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千两百六十五章 史上最强裁军方案(二合一)(1/2)

一场流言风暴,将阿育王逼到悬崖边上。

在这种舆论氛围下,阿育王不仅不能从吐蕃撤军,还要想办法守住吐蕃,最起码也要跟大夏达成某种协议,给本国百姓以交待。

否则的话,风波绝无法平息。

此次流言风暴的始作俑者,正是孔雀王跟笈多王,他们已经在暗中谋划,待吐蕃之战一结束,就合攻阿育王朝。

如此,又怎会让阿育王朝轻易从吐蕃撤军。

只有阿育王朝在吐蕃损兵折将,元气大伤,他们才有获胜的机会。

过程中,黑蛇卫亚洲司驻天竺的密探,也跟着推波助澜,在三方势力的共同努力下,才在最短时间内,将流言迅速发酵。

思考再三,阿育王一咬牙,决定再向吐蕃增兵五十万,同时下令逻些城驻军,务必坚守到援军抵达。

能守住逻些城自然最好,就算守不住,阿育王也希望通过这五十万大军的接应,将大部分军队顺利撤回国内。

只要军队在,阿育王就无所畏惧。

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百姓期望,阿育王下令,出征的五十万大军乔装一番,跟运输粮草的队伍混在一起,悄悄进入吐蕃。

阿育王是担心,一旦被百姓知道,王朝投入两百万大军,还保不住一个吐蕃,实在有损王朝威望,故而才低调行军。

…………

十月五日,京师。

阿育王先是在吐蕃实施残酷的军管,视吐蕃百姓如牛羊,肆意压榨;跟着国内又陷入舆论风波,骑虎难下,显示天竺内部暗流涌动。

欧阳朔只能感慨,真是天助大夏。

有此两点,贾诩制定的“绞肉机计划”基本就能够实现,甚至因为孔雀王朝跟笈多王朝的“积极”配合,说不定还能收到奇效。

前线有捷报,朝廷这边关于裁军方案也有了进展。

军机处、枢密院以及资政阁三方,联合制定的大夏史上最大规模裁军方案,同时也是最彻底的一次军改方案,已经基本成型。

只待欧阳朔审核通过,就能开启。

此番裁军,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减少军团一级编制,而是将军团从七万人规模,一律裁撤至五万人,减员两万。

这就非常厉害了。

包括禁卫军在内,大夏军共计十九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下瞎五个军团,再加上瀛洲兵团跟南美兵团,合计九十九个军团。

每个军团减员两万,意味着要一次性裁撤一百九十八万大军,裁军比例高达28.6%,超过四分之一。

意味着每四名将士中,就有一人要退役。

裁军之后,大夏军将由高峰时的六百九十三万人,缩编至四百九十五万。

当然,裁军不是简单的减员,要实现军团从七万人编制向五万人编制的转变,改革的是整个军队编制架构,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重塑。

裁军之前,大夏军以十人为火,十火为队,五队为营,五营为旅;五旅为师团,配千人直属大队;五师团为军团,配直属旅。

裁军之后,大夏军仍以十人为火,设火长,所不同者就是由十火一队改为五火一队,共五十人,设队正。

如此编制,是有科学依据的。

队正作为军中基层军官,一次性管辖十火,有点超限,而且容易造成队正跟营正之间管辖权的不平衡,形成头轻脚重的格局。

除此之外,就是对队一级的职能进行科学细分,根据任务、装备和编成,区分为步兵队(长枪兵队、刀盾兵队以及重剑兵队)、骑兵队、火枪手队、炮兵队、战机队、工兵队、侦查队、修理队、辎重队、炊事队以及医疗队。

简而言之,就是在队一级,基本涵盖了大夏军所有的战斗兵种跟辅佐兵种,完备程度已经跟现代军队相差无几。

如此编制,好处有二。

其一,为多兵种联合作战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举例而言,军改之后,大夏军在营一级,就能实现长枪兵、骑兵跟火枪手三大不同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让战斗模式变得更加灵活高效。

每一种兵种都有优缺点,联合作战就是取长补短,将这种联合作战模式越往下沉,就越能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以往那种整个师团,乃至整个军团都是单一兵种的编制模式,在新兵种不断涌现的今天,显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战争需求,注定只能被淘汰。

当然,这无法一蹴而就。

兵种之间如何联合,如何搭配,如何指挥,如何解决后勤保障等现实问题,还要在此轮军改之后,由诸集团军在训练跟实战中不断探索。

一旦运作成熟,大夏军就将再上一个新台阶。

其二,将后勤保障下沉,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续航能力跟灵活性。

军改之前,师团一级配备的千人直属大队,以及军团一级配备的直属旅,其实就是经白起提议,配备的工兵、辎重兵以及医疗兵等辅助兵种。

师团往下,就没有单独的辅助兵种。

这在之前,大夏军习惯大军团作战,并没太大问题,可随着战争形势的演进,疆域、战场的扩大,要求旅,乃至营一级,都要有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

