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三章 骑牛(1/2)

“妈妈!

我也要骑牛!”

一个小孩子看见村里的孩子在山上骑牛,十分自在,终忍不住开口了。

刚才来的时候,那些孩子就一直坐在上来,那时候已经想要坐了。

那个妇女犹豫了一下,首先是考虑到孩子安全。

骑牛骑马其实都有一定的风险性,可能,骑牛会好一点。

毕竟牛不会跟马那样跑得快,一副老实的摸样,给人心里踏实。

她却不知道,牛要是发起狂来,也是很可怕的。

村里面,就有人说发牛疯,就是说牛发疯很严重,很少人能够制止。

耐不住自己小祖宗哀求,加上牛的性格比较温和,那妇女就答应了。

她上去跟一个孩子商量,想让她的小祖宗坐一坐。

“小朋友,可以让小弟弟坐一坐你的大水牛吗?

阿姨给你十块钱买糖,好吧!”

那妇女跟一个孩子商量道,当然,还是千金开路。

那孩子本来就没太在意,让给别人骑也无所谓。

但还有钱收,马上从牛背上跳下来:“好好!

不过,这个弟弟太小,坐我这大水牛不好,很容易翻下来。

我哪儿有头小牛,可以坐他这么小的。”

这回,那妇女就更加放心了,小牛好呀!

自己可以顾及过来。

她连忙给孩子十块钱,然后带着孩子往那头小牛走去。

那村里的孩子收了人家的钱,也将服务做好。

小牛刚开始,是很反感别人骑的,尤其是陌生人。

因此。

他得过去,拉住小牛,安抚一下它。

牛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性格温顺,任劳任怨的,这需要从小培训。

就拿耕田来说吧!

一开始,牛都是很不愿意的。

但等牛满一岁,就得开始训练了,这个过程叫教牛。

春耕前,在田野上可见一些村民“教牛”



牛长到一岁后才“开教”



“教”

牛前农民会在农历书上选一“耕日”

,据说这天“教”

出的牛会顺顺利利。

牛主会先叫人帮忙。

用根棕绳在牛头上打好“笼头”

,方便“教”

牛和犁田。

到了“教牛”

这天清晨,牛主拿根绳绑在“笼头”

牛鼻上,带着铁犁等,把牛牵到田里。

“教”

牛要选长大的浅底水田。

因为“教牛”

力小,但是有时会像“牛崽放风”

一样乱走。

“教”

牛要一前一后两个人,用根两米来长的竹棍绑在距牛鼻约一尺远的牛绳上。

由前面的人“教”

牛时牵着牛走,要把牛头牵高一点,这样“教”

好的牛犁田快。

不管天晴或下雨。

等到第二次“教”

牛时掌犁的人要头戴斗篷、身穿蓑衣(第一次不要身带雨具犁田,因为牛会很怕)。

如不这样。

以后一旦穿蓑衣或戴草帽,犁田时牛会感到害怕,在田里乱蹦乱窜,很难让牛犁田。

另外,“教”

牛从开始到“教”

熟,最好不要换人,因为牛与人一样有陌生感觉,如换人牛会发脾气不愿犁田。

每次“教”

牛要一天比一天延长时间,最后要规定放牛时间。

让牛养成早出晚归犁田习惯。

同时,也要注意各种口令,让小牛熟悉,养成习惯,也就是养成一种条件反射,这非常重要。

总之,教牛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课程。

一时间也说不清楚。

小牛在那孩子的安抚下,开始接受背上骑一个人,尽管还是有些不大情愿地晃晃牛头,表示自己的不满。

“乖哈!

别乱跑。”

村里的那个孩子摸了摸小牛的牛头。

这些孩子都是从小放牛的。

经验很足。

而且,这小牛一直跟着他们,关系很好,所以很听话。

“你要捉住小牛这里的皮毛,不然坐不稳的。

脚不要敲打牛,不然它会以为你让它跑。”

那小家伙跟小牛背上的小弟弟说道。

“哦!

我知道了,我不会打小牛的。”

那小家伙也很听话,捉着小牛脖子末端的牛皮毛,十分兴奋。

小牛也没有乱跑,就跟着母牛的后面吃草,慢慢走动,让边上的妇女完全放下心来。

有人开了头,就是那些大人也有些心动,纷纷跟那些孩子打商量。

楚家强则是让他们注意安全,有些牛会发脾气的,就千万不要骑,免得出意外。

楚家强没什么兴趣,可能是受到以前的影响,第一次骑牛就受到很严重的挫折,使得他后来没什么兴趣。

“喂!

老武,咱们比一比,看谁骑得快。”

李泉跟陈武说道。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