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保国会(1/2)
“甲午之败,非是军事之败,实乃制度之败,是帝王之制度,败于立宪之制度……”
与康祖诒不同,这个名叫梁任公的年轻人,嗓音洪亮,思路比较清晰,两相对比,倒是比康祖诒更适合承担煽动者的角色。
⊙或者说,这师徒两人形成了一个互补。
康祖诒以名望把人聚集来,再抛出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话题,然后由梁任公来丰富完成,倒是配合的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他足足讲了几十分钟,先是讲了体制,后又讲时弊。
如朝廷的不作为,各衙门的怠惰、陋规,后又讲地方上种种弊端及黎民艰苦,最后便回到了一个话题上,要想救国,惟有变法。
只有变了法,才能够让国家富强,才能让大金国不再受外人欺负。
至于变法的手段,也很简单,学习邻国扶桑,或是强国阿尔比昂,都可让金国从此大变模样。
等到他讲完,只见方才领他们见来那年轻人,手里捧了个帐本出来,在房间里转过去,如同茶馆里学徒的伙计收钱。
原来今天演讲,是宣布保国会成立,大家凡是在上面落下笔,写下名字,就是保国会一员,从此以后戮力同心,共同为救国救民而努力。
由于保国会初创,诸项使费不足,还请各位义伸援手,踊跃捐款。
按帐本既是名单,也是个功德薄,各自捐献多少,都会写明。
等将来国家兴旺,自有补报。
这些能坐在屋里的,都是身家丰厚之人,慷慨解囊自不在话下。
尤其那年轻人又适时点出,这保国会虽然由康祖诒组织,但真正的首领是户部侍郎、总办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张阴恒以及山东道掌道御史宋伯鲁之后,这些人就更为踊跃。
等来到赵冠侯面前时,见那帐本上的数字,有五百有一千,看名字,赫然还有两个宗室中人。
赵冠侯一笑,问那人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人一愣,不知道为什么要问自己,但还是回答道:“我叫康祖仁,方才演讲的长素先生,就是我的兄长。”
“哦,那好吧,我的名字就不写了,这钱,你拿着。”
赵冠侯伸手从腰里摸了十几个铜子出来,朝他手上一放,拉起毓卿穿上外衣就走。
毓卿对于保国会讲的东西似乎还有点兴趣,但是自己的男人要走,她也没办法,只好小声道:“你……你这是干什么?
你给十个钱,不是寒碜人么?”
“这怎么叫寒碜人,他也就值十个子。
我有这功夫,听一段双文兴或是穷不怕,口比他正多了。
听那一嘴的粤腔,你听的不受罪啊。”
等到上了亨斯美,金十还在思索着“他们说的,其实有些道理的,大金现在这样,要是再不做点什么,我看是要完。”
“那种片汤话我也会说,但是有用么?
那些弊端,在下面的人都看的见,可是怎么办,又能不能做的了,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对圣人师徒,是把别人也都当了圣人,然后说了一堆大道理,认为别人按着道理做,这天下就能好。
可是这天下人心难测,怎么可能都按着道理做?
把人都想象成机械,就是他们最大的问题,这脑子,不转弯。”
赵冠侯没办法说明白,自己以为遇到了街头演说家,不想结果是键政菊。
想了想,举例道:“就像见你阿玛,如果说你阿玛家不收门包,大家当然都很欢喜。
可是那些门政大爷到厨房的奴婢,就该不欢喜了。
你说的再有理于百姓,他们吃亏了,怎么会乐意?
他们不想着怎么给这帮人补偿,只想着换一批门政到厨子,这一口气都换了,你那王府还不乱了套?
而到国家上,要是一下把官都撤了换新人,这天下又怎么能好。
你让一帮未曾做过知县的人,硬去管府管道,那怕是连钱粮赋税都算不明白,又怎么做的好。。”
“你说的……未尝不是没有理,可是……可是你看支持长素先生的也不少,都是读书人,亦可为羽翼。”
“那帮读书人,是科举无门,想要搏个出身的居多,真正想卖命的没几个。
你当他为什么要说,做官不能看重资历,要看重才干,因为这些读书人没有资历可讲,这么说,正好迎合他们而已。
所以从这方面说,这位长素先生倒是极精明一个人,至少懂得怎么拉拢人。
你再看看,能坐到屋里的是什么人,在院里的又是什么人,长素先生脑子不糊涂,他也在找真正可以当盟友的。
可惜,他的话太空,真正有脑子的,未必肯帮他。
那帮大爷也是赶时髦去的,如果他始终这么个**,我想那帮人也去不了几回。”
赵冠侯没办法对毓卿讲什么机械唯物主义,或是什么经济基础之类的道理,只好说道:“袁大人当初也曾捐过款,后来不也是分道扬镳了?
