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一二零一章 借我初心如少年(1/2)

“获得最佳影片的是《泰坦尼克号》!”

当《泰坦尼克号》这个名字被费文.

贝恩特念出来的时候地球在这一秒如同停止了旋转。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遗憾和不完美,但这一秒,在所有《泰坦尼克号》的粉丝心中,是最完美的当下。

最不可想象的奇迹它生了,《泰坦尼克号》彻底的升华了,完成了匪夷所思的15中15。

程晓羽和他的《泰坦尼克号》迎风破浪抵达了他应该抵达的终点,而不是如同电影中一般,那艘“梦之舟”

沉入了冰冷的大西洋。

在这奇迹般的、不可思议的一刻,无数程晓羽的粉丝泪流满面,在柯达剧院里,人们欢呼,人们起立鼓掌,人们毫不吝啬的把最好的赞美都给予这位了不起的年轻人。

金碧辉煌,七彩斑斓的柯达剧院浸透在掌声之中,所有人都在为这个传奇鼓掌,这掌声穿越了历史,穿越了七大洲五大洋,抵达了每个人的耳边,有着一股贯穿青天的磅礴气势。

巍峨高耸的奥斯卡金人,耸立在舞台的两侧,舞台上流连着渺渺水晶云影,蓝色的铸满星光的玻璃墙壁,在闪耀的灯光粉饰下,显得既肃穆又庄重,三千位盛装出席的电影界精英全体起立鼓掌,映衬着《泰坦尼克号》略显悲壮的音乐,给人一种无比的震撼的视听感。

程晓羽站在欢庆的人群中,他周围的姑娘眼里还泛着隐约的泪光,他抬头看着台上明亮耀眼的光华,那一页红色的信封如同跳动的心脏。

(bgm《悟空》戴荃live版) 舞台上的大屏幕,应景的播放着露丝梦回泰坦尼克号的场景,程晓羽在满脸欢喜的人群簇拥下走向了最后的圣坛,他知道那里有人正等着他,正在回溯的时间拉着他朝既定的未来永恒的坠落。

多么奇妙的人生!

程晓羽平静的外表下面全是汹涌的波澜,他的记忆在三个视角下来回切换,他的人生在命运的推攮之下以无可阻拦之势奔向了最**。

多么不可想象的人生!

冷静的旁白此刻作为了程晓羽人生巅峰的注解:“《泰坦尼克号》这一次有一十五项提名,它打破了奥斯卡历史上提名最多的记录,并拿下了全部十五个奖项,创造了奥斯卡新的历史。”

“它也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三部同时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的影片,并完成了最佳摄影、最佳配乐、最佳剪辑、最佳艺术指导大满贯,这是前所未有的记录。”

“导演程晓羽,是奥斯卡历史上第四位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提名的亚裔,第一位获得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的亚裔,并以最快的度闯入了奥斯卡历史名人堂。”

“近百年来奥斯卡名人堂只有18个人,最近一个进入奥斯卡名人堂的是斯塔文.

贝尔,他拥有十一座小金人,其中包括一个最佳影片,两个最佳导演!”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台下的董国辉和郝艺风已经热泪盈眶,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时刻,只差奏响国歌。

“s站”

和“细语”

相继爆炸,“程晓羽奥斯卡15中15碾压其他影片称王”

的标题瞬间就刷爆了全世界各个社交网络和新闻网站。

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是团体的荣誉,但一般是由监制去领奖和言,《泰坦尼克号》的监制和导演都是程晓羽,自然最大的荣耀全部属于他,簇拥他上去的《泰坦尼克号》剧组成员,几乎每个人的手中都握有小金人,闪耀到夺目!

身着黑西装的程晓羽,无比虔诚的从诺南.

罗伯特手中接过了这尊历史性的小金人,他干净修长的手指捏在上面显得格外的漂亮,在灯光的映照下他格外的耀眼。

也许在旁人看来,此时此刻是不敢想象的奇迹,但是对于他来说,今天能够完成这样的场景,完全是在计划之中的事情,并不是难以预计,并不是不可思议。

天时、地利、人和让他走上了15中15,包揽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无上荣光!