如此,就必须将辅助兵种配备到位。

白起时期的军队重塑,还是在盖亚元年,距今已经过去六年时间。

六年来,大夏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就该到了更新换代之时。

以大夏如今之底蕴,也有能力将各类辅助兵种,一一配备到位,在提升军队灵活性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队一级往上的编制,更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重塑。

一个营,下瞎六至十个队,300-500人。

除战斗队外,一个营至少需要配备一个辎重队,再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火一级的炊事、医疗、侦查等辅助兵种。

营编制,也是大夏军基本战术分队。

同样,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可分为步兵营(长枪兵营、刀盾兵营以及重剑兵营)、骑兵营、火枪手营、炮兵营、工兵营、侦查营以及辎重营。

可以明显看出,除战机队不成营之外,辅助兵种中的修理、炊事以及医疗也不会以营为单位,基本就是以队为单位,直接配备至旅一级。

一个旅,下瞎三至五个营,若干直属队,共2000人。

若干直属队,指的就是工兵队、侦查队、修理队、辎重队、炊事队以及医疗队六大辅助兵种。

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一般不会全部配齐。

旅编制,是大夏军的高级战术分队,设有旅部,配备作战参谋。

按任务、装备和编成,分为步兵旅(长枪兵旅、刀盾兵旅以及重剑兵旅)、骑兵旅、火枪手旅、特种作战旅、工兵旅以及辎重旅。

以大夏目前的工业化水准,还无法配备炮兵旅。

此外,侦查也基本止于营一级,不会上升至旅一级,那就太夸张了。

一个师团,下瞎四个旅,若干独立营以及若干直属队,共10000人。

同样的道理,独立营多执行战斗勤务、技术勤务和后勤保障任务,包括工兵营、侦查营以及辎重营三大营,基本都会悉数配齐。

直属队,自然就是修理队、炊事队以及医疗队。

师团编制,已经是大夏军的基本战术部队,可独立作战,独立拱卫一个防区,按任务、装备和编成,分为刀盾兵师团、骑兵师团以及火枪手师团。

不难看出,在师团一级,长枪兵跟重剑兵都将退出历史舞台,在火枪手面前,这样成建制的步兵师团就是活靶子,注定要被淘汰。

只有身穿重甲的刀盾兵,在士卒个体能力大幅提升的前提下,还能跟火枪手对抗。

设师部,由集团军统帅部授予番号和军旗,有的还有自己的独特标志。

师部具有一定的军队管理职权,负责军队训练以及行政管理,包括对基层官兵的选拔任用,都有很大的发言权。

因此,师团长已当得上将军称谓。

一个军团,下瞎四个师团,若干独立旅,若干独立营,共50000人。

军团一级的独立旅,既包括工兵旅跟辎重旅这样的辅助部队,也包括长枪兵旅、刀盾兵旅、重剑兵旅、骑兵旅、火枪手旅以及特种作战旅这样的战斗部队。

具体怎么配置,同样是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总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多兵种之间的协调作战,提升军队整体战斗力。

军团编制,是大夏军的基本战术兵团,设军部,可领导一行省之防务。

除非在战时,集团军下瞎的五大军团是不会驻扎在一起的,都是分开驻扎。

一般而言,军团都是诸兵种合成军团。

虽然初代战机已经进入生产阶段,但以目前列装规模,还不到在陆军之外,设立空军的时机。

至于海军,也只在战时联合作战,不会进行陆海混编。

在军改之前,大夏在投入某一场战役时,也时常从不同的集团军,抽调若干军团,整编在一起作战,就是因为军团的战术属性,完全可以独立作战。

军团是构成战略战役军的基础,也是计算战略战役力量对比的基本单位,其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军队作战实力的主要标志。

简而言之,看一场战役规模,就看大夏投入了多少个军团作战。

再往上就是集团军,也是军队的最高编制单位,下瞎五个军团不变,设有总部指挥机关,是负责一个战役方向的作战单位,即基本战役单位。

不仅如此,防区相对固定的集团军,还设有总部医院以及后勤保障中心,为全军提供医疗跟后勤保障服务。

以上就是此番号称“大夏史上最大规模裁军方案”的核心内容,与其说是裁军,不如说是借着裁军,进行的一次彻头彻尾的军队改制。

欧阳朔早就说过,裁减兵员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军队作战能力,杜如晦、张良他们,很显然领会了欧阳朔的意图。

除了对军队编制的调整,《方案》对如何裁军,裁撤哪些兵员,主要裁撤哪些兵种以及对裁撤兵员如何安置,都做了非常详细的筹划。

大夏军中,禁卫军、羽林军跟城卫军属于直属军,站在最高一个层级;往下就是龙骧、虎贲、豹韬、鹰扬、飞熊、贪狼以及凤翔七大野战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