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一章 收复青岛(1/2)

雨下了半夜,渐渐停止,黎明时分,太阳照常升起。

阳光照在青岛总督府,旗杆上,五色旗帜迎风招展,精神十足。

鲁军已经控制了青岛要塞全部阵地,在雪亮的刺刀面前,垂头丧气的普鲁士士兵离开阵地,等待下一步的安排。

当瓦德克的投降命令下达后,正规普军尚存在犹豫,由侨民武装而来的普军率先响应。

其中的商人、技术人员以及工程师,放下武器之后,立刻和鲁军的熟人热烈拥抱交谈,没有一点身为俘虏的不满与怨恨。

在山东几年优越的生活,让大多数淘金者已经失去了亡命的勇气。

在国家号召下,不得不拼命,可是当活命的机会到来时,他们也绝对不会拒绝。

瓦德克最终屈服了。

小李曼和巴森斯的先后发言,算是给了他沉重一击,真正致命的,则是安德鲁的态度。

安德鲁大主教近年一直为普鲁士情报机构服务,目前也是普鲁士在华情报机关的最高首领。

自飞虎团时代起,他就在山东搜集情报,为普鲁士近一步殖民中国做准备工作,在部队里虽然没有太高威望,可是在情报系统内,则有着惊人的能量。

另外,他主教的身份,对于信教士兵来说,也有巨大影响。

虽然其自身没有军事职务,可是当他站出来表示,愿意与鲁军谈判,接受有条件投降的态度之后,有大批的士兵为其所影响,同意交出阵地。

这种时候,瓦德克即使坚持己见,也逆转不了局面。

青岛要塞虽然以瓦德克为最高统帅,但是还有其他贵族与高级军官,他的地位并非不可替代。

小李曼的祖父在山东做了多年总督,在军官里,仍旧有着不小的号召力,小李曼一声令下,同样可以把一部分人拉到自己一边。

赵冠侯在得到安德鲁与小李曼的支持后,瓦德克的地位更为岌岌可危,赵冠侯只要杀了他,小李曼再推举另一个贵族继任总督,一样可以实现赵冠侯的目的。

是以,最后他只能选择屈服,向要塞守军传达最新命令,接受鲁军安排,全军向鲁军交出阵地及武器。

一部分普鲁士军官试图反抗,在几处堡垒内,还发生了公然抗令现象。

少数普军士兵试图依托堡垒,与鲁军抵抗到底。

可是这些人的数量太少,没有多少威慑力。

自阵地整体而言,八成以上的堡垒选择了投降,鲁军大局已定。

顽抗下去的,也并没有好下场。

失去友邻部队援护的堡垒,自身的力量并没强大到坚不可摧的地步。

鲁军当场表演了一番攻坚技巧,眼花缭乱的配合、攀爬、靠近,随后是精准爆破作业,几处堡垒接连拔除,官兵无一幸免。

恩威并施之下,普鲁士陆军最终放弃了战斗到底的念头,上午十点钟刚过,就完成了全部普鲁士陆军缴械工作。

巴森斯站在赵冠侯身边,冷声问着“你要我做的事,我已经做到了。

现在告诉我,汉娜在哪?”

“冷静,您的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现在不能冲动,否则容易爆血管。

她很安全,我以我祖先的名义发誓,她过的非常好。

她现在人不在青岛,你们很难见面。

要不这样,您去一趟济南,我保证让你们见到。”

巴森斯的手杖毫不留情的敲在赵冠侯腿上“我警告你,不要伤害她!

否则,我会让你后悔被生出来。

听着,我的年纪很大了,这次到非洲,或许再也不会回来,但是,这不代表你可以对汉娜为所欲为。

如果你伤害她,我……”

“岳父大人,请您放心吧,我怎么舍得伤害她呢?

我发誓,会让她下半辈子过的很幸福。

您看,我提供了这么多的军事物资,不就是看在汉娜的面子上?

如果是瓦德克……我会把所有的米尼步枪都留下,一杆也不会让你们带走。”

“闭嘴,你这个混蛋!

你是赌定了帝国会输?