当《泰坦尼克号》获得难以想象的票房成绩之后,奥斯卡的结果就已经注定,程晓羽和《泰坦尼克号》成为了奥斯卡唯一的选项。

因为奥斯卡从来都不是一个只讲究艺术的奖项,它一向都在商业和艺术之间寻求平衡,《泰坦尼克号》不仅完美的把握好了这一点,选择它获奖,还符合美国电影界所有人的利益。

当下正处于华美关系的蜜月期,程晓羽的崛起,又让大量的华夏公司开始大手笔的和好莱坞电影公司展开合作,无数的华夏资金涌入了好莱坞,而资金正是好莱坞最需要的。

程晓羽和“西楚”

就是好莱坞竖立起来给华夏投资者的榜样。

除此之外,让《泰坦尼克号》大获全胜,借机全面推动三d和ima影院的建立,为好莱坞开创全新的赚钱机器,从院线到电影公司到从业人员到电影设备制造厂商全部都是受益者。

当程晓羽让哈维.

韦恩斯坦把《泰坦尼克号》2d和三d以及ima的对照盈利表摆在好莱坞电影公司面前的时候,就算是索尼,也让彼得.

科普拉捏着鼻子投了程晓羽和《泰坦尼克号》的票。

这和《泰坦尼克号》与《肖申克的救赎》谁的艺术水平更高无关,只与利益有关。

选了《肖申克的救赎》无非是给斯塔文.

贝尔的橱柜里增加一座奖杯,选了程晓羽和《泰坦尼克号》是给华美友谊添砖加瓦,是给好莱坞所有的电影公司拉来投资,是给所有的电影人增加赚钱的机会。

那么如何选择就是已经确定的事情。

剧情渣到《阿凡达》这样都能让卡神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提名,就知道奥斯卡的本质,其实一点都不艺术。

程晓羽是利用利益的驱使,让好莱坞的众人把他捧上了神坛,但他之所以费尽心力走上神坛,他所要的不是金钱,不是奥斯卡,甚至可以说也不是名声,而是一个万众瞩目的言机会。

这一刻,他手握着小金人站在麦克风的前面,笑了,他的笑容有一种浅浅的温暖,眼神有些安静的迷离。

这一刻,岁月洪荒在宇宙的星光之中停滞了,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了他一个人,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另外一个人和在虚空中相望。

他对着麦克风声音不大,却很有力的说道:“之前上台,我说了多达八次的谢谢,要谢谢的那些人应该都被我感谢腻了,我想台下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应该不想要在听我说谢谢了,那么现在我说点别的,这段话也许有点长,但我前面为大家节省了那么多时间,所以也算大家为我补回来吧!”

台下响起了无比热烈的笑声和掌声。

这正是所有人所期待的。

如果程晓羽真的什么都不说,只是说“谢谢”

,那将是这届奥斯卡最大的遗憾。

程晓羽等待掌声稍歇,然后说道:“有人提议我,如果获得了最佳影片一定要喊出杰克的那句台词‘我就是世界之王’但我知道我不是,充其量我算一名艺术工作者。”

程晓羽终于说出了不是“谢谢”

的话,他会有怎样的精彩言?

这是所有人都好奇的问题。

此刻媒体记者、电视机和剧院里的观众全部饶有兴致的看着之前只说一句简单感言的程晓羽,全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倾听他的声音。

“人们总在问我,程!

你是怎么想要拍《泰坦尼克号》这个故事的?

其实在来美国的时候,我就确定了自己是要来做什么的,我就是为了拍摄《泰坦尼克号》这个故事而来的!”

