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二章 模范监狱(1/2)

初夏的济南,并不算十分热,清风拂面,依旧让人觉得清爽。

新的衙门已经落成,但是袁慰亭并不入住,而是让给两宫做行宫,两宫推辞了几次,但最终还是顺应人心,搬入新行宫,将巡抚衙门交还袁慰亭。

山东的情形,已经变的与过去大为不同,新的制度,新的部队,新的监狱,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

参考邹敬斋的建议,赵冠侯并没有对案件上实施清查,避免对袁慰亭不敬的嫌疑,至于修法上,目前也不是时候。

大金经此一败,上下都知革新势必不可避免,但是这是要在两宫回銮之后才能正式实行,目前没有改变法律的基础。

以赵冠侯的位置,能做的也不少,在考虑了人情、关系以及影响几方面之后,其与邹敬斋不谋而合,把视线放在了监狱上。

大金的监狱沿袭千年旧制,已经成为了地狱的代名词。

孟思远在保定进过监狱,邹秀荣为探夫几乎受辱。

而这只是大金国地方监狱的一个缩影,各地的情形与保定相比,都相差不远。

山东自毓贤治山东开始,就奉行酷烈手段,动辄杀人,监狱之中,也不讲人道二字,转以折磨犯人为乐为能。

及至袁慰亭巡抚山东,一重军务次重剿拳三重抚洋,对于监狱的事,也并没有上心。

是以山东的监狱,依旧延续着千年以来的光荣传统,上至管监狱的衙门四老爷,下至狱卒,都将犯人视为了自己的摇钱树,聚宝盆。

重刑犯与轻刑犯混关在一起,监狱内的居住环境、饮食,基本待遇,都只能用非人二字来形容。

有钱打点的,可以吃好住好,只要你肯承受比外面贵上几十倍的物价,就可以在监狱里好酒好肉,甚至可以找女人。

如果没有银子,那就要承担苦役,还要遭到狱卒的折磨殴打,以及各种酷刑的对待。

包括把他们关到居住环境最为恶劣的牢房里,承受着老鼠的咬伤,恶犯的殴打,吃着变质的饭菜喝馊水,用不了太长时间,人就会死在监狱里。

规定的刑期,往往不能落实,到了时间,如果没有银子打点,犯人还是放不出来。

监狱里可以找到各种理由,将犯人超期关押,直到家属倾其所有,或是女眷贴上自己的身体供狱中管事快活一晚,才能把人领出去。

至于女犯,则成了监狱里的一大收入来源。

女不入监,非间罪及死罪,其他概不入牢。

是以监狱里女犯不多,但关进去的,就没有好下场。

在她们被官卖为纪,或是斩首之前,在女禁卒的酷刑折磨下,她们只能出卖自己的身体,以换取暂时的不受伤害。

衙门里的书办吏员,乃至坊间的寻方客,会像挑选牲口一样到牢房里,挑选合适的目标,完成交易。

所有的收入,都由女禁卒支配,女犯一个子也拿不到。

比起最下等的纪女过的都要惨,她们没资格挑选客人,没有休息,甚至不能要求清洁身体。

由于总归是要死,或是要卖的,真正在意她们人身安全保障的没几个。

乃至于男性狱卒只要想要,也可以免费在她们身上找乐子。

种种陋规,多年沿袭,已经成为了监狱里历代传承老公门的一部分隐性福利。

甚至于一些女人因为相貌生的美,又不肯屈从,而被故意陷害之后,定为官卖,为的就是能在其发卖之前,任这些觊觎者肆意摧残。

赵冠侯的第一把火,就烧在了监狱上,首先对所有狱卒重新考核,大肆裁汰。

将这个父死子继的世袭职位,变成了官府安排,统一分配。

新上任的狱卒,实行的是聘用制,每月自衙门支薪,享受警查编制待遇,同时也接受严苛到近于军法的纪律束缚。

不允许克扣伙食费,保证犯人的人身权力,保证女犯不受侵犯,罪犯按照罪行性质及罪犯的攻击性大小,分配牢房。

拿到释放手续,就必须无条件放人,不能有任何拖延。

改善监狱环境及囚犯待遇…… 一系列的制度背后,使细致的监督制度以及严格的惩罚制度作为保障。

由于警查的设立目的是为了完成津门防务交接,是要给洋人看的样子,所以要求十分严格,其纪律也沿袭军法,从军棍到斩首,一应俱全。

这些刑罚也同样适用于监狱,当几名狱吏真的被斩首悬挂示众之后,山东的衙门也就意识到,这位臬台从某种意义上说,和那位毓贤颇有相似之处,就是真的敢杀人。

比起毓贤来,赵冠侯另一个凭仗就是有帘眷,以衙门里四老爷那种地位的小官要想参劾,本章都递不上去,到袁慰亭那一层就会给砍掉。

而他手上控制的武卫前军,则保障了人力资源上的充沛,即使是山东所有狱吏禁卒集体辞职,他也有足够的人手取而代之。

且从他编练警查的手段就可以看出来,他对于衙门事务并不陌生,换上新人,也不会不知如何着手,相反,只会干的更好。

赵冠侯在山东,使用了部分后世的监狱管理模式,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也进过几次监狱,包括几次成功的越狱。