如果帝国最终获得了胜利,你的下场是什么,自己应该很清楚。”

“我衷心祝愿普鲁士取得胜利……只可惜,战争胜负,向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巴森斯沉默片刻“士兵们之所以愿意接受你的安排,并不都是因为你给出的条件优越,而是他们知道,与扶桑人作战,没有一丝胜利的希望。

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其他战场上,这不是普鲁士人的习惯,我们更喜欢靠自己。

至于你,真的有把握打赢扶桑人?

即使实施全国总动员,中国当下国力也不是扶桑的对手,何况只是一个行省。”

“我没办法给出什么保证,但会努力战斗,不会轻易放弃。

相信我,扶桑人就算能赢,也得付出足够多的代价。

而且,我已经准备好了一条船,如果战局不利,会第一时间送汉娜上船离开。

简森帮我在瑞士立了一个户口,里面的存款,足够汉娜舒服的度过下半生。”

“你自己也留一张船票吧。”

巴森斯深吸一口气,语气很有些复杂。

作为普鲁士人,他更欣赏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勇士。

作为一个父亲,他却需要一个懂得变通,更有弹性的女婿。

“如果你死在战场上,汉娜会很伤心,我知道她有多爱你。

如果你让她流泪的话,在天堂里,我也会狠狠的揍你!

如果你们有了孩子,记得让他姓我的姓。”

“一言为定。”

赵冠侯给巴森斯行了个礼,随即又挨了对方一记手杖,离开时,赵冠侯心里暗道:我的灵魂,应该属于地狱,老头,你恐怕没机会抓住我了。

胡佛最后一次来到山东,除了解决雇佣兵的尾款问题外,实际是和山东谈了一笔买卖。

囤积了数字惊人的青霉素,用途,自然就是战争。

在所有人的意识里,都认定扬基会站在普鲁士一边。

毕竟南北战争期间,普鲁士给予北方邦大量的物资援助,协约两强国,则站在南方邦一边。

乃至普鲁士的总参谋部制定作战方案时,也是把扬基出兵助战计算在内。

可是从胡佛的话语中,赵冠侯却推测出完全相左的一种可能,当战争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扬基会出兵,但是星条旗会立在黑鹰旗的对立面。

这个消息对于小李曼等人,都不啻于一记重锤,震的魂飞魄散。

帝国的战略里,扬基的生产能力是重要环节,如果这个盟友成了敌人,那帝国的整体局势都将不堪设想。

也正式基于这一重要情报,小李曼最终决定,保存实力,报效祖国。

普鲁士的士兵,根据本人意愿,进行了一次分流。

愿意离开山东,前往其他战场战斗的占了绝大多数。

他们想到东非去,也不是容易的事,经过一番研究,由赵冠侯为他们制作一批假护照,冒充佛郎机人,自佛属莫桑比克从陆路进入德属东非。

运输他们,需要依靠大批的商船。

目前山东的船只数量有限,航线也不算安全,最终只能把那支奥斯曼舰队送给普鲁士,作为运输船使用。

在船上,装满了步枪、炮弹、粮食、淡水和燃煤。

这些补给品的总数实际上并不太多。

从纸面数字看,对于泰西庞大的战场,起不到什么作用。

可是后世的军史学家,不管站在谁一边,对这支部队在东非的卓越表现都交口称赞,并冠之以“奇迹之师”

的称号。

这场阿尔比昂的噩梦,普鲁士的华丽表现,始作俑者则是札冠侯。

但是也有总数超过五百名的普鲁士陆军,选择留在山东,以雇佣军身份参战,协助鲁军防守青岛要塞。

这部分军人无一例外,都有家属在青岛居住。

作为军官疗养所,青岛一直以来,居住了大批军人家眷,这个时候想要转移,却已经来不及。

两艘原本用于做转移家属的船,也被军方征用,用来运输士兵和物资。

军人家属被迫滞留在青岛,一旦扶桑人攻克要塞,这些人的安危,都是巨大问题。

赵冠侯在出发前,很是印制了一批宣传材料,宣传在扶桑铁勒战争期间,扶桑士兵如何凌虐铁勒战俘以及铁勒女性。

这些文字对于家眷在青岛的普军士兵来说,杀伤力超过一百枚高爆炸蛋同时引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