“有这么一个地方,聚集了所有潜力无限的人,这个地方就是墓地,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重新掘出这些故去的人,挖出那些被埋葬的故事,那些有着伟大梦想,却从未将其实现的人的故事,那些坠入爱河,又失去挚爱的人的故事。”

“而《泰坦尼克号》就是我从泰坦尼克号的墓地,大西洋所挖掘出来的故事,所有人都知道我在借着这部电影赞颂爱,深情的爱、仁慈的爱、怜悯的爱”

“除此之外,我还在痛斥这个世界的不公平”

“感谢上帝让我成为了一个导演一个艺术工作者,因为这是唯一一个职业,能赞颂活着的意义,能传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给万千观众,并潜移默化改变世界的职业。”

“我为什么要拍《泰坦尼克号》,因为我想说,即便是现在,这种不公平依旧都是存在的,就算是现在这个时代,像露丝那样的故事依旧在上演!

大家都知道我的身份和背景,在这里,在这个舞台上,我并不想讲金钱和权利把我们所有人分割成了不同的阶级但我不讲,不代表它不存在,虽然我享受过阶级带给我的权利和舒适的生活,但我对它是痛恨的!”

“在阶级的这边,我看见豪奢的房屋、华丽的衣服,数不清的阿谀之词,还有不停伸出的虚伪的友谊手臂,在阶级的那边,是自由的田野,是美丽的花儿,是广阔的海洋和凛冽的寒风但有一点我得悲哀的庆幸,起码我还是个男人,因此我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我很难怪我得这么说,在这个世界上,女人比男人要承担更多的不公平!

所以露丝似乎到不了自由之地,没有路径,在那个时代,她无法跨越那道界限不是因为她不能,不是因为她不敢,不过因为她是女性。”

“是的,如今我站在这里,我想要说的不仅仅是阶级的枷锁,还有女性与女权,当我想到《泰坦尼克号》这个故事的时候,露丝这个角色就站在我的脑海中,她勇于挣脱阶级的枷锁,勇于追求自由的生活,于是她重新定义了美丽、性感、女性意志,重新定义了女人。”

“其实,我觉得女人自称和男人平等真是太傻了,因为一直以来,女人都比男人优秀。”

“无论你给一个女人什么,你都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你给她一个房子,她给你一个家,你给她一堆食材,她给你一顿美餐,你给她一个微笑,她会给你整颗心,你给她一份爱情,她给你一个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女权本身或许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议题,‘女权’同时也是‘男权’、是‘少数人权利’,是生活在世界上每一个人获得他人尊重与平等对待的最基本的权利。”

“但这个世界依旧对女人不公平,毫无疑问,性别之间的不平等在我们的社会中仍然存在。

这种不平等,体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角落。

就算是在伟大的美国,男女性的工资比例为7o美分比1美元,这还是在2oo4年得到提升后的数据,然后自此之后就没生变化。

如果你是少数民族裔女性的话这个比例会更低。

全球女性政治领/袖数为5人,全球5oo强公司高层领导只有23人为女性。

当全世界都在庆祝国际妇女节时,埃及妇女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至今已有9o名妇女丧生、oo多名妇女无辜被捕,其中56人被监禁,另有2o名妇女被移交军事法庭或判死刑。

但这只是阿拉伯世界的一角,妇女们饱受歧视,男女不平等现象已成为社会政治和文化结构中的顽疾。

她们被要求最好呆在家里,出门必须戴上面纱,受教育权利也被剥夺,更别提参加工作了。

半数的妇女是文盲,母亲的死亡率更是达到令人难以接受的高度。

而在阿富汗,女孩仍然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接受教育。

一位父亲曾在接送女儿回家的途中,父女二人遭到了炸弹袭击,差点丢掉性命。

回家之后,父亲接到了恐怖分子的电话,他警告这位父亲如果你继续送你的女儿去上课,我们会接着这样做。

但令我十分感动的是,这位开明的父亲说:“如果你愿意就杀了我吧,但我绝对不会因为你落后的思想而毁了我女儿的未来。”

在非洲,女性的命运更加的悲惨,每年都会有女孩因为割礼丢掉性命,从12、3岁就失去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别提其他权利。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