对于监狱的情形很了解,管理方法也比较清楚。

这些管理手段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绝对算的上先进,而且十分人道。

乃至于,当济南监狱作为整顿的示范工程,邀请洋人参观之后,连洋人都不由交口称赞:这是文明世界才该拥有的监狱,这一天,是泰西的耻辱日,即使是伦敦的监狱,在山东模范监狱面前,都黯然失色。

罗德礼甚至为了监狱和警查的事,特意从京城赶到了济南,为赵冠侯又做了几篇报道。

他现在差不多成了赵冠侯的专属记者,专门报道他的消息,也能从他这得到新闻,两人合作的很默契,互相吹捧,亲密无间。

随着这些报道的刊发,各国公使及山东领事,对于赵冠侯的看法也更好(铁勒除外)。

在他们看来,金国的这些举措,越来越像是一个文明国家,与之前的野蛮落后全然不同。

一个这样的国家,更方便于和自己打交道,这样的改变,是符合各国利益的。

除此以外,包括阿尔比昂和普鲁士在内,都派出了专员到济南,共同参与了警查队伍的建设。

从公开角度说,属于和平之后的示好,实际上,则是取经。

时下泰西的警查技术虽然比金国发达,但是赵冠侯建立警查的经验,是引用自后世,比之泰西则又高明出许多。

虽然碍于时间,部分教程不能很快体现结果,但是那些手册教材,就是各国眼里的宝库。

赵冠侯并没有保密之类的意识,手册随意抄录,也欢迎各国提供他们自己的经验。

乃至于当看完赵冠侯编制的警查编练手册之后,阿尔比昂方面的代表私下里表示:大金的警查编练手册,起码领先阿尔比昂三十年。

如果赵冠侯不在金国任职,帝国应该聘用他做我们的警查教官。

痕迹学、指纹学、步幅学,乃至于调查取证,跟踪,抓捕。

一系列的课程,对于时下的金国来说,还略嫌先进,但是从一个概念上,至少让这些受训警查明白,自己不是旧式的衙役。

不能像那些捕快衙役一样,可以对人恶言相向,乃至稍有不顺,举拳即殴。

技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作风纪律,却是一开始就要求的。

在警查队伍建立之初,开宗明义,就是为了收回津门做准备。

要收回津门,就要和洋人打交道,如果因为警查态度蛮横,得罪洋人而影响津门交付,干系太大。

是以慈喜特意颁了懿旨,犯有不遵节制者,不拘旗汉、出身、官衔,一律由赵冠侯全权处置。

有了这道大令在手,赵冠侯可以放开手脚杀人,受训警员中,受不了要求的可以自行离去,是以一批想要到警查这个新兴的体系里谋取富贵,赚个好出身的旗人及仕宦子弟,纷纷求去。

随即,就是原有的山东衙役、捕快,也在这种高标准及严苛惩罚面前,打起了退堂鼓。

大约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离去,剩下的人,或是想着未来的前途,或是考虑着每月六元的收入,又或者是确实看到警查与衙役的区别后,想要真正的做一点事,而选择了留下。

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则是严格的训练,以及高标准的服务要求。

王五被调来,教授这些学员擒敌术,由于警查大多不配枪支,日常的工作中,如果面临搏斗,只能用棍棒、警绳外加徒手应敌。

所以王五的拳术,对他们而言就很有用。

山东武风本盛,地方上也有些拳师被请来教艺,淮军子弟里,通拳棒的也很多。

各家的技艺拿出来,杂糅在一处,编练成适合普通人学习的捕俘拳,棍棒术等等。

学员们每天早起,一如普通士兵,要走队列,跑步,随后便是各门课程的学习。

他们的训练强度虽然弱于前军,但是科目多,要求高,也并不是一个好混的行业。

赵冠侯则开始在民间搜罗盾牌,这东西自从火器普遍装备以后,用处不大。

只有些旧军械库里还有,剩下就只能重新制备,众人不知道他要盾牌的意义何在,可是既然他开口,就只好听从。

等到几百面盾牌筹集之后,警查学员们就开始一手盾牌一手木棍的训练盾阵,瑞恩斯坦观看之余,大摇其头“难道想让他们重演罗马帝国?

乌龟阵!

这东西到底练来干什么,真是莫名其妙,浪费时间。”

直到很长一段时间以后,瑞恩斯坦回忆起此事,才不由赞叹赵冠侯深谋远虑,远见卓识。

另一方面,山东地方上原有的水会这种民间自发的救火组织。

被官方的消防队所取代。

所有消防人员,一如警查,从前军及百姓中选拔良家子弟担任,给以粮饷,每月拿六元工资。

由赵冠侯编写教材,教导众人救火技巧,根据不同火源,制定不同的扑救措施。

另外包括救险、解救被困百姓,甚至把困在高处的猫救下来,也是消防队的工作之一。

与旧式水会相比,消防队救火一视同仁,而水会则一向是只为金主服务,甚至为了救火,不惜引火烧邻。

两下比较,新式的消防队自然大受普通百姓欢迎,财主商人不至于受到额外盘剥,对其观感也不坏。

在救火技术上,有官方背景在,自洋行购入泰西水龙,比之一般只有一两条洋龙的民间水会自是发达的多,水会所占的惟一优势,就是方便快捷,更方便及时到达。

但是在消防队的压力下,水会的空间越来越小,只能主动要求官府兼并,给款收编。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