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顾命(1/2)
马车到了宫门外面时,小德张正在外面候着,按规矩,皇帝崩逝,须立即向三品以上的京官及各省督抚报丧,紧接着便是奔丧。
京官驰赴宫门,先到内奏事处看最后的药方,然后举哀、成服,最后颁遗诏。
可是赵冠侯一到宫门,小德张立刻拉着他和十格格就往里走“老佛爷有旨,让你们一来,就立刻进宫,规矩什么都别讲,有要紧的话要交代。”
由他领路,两人一路到了东暖阁,慈喜穿戴的很是整齐,精神显的也格外的好,两只老眼内,重又恢复了神采。
仿佛皇帝一死,将剩余的生命力,都转移到了太后的身上,这位太后还能继续创造传奇,再次垂帘,操纵这个国家若干年的命运。
房间里跪着几个人,除去庆王与袁慰亭外,就是张香涛、世续、那琴轩、承沣几名军机大臣。
慈喜正在说着什么,见两人进来,一点头“你们来的很及时,这很好,总算还赶得上。
皇帝驾崩,你们想必已经知道了。”
“臣/奴才,已经知道了。”
两夫妻同声答道。
慈喜招招手“老十,到我身边来站着,那边没你的位置,不合规矩。
冠侯,你往前面跪,我有话说。”
赵冠侯身份尴尬,这种场合,是没有一个巡抚的位置的,但是太后既然吩咐,且有庆王面子,他就只好跪到庆王身后。
慈喜看着承沣道:“当日联军入城,我带着皇帝西狩,一路上无粮无水,口干舌焦,若没有冠侯救驾,怕是也挺不到今天。
那时,我就在榆林堡降旨,收了老十做我的干闺女,与皇帝兄妹相称。
现在皇帝没了,老十,你过去让老五喊你一声姐姐。
老五,你可有什么怨言?”
“奴才,不敢。”
承沣性子本就软弱,而且此时正是宫里最为混乱的时刻,哪还敢拒绝慈喜的命令,虽然觉得不伦不类,但还是对毓卿喊了一声姐姐,毓卿不敢托大,还礼喊五爷,彼此的关系就算定下。
慈喜又道:“前两年那场乱子,如果不是冠侯在宣化救驾,后又进京办交涉,口裂唇焦,与洋人锱铢必较,咱们后来想要行新法,搞宪政,也没有本钱。
他当日冒的风险,处境的艰难,我是知道的,义匡,你也应该知道。”
“奴才知道。”
“知道就好,多余的话我不说,我只说这两年山东搞的比哪个省都好,这就是真正的本事,比起出身,或是资历,都要重要。”
于慈喜而言,这话实际并不当说,她如此一说,等于是间接的将张香涛这等科举正途的官员打击了下去,揄扬了赵冠侯这种赏道员而转监司,履历非常不合规范的特设巡抚,严格上讲,是破坏了现行的官场体制的。
这个时候,没人会去挑她的语病,也没人会蠢到争这一点得失,都只磕头,称赞太后圣明。
慈喜又看向承沣 “国赖长君。
濮仁还小,无法掌握这个国家,也应付不了这个时局。
你既然是摄政王,又是他的本生父,这个担子,你一定要担起来。
今后就由你来监国,你留过洋,与洋人有过接触,算是朝廷里,眼界开阔的那一批人。
一定要把国家管理好,不要让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的国家,重又败坏下去。”
“奴才年龄小,才浅德薄,恐怕不能胜任,请慈圣收回成命。”
承沣急忙磕头,正准备另行建议,慈喜已经开口道: “我知道,你现在还担不起来,但是怕什么,不是还有人么?
屋子里这几位,才能德行,都足以辅佐你,把国家管理好。
你只要遇到事,多跟他们商量,不要独断专行,不要受奸佞小人无知之徒的蛊惑,这个江山就不会出岔子。
朝外面,有冠侯这样的大将为你带兵,内乱外侮,皆不足惧。
朝内,有这几位为你掌舵,你到底怕什么?
