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风波(5/6)
其实若说一点希望都没有,那也不尽然,大不了跟钦差作对么。
可是没有人愿意为一个小小的乡绅去冒这个险。
宗应林看着孙员外灰败的脸,又道:“我看你还是操心点别的事吧。
这个钦差行踪神秘,而且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就是铜陵。
我总觉得他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巡查政务。”
孙员外愣住,“大人的意思是……”
宗应林摇头叹道:“你们干的好事,倘若被皇上发现,可是要血流成河的。”
“大人请放心,该处理的都处理了。”
“最好是这样,”
宗应林点点头,“剩下的黄金有线索了吗?”
孙员外和周正道都无奈摇头。
这种事,急也没用。
宗应林现在最不放心的,还是那个唐飞龙。
他是个变数,能不能为己所用,还有待考察。
黄金之案牵涉重大,必须找最可靠的人。
宗应林本来打算把铜陵县攥在自己手里,他都托人去吏部打点了,可惜晚了一步,唐飞龙凭空冒出来,占了好窝。
宗应林问另外两人:“你们觉得,唐飞龙此人如何?”
两人的评价和宗应林的印象差不多:有头脑,有胆识,有软肋,可以收用。
宗应林又问:“那个姓谭的师爷呢?”
周正道对谭铃音的评价不太高,“此人贪吃又贪财,时而疯癫,且是个半瞎。”
“那她又是如何成为师爷的?”
周正道摸着山羊胡子,笑得有些猥琐,“这个,唐大人年少风流,他想让她当,她自然就当了。”
大家都是男人,宗应林一下就懂了,跟着笑,“那小子倒是艳福不浅。”
不说这三人如何密商。
且说这一头,谭铃音吃饱喝足,午睡过后,被唐天远打发去整理文书。
他自己却没处理公务,而是偷偷潜入南书房。
目标:神秘的手稿。
唐天远昨天表现得淡定如常,好像手稿不手稿的不关他事,那完全是因为有个唯恐天下不乱的郑少封在。
唐天远知道,他若是料理谭铃音,郑少封必定会插手,倒不如等那家伙走了,再跟谭铃音算账。
翻墙,撬锁,一气呵成。
唐天远在谭铃音的房间里一通翻腾,终于找到了他昨天看过的那个小木匣子。
木匣子里果然有一沓书稿,已经被重新整理过。
唐天远把书稿翻阅了一下,气得几乎吐血。
那丫头的胆子真是越长越肥,什么都敢写!
烧掉,必须烧掉!
虽然偷东西是不对的,但唐天远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他抱着小木匣,刚要离开,突然想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算烧了又怎样?
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
没准谭铃音气急了,写出更过分的东西呢?
冷静。
唐天远眯着眼睛,想了一下,突然一笑。
你想玩儿,本官就陪你玩儿个大的。
谭铃音很快把她那本巨著写好了,先拿给谭清辰看了看。
谭清辰很犹豫。
他觉得,他们若是卖这样的书,怕是要被唐天远追杀的。
由于要保密,谭铃音没有对谭清辰说钦差的事情。
她只是拍着胸脯保证,唐天远绝对会对此书乐见其成。
谭清辰也只得依了她,先让人排版,印刷出一百本样书来看效果。
印刷用的都是活字。
把胶泥烧制的一个个反文单字排好放在铁板子上,加入特制的药剂之后用火烤,待凉了,活字就都固定在铁板上了。
用完之后再用火烤,又可以拆下来。
古堂书舍算是个名气响亮的大书店,它的印房很宽阔,活字做得也多,可以同时印刷好几本书。
考虑到租金问题,印房与书店的门脸隔着三条街,在一个僻静的巷子里。
印房四面敞亮,伙计们白天干活,晚上停工,只留一个人在此处守夜,以防发生火情等事故。
尚未进行批量印刷,谭铃音先给这本新书做了一番宣传,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号称是“就算唐天远本人看了也会爱不释手的神作”
,总之怎么无耻怎么来。
各地的书商闻风而动,纷纷和古堂书舍打了招呼。
谭清辰给他们看了样书,书商们甚觉满意,这个要几百本,那个要两千本,还有一个垄断三省的大书商,张口就要一万本。
大家都知道,以妙妙生的名气,不管他写什么,都不愁卖不出去。
这么多书,自然不能每本都亲笔题诗,否则谭铃音的手会断掉。
因此就只好先等第一批书卖掉,再出精品题诗版。
有一个从京城来的书商,人称启老板,要了一千本。
他家底不多,却十分有诚意,来到铜陵之后便找了间客栈不走了,专等着这批书印刷完毕。
他还跟谭清辰提过好几次,要最先头印刷的那些,包括一开始印的样书,价钱不是问题,就为了博个好兆头。
谭清辰看在钱的面子上答应他了。
谭铃音最担心的是唐飞龙从中作梗。
她把样书捂得很严,又加派了人手看守印房,心里想的是,只要她把这批书安全出手了,唐飞龙再怎么发怒也都迟了。
她还就不信,他能气出花来。
唐飞龙果然没让她失望,他听到了风声,竟然派人去印房外放火。
幸好守夜的伙计发现得及时,给灭掉了。
谭铃音气不过,找他去理论,他很不要脸地矢口否认。
谭铃音这个时候不敢惹急他,只好先咽下这口气。
唐天远目送走谭铃音。
他走到花梨木架子前,把上头的一排书搬下来,书后面露出一个立起来的长方形大盒子。
唐天远把盒子取出来,打开,里头整整齐齐地码着许多胶泥活字。
活字干干净净,一看就是新烧的。
所有活字都是同一个字。
唐天远笑眯眯地摸着这些活字。
纵火只是明修栈道,是装给谭铃音看的。
他若真想做某一件事,结果必然是得手。
谭清辰一边与各地书商联系,一边根据大致的印数批发纸张,等做好充足准备,便开始动工。
早有一些心急的书店,赶了马车在印房外等着,新书印好了,直接装车运走,既方便了他们,也给古堂书舍降低了存库的压力。
忙活了这么多天,总算可以歇口气了。
谭铃音回到县衙,闷头大睡了一天,第二天遛糖糖时遇到了县令大人,她有些得意,“大人,我写了新书,想赠予你。”
说着,掏出尚散着墨香的书递过去。
唐天远接过书,笑道:“多谢,我一定好好拜读。”
谭铃音以为他吃错药了。
不管怎么说,她算是了却一桩大事,这一天过得十分轻松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