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8章(2/3)

全年级,整个教学楼的学生都自发地加入了这个孩子气的比拼,青墨七中的校训经他们喊出,犹如排山倒海之势,仿佛能震开天幕阴云。

鹰才七中的口号声很快被压了下去。

一楼有青墨老师被动静吸引了过来,然而还没到上课时间,他们就各自笑眯眯地看着,抱着双臂,也不说什么。

“报——”

有人举着手机冲进来,孟从舟皱起眉,还没说什么,就被那男生哥俩好地拉住了肩膀,“班长你先别管我,大家快来看,我们学校上新闻了!”

“什么?”

“什么什么,快给我看看!”

一群学生闻风而动,鹿行吟也抬起头,想要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手机小,一堆人围着,最后蔡静灵光一现,去讲台边开了电脑,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搜索了新闻让全班都能看到。

s省教育局新闻——百年名校青墨七中或面临改制,最后三届学生家长上访至教育局门口横幅抗议!

配图是大雨中拍摄模糊的教育局门口,平时衣冠楚楚的家长们狼狈却坚定地撑着雨伞,有序安静地拉着横幅抗议,等待上班时间。

报道中说明,他们已经在这里围了一夜。

“我看到我妈了!”

一个女生惊喜地喊出来在,指着屏幕上一个女性的身影说道。

“还有还有!

易清扬妈妈,我也看到了,我认识她!”

当中有小县城连夜开车赶来的,也有平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阔太太。

所有学生家长抛却比较的小心思,抛却偏见与社会地位的差距,只为彼此子女的前途而来,青墨改制的消息如同燎原烈火,终于引爆在家长群体中。

最初认出自己妈妈的女生有点哽咽:“我妈自己身体不好,还冒雨去做这个,你们谁手机可不可以借我,我想打个电话。”

…… 教室里静悄悄的。

比起之前的努力,高二年级如今弥漫的氛围,更加有了背水一战的悲壮意味,几乎压得人无法呼吸。

孟从舟办事效率很快,昨天统一订购的五三,今天就去书店老板那里拿了货,回来发给他们,ab两个版本,每人一版。

早上第一节就是数学,宋黎走进教室,再次以为自己打开方式不对——一夜之间,一眼望过去,每个学生桌上都摆着崭新的五三资料书,有人甚至已经做了三五页,效率之快,热情之高,让他这个当老师的也不由得咂舌。

“这个……你们听我的话买辅导书,是好事,不过时间有限,也用不上挨着写完,红本的我还是给你们挑一点提做,每天做一些就行了。”

宋黎摸了摸下巴,视线扫过全班学生,“你们都还忙着订正月考卷,那就……鹿行吟,一会儿下课了跟我过去点题。

这节课单元测验,你先不用写了。”

鹿行吟抱着纸笔和资料书,跟着宋黎过去了。

换在以前,一定会有人羡慕他不用写试卷,然而如今没有人在意这件事。

鹿行吟不需要单元测验,但他们需要。

各人有各阶段的努力目标。

老师办公室空了许多,大部分老师都围在一起开会、讨论事宜。

他们不避讳学生,鹿行吟在宋黎办公桌边坐下时,隐约也能听见一些关键字眼,比如“家长上访”

、“办学标准比较”

“校长意思”

…… 宋黎在这边圈题,鹿行吟跟着记录下来。

周边气氛有点沉闷。

宋黎接了一个电话,让他稍微等一下,随后出去了一会儿。

这段时间里,陆陆续续地有老师进来,都是一脸严肃,仿佛在开会。

宋黎的办公桌本来就靠里,鹿行吟一个学生在这里,也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

“这次事情因为家长的原因,闹到上媒体了,教育局方现在对改制这件事来说,是一个松口的意思,但是还有几点。”

李固的声音,一如往常的平稳宽厚。

“李老师您说。”

康玫老师的声音,文静娴雅。

“第一是学生成绩,这次月考为我们换来了商谈推进的机会,还不够,现在明确下来,改制与否最重要的结果,还是得看下一次的全市统考。

这是孩子们的担子,各班老师也要加强督促,这是关乎青墨未来的大事。”

老师们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个都知道。

学生自己也都知道轻重,今天全年级学习氛围都好。

“是,校长刚刚陪上级领导来视察探访,还以为这边是高三班级——不,就是高考冲刺班,也没有这么好的纪律和学风。”

陈冲的声音。

鹿行吟往里边躲了躲,努力挺直身体听着。

办公桌林立的电脑边,每个老师的身影影影绰绰地漏出来。

有男老师克制不住地抽烟解压起来,刚点燃又亲手掐灭了,往垃圾桶边磕了磕,叹息一声。

“第二是今天早上他们提出的:青墨七中硬件达标,但是软件还需要开发,一个是师资力量,这个是硬伤,和鹰才比不了。

另一个是本身的班级体系,我们有阳光班和平行班,包括高三的火箭冲刺班。”

陈冲说,“还缺乏素质教育班级,比如竞赛班,美术班,体育班……”

青墨七中的美术班聊胜于无,升学率很差劲。

宋黎打完电话回来了,他回到办公桌前,没有坐下,而是站起来微微倾身,倾听其他老师的讨论。

“我们的意思还是不变:尽量为这剩下的三届学生争取点什么。

高三班级离高考只有半年多时间了,高一时间跨度太长,要最快出成效,得从我们年级入手。”

陈冲环视周围一圈,“提高班要办,不仅要办,而且直接改成竞赛班。

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愿不愿意。

这毕竟是要牺牲他们正常的高考准备时间。

只要我们各科凑满二十人,就能开设竞赛班。”

一片沉默。

各科二十人,谈何容易?

提高班办了一个月出头,连数学班,都已经只剩下四五十人。

如果摆明白告诉学生选择竞赛的意义,还会有多少学生选择留下来?

他们不能用这条路去迷惑学生,因为这也直接关乎着学生未来。

一道温雅清和的声音从角落里冒了出来:“老师们……我,我们班,至少有三个人,可以报竞赛班的。”

所有老师都没料到这里还有一个学生,纷纷望过去。

鹿行吟从角落里探出头,举手说:“我会报竞赛,我们班的蔡静之前也说过,非常想学竞赛,只有这样她才有机会去心仪的大学。

还有这次年级第一的顾放为,我不确定可不可以说动他,但是他能力上,也可以。

27班就我所知,至少就有三个人。”

一个班三个人,全年级除开文科班,一共十四个班,加起来42人。

可以凑两队了。

或许真的能凑起来呢?

鹿行吟眼睛亮晶晶的:“老师,我们可以试试的,我们真的可以试一试。”

陈冲喝道:“行吟你怎么跑进来的——先不管这些,你坐下!”

鹿行吟乖乖闭嘴。

接着听。

“那师资团队怎么办?

已经跳槽了那么多老师,现在能留下来的,怎么比也比不过鹰才啊?”

十五班班主任问道。

“换个角度想,我们不用比过鹰才,只要我们的教学成绩高于其他省重点学校,市重点学校呢?”

宋黎一直没说话,此时此刻,却发挥了他作为数学老师的专长,他迅速地在脑海里过了几遍全市乃至全省的学校名称,“鹰才七中选中我们,无非是看重我们的地理位置和硬件条件,只要我们的教学成绩不再是市里垫底,只要我们全市统考超过市一中、三中、五中和另外几家私立,他们不就没理由找我们了吗?”

宋黎觉得自己的想法十分绝妙,“只要我们成绩比他们好,那凭什么是我们给鹰才让道?

他们去找三中和五中啊!”

“老宋,你这招不错,祸水东引啊!”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