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七章 葛明与割命(1/2)

枣庄城外,工人们呐喊着,在工头的皮鞭以及洋工程师的呵斥声中,挥洒着汗水。

伴随着汗水与呼啸的风声,一座新型的纺织厂拔地而起。

大批自松江来山东讨生活的工人,并没有太多的技术与资本,只能从事最为繁重的建筑工作。

山东的经济良好,吸引了数省难民流入,其中一部分,会被送往关外,移民屯垦,但是山东本土的工人依旧众多,力工很容易找。

为了保住饭碗,每一名工人都拼命的工作,不敢有丝毫疏忽。

何况大家知道,这是大帅二嫂的产业,更是不敢不用心,这座工厂用不了太久,就能完工。

邹秀荣自松江赶了回来,一如个男子一样,头上戴着安全帽,在现场监督施工,任是风吹着沙土染了她一身一脸,连耳朵里都满是沙土,脚上的皮鞋都蒙了一层灰,也毫不在意,丝毫不嫌脏乱辛苦。

“做事业,不能怕吃苦,这个道理,我很小的时候就懂了。

所以我没那么娇气,也不怕受罪。”

她小时候缠过足,后来留学时放足,这种前头卖生姜,后面卖鸭蛋的脚,走长路实际很吃亏,只好由赵冠侯扶着她的胳膊,避免她摔倒。

“工地不用人盯,有工头在,不会出问题。

如果二嫂非要在这里,我叫美瑶派四个女兵过来。”

“不用麻烦她了,你们两个这回要好好聚一聚,如果再分神照顾我,就不好了。

我在这里待不长,看看工厂的施工没有大问题,我也要动身去济南,思远的婚礼快到日子了,我得去讨杯喜酒。”

赵冠侯的脸色僵了僵,喊来一旁正恐吓工头的孙美瑶。

她在沂蒙山一带驻扎,如鱼得水。

带着部下又干了几笔老本行生意,顺带也是练兵。

如今第五镇的骑兵标,名符其实,包括一个标属炮兵哨在内,是实打实的骑兵部队,而非是骑马步兵。

她的性子比较粗鲁,说话没那么多讲究,听邹秀荣一说,立刻挑大指道:“二嫂说的对,这样的男人不能放过他!

你不能一个人去,得多带人,到时候你说打就打,你说砸就砸,我带着手下,把那婚礼砸它个卷帘大散,把孟思远抓来让你狠揍一顿出气,他那媳妇我抓走之后,扔到山沟里,让他永远都找不着。”

“行了,你这话一说,男人就要怕你了。

记得,要温柔一点。”

邹秀荣拿她打个趣,随后道:“我是真去喝喜酒,不是去闹事的。

思远说的对,我们两个,都该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他能找到适合他的妻子,我为他高兴。

如果我不去,就太小气了。

你们谁要是在那天闹事,可别说我这二嫂翻脸不认人。”

孙美瑶挠挠头“不知道你是咋想的,要是我,肯定不能饶了他。

我当时要是在松江,拿出刀来,在那陈冷荷脸上划几个十字,看她还敢不敢叫什么松江太太。”

赵冠侯笑道:“你部队的军饷,也是她帮你筹措的,外加你不是要好马么,她已经帮你签了几份合同。

千匹军马的合同,你说,你还能对她下毒手?”

几人说着话,找了块卧牛石坐下,孙美瑶道:“二嫂,你不用担心工厂,工头全家都在我的人手里,敢跟你这里偷工减料,我就灭了他满门。

到时候冠侯的军装采购,都从你的工厂走,看看孟思远没了这个最大客户,还有没有那么威风。”

“他的生意已经做到了外省,据我所知,湖广的新军,都在订购他的军装。

还有地方上,也有人向他大批订购布料,论做生意,他还是跑在了我的前面,我不如他。

不过……我不会认输,早晚我会追上去,并且超过他。”

邹秀荣笑了笑,又说说松江的情形,目前一切正常,运做的都很良好,之前银行收购的企业,也开始进入了正增长模式,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差不多,就可以看到收益了。

这种收益不是零敲碎打,而是大宗的回报,整个明年山东的军事经费,都可以从这笔钱里出。

山东自己的经费,用来治理黄河绰绰有余,显而易见,未来对于山东,十分有利。

孙美瑶则指着一份报纸道:“当家的你看这个,这是今天刚出的齐鲁报,上面写着朝廷要收回路权了。

先从湖广收起,条件是商股照本发还,其余米捐租股等款,准其发给国家保利股票。

这玩意,倒是合适啊。”