章合肥被他们直接骂走,这地方,不是成事的格局,最多是一些不得志者,发一些感慨就罢了。
若是真让他们一展胸中所学,局势只会更糟糕。
这保国会,就如当初的强学会,我看也干不长,听我的,就少去听他们的邪说,如果不肯听……那也随你。”
十格格知道,赵冠侯与强学会结怨的事,这事瞒别人不会瞒她,点点头道:“放心吧,你既然这么说了,我有个分寸。
只是我喜欢赶时髦,觉得好玩,就去听听。
你不喜欢,就听你的好了。
咱们现在,就去听戏去,估计小叫天那还有票。”
南海会馆之内,等到曲终人散,康祖诒检视帐薄时,目光很快落到那十文钱的数字,以及那个名字上:津门赵冠侯。
赵冠侯回了军营,将见庆王的事如实回奏,袁慰亭也着实欢喜了一番。
不论怎么样,这事一做成,他的那份收入就不会少,孝敬韩荣,乃至应酬关节的款,就有了着落。
新军里没有多少假期,包括过年在内,按说也是没假,只是按例,年底是发双饷,是为恩赏,安抚军心。
但是像赵冠侯、曹仲昆这等级别的军官,头上有红蓝顶戴的,家又在津门,就不能按军法对待。
是以他们的假,足足有一个月,尤其沈金英那边,又给赵冠侯送来了一笔赏钱,加在一起,足足是四个月的饷,数百两的银子。
有了这笔款,年便可以过的极为豪奢,可是等他回到家里之后,见到的却是苏寒芝满面凄楚的模样,就连一旁的姜凤芝,脸色也极难看。
细问之下,才知问题是出在屈庭桂上。
赵冠侯与沈金英做了姐弟,再点屈庭桂的将,也就容易得多。
屈大夫医术高明,给苏瞎子诊断过几次后,知道这是受到强烈刺激,加上过度吸食烟土引发的精神疾病,开了些药,让她们到西药房去拿。
这原本是好事,可是苏寒芝见他医术如此高明,又想起自己和赵冠侯成亲已有时日,肚子却无动静,就有些嘀咕。
屈庭桂本人并不精于此道,便又请了自己一个挚友,乃是妇人科的名家泰斗,只一诊断之后,便委婉的向苏寒芝说明,她体质羸弱兼先天问题,怕是此生难有子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点,在金国乃是金科玉律。
一个妇人不能生育,丈夫休掉她,就是娘家也不能说什么。
何况如今赵冠侯既换顶戴又有黄马褂,想要娶个有身份地位的美人不费太多力气,她一个既无根脚又无法生育的女子,还有什么脸面做大妇?
自从确诊的结果出来,一直到现在,苏寒芝始终是哭哭啼啼,姜凤芝的情绪也很低落,毕竟这个姐要是被赶走,自己又有什么立场再出现在这里?
姜凤芝见赵冠侯回来,连忙道:“师弟,你快劝劝,寒芝姐连包袱都收拾好了,说是要走。”
“走?
去哪?”
赵冠侯紧抓着苏寒芝的手道:“你是我的老婆,我哪也不会让你去,师姐,你去把她包袱里东西都放回去。”
等到姜凤芝离开,苏寒芝才道:“冠侯,我不会走的,我舍不得你。
我收拾东西,只是为了腾地方,主人的房子不能住……你是赵家单传,我不能害你绝后,何况你不愁找不到女人为你生儿育女,就把我休了吧。
我给你当老妈子,或者当个使唤丫头都行,这样你还能看见我,如果你……你想我,也随时可以来要我。
但是正室的地位,必须让出来,让给一个能给你生孩子的。”
“我当什么大事呢,不就是生孩子么,也至于你成这样。”
赵冠侯边说边把她抱在怀里“你听我说,我对于孩子不是不喜欢,但是现在也不想要。
我现在办公事,不知道有多忙,有个孩子也照顾不好,还要分我的心。
而且我在这里,对你发个誓,不管我将来前程如何,官至几品,有生之年,糟糠之妻绝不下堂。”
听到丈夫的这句承诺,苏寒芝心头一暖,但随即又看到他那半截金甲套,越发觉得自己亏欠他良多,紧抱着他的脖子,将头埋在他胸前痛哭起来。
赵冠侯轻轻拍着她的后背,细语安慰,等到姜凤芝回来时,正好在外面见到这一幕,觉得这两人之间亲密无间,想要再匀出一个位置,却是势比登天。
到了第二天头上,霍虬等三人便来登门拜访,亦是赔罪。
他们在京城闯了祸,只当要挨重罚,很是有些不安,但好在有杨翠玉说好话,赵冠侯只是骂了一顿,并没有重责,回津交令时,也没对袁慰亭说起。
三人感激他的恩典,特来拜谢,并且带来了礼物:整整十二个丫头。
虽然赵家有孟家送的下人,但总归不是自己的,用起来不凑手。
而且孟家送来的都是男仆,女仆只有两三个上了岁数的,手脚虽然利落,干活终究是不如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