱椿紧握双拳,目光如炬,扫视着城下的军队,沉声道:“蓝玉,大明悍将,我军虽据城而守,但兵力悬殊,硬拼恐难有胜算。”

“那王爷之意是......”

另一位年轻将领急切地问道,眼中闪烁着不甘与期待。

蜀王朱椿沉吟片刻,缓缓道:“传令下去,全军准备突围。

我们需利用蜀地复杂的地形,与蓝玉周旋,寻找反击之机。”

老将闻言,面露忧虑:“王爷,我军粮草不济,若长途奔袭,恐难以为继。”

蜀王朱椿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蜀地百姓对朝廷多有不满,我们可沿途招募义军,补充兵力。

同时,利用地形优势,设伏袭击蓝玉军,消耗其实力。”

众将领闻言,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纷纷领命而去,准备突围事宜。

与此同时,蓝玉将军率领的大军已逼近成都城下。

他骑在高头大马上,身披甲,手持长枪,目光冷峻地审视着前方的城池。

“蓝将军,蜀军似乎有突围之意。”

一名副将策马靠近,低声禀报道。

蓝玉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冽:“蜀王朱椿,狡猾多端,他必是想利用蜀地复杂的地形与我们周旋。

传令下去,全军提高警惕,做好追击准备。

副将领命而去,蓝玉则继续指挥大军包围成都城,同时派遣斥候探查蜀军动向。

不久,斥候匆匆返回,神色紧张地禀报道:“将军,蜀军已趁夜突围,正沿山路向南逃窜。”

蓝玉闻言,眉头微皱,随即下令道:“全军追击,务必全歼蜀军,不得让其逃脱。”

随着蓝玉一声令下,大军如潮水般涌出营地,沿着蜀军逃窜的方向追击而去。

山路崎岖,林木茂盛,给追击行动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但蓝玉将军指挥若定,利用地形优势,不断调整战术,逐步缩小与蜀军的距离。

经过一夜的追击,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

蓝玉将军站在一处高地上,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前方的情况。

只见蜀军正沿着一条狭窄的山谷逃窜,两侧山崖陡峭,地势极为险要。

“传令下去,全军在此处设伏。”

蓝玉沉声下令道,“蜀军若逃入山谷,我军便利用两侧山崖居高临下,以弓箭和火铳压制,同时派遣精锐骑兵从两侧包抄。”

副将领命而去,迅速指挥大军布置伏击圈。

不久,蜀军便逃入了山谷之中。

随着蓝玉将军的一声令下,大明军队迅速展开了对蜀军的伏击行动。

山谷中,箭矢如雨点般倾泻而下,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火铳声,蜀军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蜀王朱椿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早已料到蓝玉会有此一招。

他迅速挥手,示意身边的亲卫执行早已准备好的计划。

“放烟!”

蜀王朱椿沉声命令道。

瞬间,山谷两侧升起滚滚浓烟,遮天蔽日,视线所及之处一片模糊。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