“人家湖广的铁路已经修成了,不这么补偿,湖广本地也不会答应。

盛杏荪听说要借很大一笔债,才能筹措出足够的经费。

简森也离开松江,去京师,就是谈贷款的事情。

不过现在朝里为她说话的人不多,这次贷款,她怕是拣不到太多的便宜。”

邹秀荣道:“她自己也知道,只是去走个过场,这种事她不露面,就不知道要出多少流言。

但是她不会把贷款抢下来,她认为,这笔贷款的偿还能力很有问题。

搞不好,是一笔糊涂帐。”

孙美瑶一脸不解地问道:“怎么会?

他们是拿铁路收益担保,还不出债,也有铁路在,怎么会是糊涂帐。”

“妹子,十格格不在,我这话才敢说,要是当她的面,我可不提。

铁路担保,总是要江山在金人手里,这话才说的出。

要是这天都变了,他们那担保就是一句空话,当然到时候可以要新朝廷履行前约,但是总要费很多唇舌,还要开出许多优惠条件,打点若干关节。

与其这样,不如不做这生意,现在华比与正元联合,可以做的生意很多,也未必非要这一点。”

“江山换主?”

孙美瑶的大眼睛眨了眨“不至于吧?

眼下虽然世道不大好,但是葛明党随起随灭,没成什么气候,至于动摇江山?”

“葛明党不是随起随灭,而是随灭随起,这才是其最为可怕之处。

葛明党人,无粮无饷,器械人马都不多,却可前仆后继,悍不畏死。

数十人就敢对抗千百大军,像这样的队伍,一旦成事,绝不是金兵能抵挡的。

我们在松江,消息比较灵通,知道的多一些。

杭州那边的武备学堂里挂的对联,你猜是什么词?

十年教训,君子成军,溯数千载祖雨宗风,再造英雄于越地;九世复仇,春秋之义,愿尔多士修鳞养爪,毋忘寇盗满中原。

一干旗人从这学堂里进出,却没有一个看出毛病的,还要叫好,这么一群蠢人,怎么坐的稳江山。”

“再有,讲立宪的,已经到大街上去公开宣读,还有把警世钟之类的书,四处散布的。

新军里,多招募读书人,可是读书人多,脑子就活,比较起来,反倒比旧军更认同葛明党的道理。

朝廷现在,要么指望那些军纪涣散的旧军,要么指望不堪信任的新军,不过是饮鸩止渴,早死晚死的区别而已。

这次松江股灾,朝廷里据说有不少亲贵赔了本,为了回本,他们就要给南方各镇新军减饷,这等于是逼虎跳涧。

这个天下,看上去是太平盛世,实际危如累卵,简森夫人的业务很多,犯不上把银子贷给大金,承担这种风险,或是将来与别人扯皮。”

赵冠侯点点头,用手指着工地“美瑶你看,那些人是我接到山东来,给他们一口饭吃。

你不知道,当初在松江时,朝廷里的人忙着内斗,都想着借机放倒政敌,自己上位,这些百姓,只是他们争夺胜负的筹码。

于他们的死活,没人在意。

或者说,反倒是希望他们多死几个,死的越多,闹的越大,对自己一派越有利。

如果不是我救了他们,他们会怎么样?

大部分会饿死,但是也有一部分会选择拿起枪,只要有个人喊一声,洪火泉之事,立等可见。

承沣那一句怕什么有兵在,就是气数尽了的话。

完颜家的江山,没多大气脉了。”

“老四,你怎么打算的?”

邹秀荣看着他,微微一笑“你别怕,二嫂不是葛明党,身上也没带着炸蛋。

就是想知道,你是怎么想。

做忠臣,带兵勤王,还是跟着葛明党走?”

“二嫂,这问题现在还真答不出来。

我走哪条路,不取决于我,实际取决于葛明党。

我的要求很简单,我的东西都是我的,钱,女人,军队,我拥有的一切,谁也不许动一根手指头。

不要插手到我的地盘里,也不要用他们的想法,干扰我的行动。

如果可以作到,大家可以一团和气谈生意,葛明说到底,也是一门生意。

他们投资生命,收益是自己理想的实现。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