我看过三国演义,孙策当初说内事不明问张昭,外事不明问周瑜,尚且能让东吴维持江山。
我如今给你留下这么多忠臣良将,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承沣还待多言,义匡已经磕头道:“皇太后精神健旺,这是万民之福,只要您老人家早日养好身体,这天下间,就没有什么事,能难住咱们。”
慈喜含着笑看看他“你还是那么会说话,今后不光要会说话,还要会办事。
除了要当一个好阿玛,也要当一个好枢臣。
我这里没什么好说的,你们到大行皇帝那里去看看。
老十你也去,好好看着你嫂子,别让她寻了什么短见。”
义匡等人跪安之后,便改由承沣带头,其他人都走在他后面,显然是从这一刻开始,监国摄政王这个立皇帝的排场和体面,就要撑起来。
可惜群臣有心,事主无意,承沣一边走,一边解释 “大家都听到了,这是太后的懿旨,我是实在推辞不掉。
以后大家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不是长辈,就是名臣,我实在是比不了。
总是要大家用心办事,我就好过,其他的尊卑之类的话,都不必提,否则我没面目跟各位见面。”
他这话并不得体,但总算占个谦卑,若以皇帝而论,似有些无为而治的仁君气象。
但是赵冠侯得了福子告密,对他的话可信度大打折扣,并不多说话。
等将来到瀛台,皇后已经走了出来。
看衣服可以认定其皇后身份,但是看相貌,让人无法相信,这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这是个三十出头的妇人,相貌可以用丑陋来形容,后背还有一些驼。
如果不是在皇宫大内出现,大概是没人有兴趣对她多看一眼的。
几人下跪见礼,皇后问道:“嗣皇帝继承的是谁?”
等明白嗣皇帝兼祧两房,自己尊为太后之后,她长出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这还好,总算是有着落了。”
随即身子向后一仰,直挺挺向后倒下去。
小德张及几个太监就在她身后,他是有功夫的人,眼疾手快扶住隆玉,又连忙掐人中抢救,总算这口气喘上来,却只听皇后叫了一声“你坑的我好苦!”
随后就放声大哭起来,虽然体统有失,但情意似乎不假,随着这撕心裂肺的哭声,群臣的悲伤情绪也被调动起来,跟着一起掉眼泪。
毓卿边哭边上前搀扶皇后“皇太后保重身体,一切以身体为上。”
小德张在皇后耳边嘀咕两句,隆玉连忙拉住毓卿的手“原来是十公主,总是听太后提起,还是第一次见。
我的命……跟你可是不能比。”
“太后节哀,还是先带大家,去看看大行皇帝要紧。”
这是朝廷体制,不能更改,由皇后带路,将众人带到停灵的地方。
天佑帝脸上盖着白绫,看不到脸色及五官,按说皇帝驾崩,必要瞻仰遗容。
盖上这白绫,就是不让人看,联系到之前就有谣言,皇帝食物中有硝粉,这白绫盖的,颇让人脊背发凉。
皇后不等众臣工上前,就一指灵床“各位,就在几筵前面行礼吧。”
这是不许大家动白绫,众人心中,疑虑更盛。
但是这里面,唯一有资格质疑的就是承沣,他又素来暗弱,这时更不可能出来说话,反倒是附和皇后“不错,就在这行礼好了。”
随后带头磕头,行三跪九叩礼,又挥手顿足的痛哭为礼制。
赵冠侯对于皇帝的死,毫无悲伤可言,但是他演技极佳,在一众大臣里,哭的最为伤心难过。
哭声把年老体衰的张香涛,心内有愧的袁慰亭全都压了过去,俨然是天佑帝遗留的最后忠臣,忠心可昭日月的纯臣。
等到这个流程走完,军机大臣要返回值庐,赵冠侯也没有留在这的道理,可是不等他走,李连英已经过来传了口旨“老佛爷让赵大人等一等,在偏殿里候着,随时可能有旨意。
十主子在这,陪太后聊一阵子,这个时候,太后身边也需要人。”
赵冠侯由两个小太监领着,到了一处宫殿里坐下,这里很是僻静,鲜少人行。
两个小太监送来些点心果子,由他在这坐等。
按宫里规矩,过了四点就要下钱粮,到时候出不去皇宫,大男人关在皇宫里不成话。
但是太后有这个旨意,是谁也没有办法的。
足到了夜里九点钟,太后忽然传旨,宣他与毓卿同往东暖阁。
等到了地方,见东暖阁内,跪着北府的三兄弟,以及庆王义匡、肃王善耆以及一干亲藩宗室。
显然,宫里的禁令,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终于做出了变更。
慈喜看看赵冠侯,示意他跪下,又将毓卿叫到自己身边“现在在这的,都是我完颜氏自己人,我有一些话,当着外臣的面不方便说,在这里,就没必要顾忌。”
众人偷眼看向赵冠侯,寻思着,这个汉人为什么可以混到自己的队伍里,这又意味着什么。
慈喜显然也看出了众人的疑惑“冠侯是义匡的女婿,老十是我认的义女,谁要是不认老十,谁就是不认我这个太皇太后。”
这句话,如同封门的断龙石,将所有人的意见,都堵了回去,只能听着太后发号施令。
这位顽强的老妇人,眼睛里依旧充满了光芒,曾经的病痛随着皇帝的死去,似乎已经荡然无存。
但是她的发言,却让所有人意识到,这种现象,实际只是假象,并不足恃。
“我的时间不会太多了,这本来就是不可瞒人之事,到了我这个岁数,就是头疼脑热,一样很危险,何况这回折腾的这么大。
虽然用了太医院的方子,但是也就是勉强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