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爆米花(2/2)
极易发生慢性铅中毒,并能导致儿童食欲下降、腹泻、烦躁、牙龈发紫、抵抗力下降,生长发育缓慢。
此外,一些爆米花还加了不少糖精,对身体也没有益处。
“外面的食品,真不让人放心呀!
现在的爆米花在加工时,为了让爆米花的味道更诱人,加入了不少的人造奶油,个别口味的爆米花还会加入一些香精;为了让爆米花更漂亮,还要往里面加些色素,给他穿上了美丽的外衣。”
文教授也苦笑道。
他以前的小孙子,也是这样,不喜欢吃饭,就喜欢吃这些垃圾食品,味道可能是很诱人,但没有营养不说,还有安全隐患。
有一次,就是吃了这些香精、色素多的东西,搞得进医院了差不多一个月。
“我在四.
川吃过一种,人家把包谷花叫成包谷泡。
口感特好,即香又酥且脆,还带一点甜味,化渣而无残留,即便牙齿不好的人,吃起来也有滋有味。
吃这种爆米花,一颗接一颗的,吃个没完,舍不得丢手,所以这爆米花冠以‘不丢手’三字,也就得名不丢手爆米花。”
周福荣去过不少地方,也吃过不少小吃。
“现在的食品还真丰富呀!
真不知道谁弄出来的,很有创意呀!”
徐碧美挺喜欢这种食物。
叶琦君的爷爷叶老摇摇头,纠正道:“这种食物,是近些年才起名爆米花的没有错,但并不是这些年才有的。
以前就叫包谷花,包谷花起源于何朝何代,历史有多长,至今也无人能说清。
总之这种小吃流传久远,早已深入人心,而它起源于农村,却是无可置疑的。”
他跟这些年轻人解说,在包谷花出现之前,乡民们上山开荒种地,带的干粮是米花。
所谓米花,就是把大米放在油沙中不停的炒,使一颗颗米粒鼓起而松软,成为熟食。
乡民上山开荒,有时要外出数天,于是把米花用布袋装好,带上山去,饿了,就着山泉吃米花,便可充饥。
后来,乡民用油沙炒成的包谷花,觉得比米花还好,一是香,二是经饿,于是,包谷花取代米花,在广大农村流行开来。
“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闲暇无事,包谷花都是待客或自食的最佳小吃。
冬闲时分,一家人或三朋四友,围着烤柴火或炭火时,常常几粒几粒的把包谷放入柴灰炭灰中,要不了多久,这里嘣一声,那里嘣一声,包谷粒变成了大大的包谷花,大家抢着吃着,嘻嘻哈哈,乡情浓浓,满屋温馨。”
叶老说道。
自从来了楚家寨,叶老两夫妇也感觉自己浑身舒畅了许多,以前的老毛病似乎都差不多好了。
除了归功于楚家强的医术高明,还有就是这里的环境。
来了这里的人,都会有同一个感受,那就是整个人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