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纯语言(1/4)
“那他是怎么散步消息的?”
“我们不太清楚,但很有可能是通过印刷品。
多年来他出版了许多书籍和业务通讯。”
“这些作品,教廷无疑都见过。
听上去好险。”
“确实如此。
不过那个记号都散发出去了。”
“但没有人真正找到过吗?”
“没有。
但奇怪的是,任何影射这个记号的地方——像坑娘会的日志,古代科学刊物,坑爹派书信——都由一个数字提及此记号。”
“是六六六吗?”
知秋笑了。
“实际上是五零三。”
“那是什么意思?”
“我们谁也想不出来它的意思。
我对五零三这个数字着了魔,试过一切办法想找出这个数字的含义——包括数字命理学、参考地图,维度,全部顶用。”
知秋说着,走到了过道尽头,他转个弯又忙着扫视下一排指示牌。
“很多年来这个惟一的线索似乎就是五零三以数字五打头……这是坑爹派的一个神圣的数字。”
他停了下来。
“我感觉你最近想出来它的意思来了,而这就是我们来这儿的原因。”
“不错。”
知秋说着,让自己在骄傲中陶醉了珍贵的片刻。
“那家伙写的一本书你熟悉吗?”
“当然熟悉了。
在科学家中名气很响,最终脱销了的科学读物。”
脱销并不是知秋要用的那个词,但他知道秘密的意思。
在十七世纪三十年代早期,那家伙想出版一本书,该书支持日心说,但教廷禁止此书的发行。
除非在书中加入同样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教会的地心说——此种学说那家伙知道是绝对错误的。
然而。
他别无选择,只得遵从教会的要求,出版了一本书,让正确的观点和错误的观点平分秋色。
“你可能知道的,”
知秋说,“虽然那家伙妥协了,但书依旧被视为异端,并且教廷将他软禁起来了。”
“没有好事不受罚的。”
知秋笑了笑。
“太对了。
然而那家伙还是坚持不懈,在软禁期间,他偷偷写了一本不太有名的书。
学者们常常把这两本混淆起来。”
莫莫点点头。
“我听说过。”
知秋顿时打住。
大为惊愕,她居然听说这本关于行星运动与其对潮汐影响的没名气的书。
“嗨,”
她说,“你现在是在跟一个意大利的海洋物理学家说话呢,她的父亲就崇拜那家伙。”
知秋笑起来了。
然而这本书并不是他们寻找的目标。
知秋解释道。
这本书并不是他在家软禁期间所写的惟一著作。
历史学家相信他还写了一本不引人注目的小册子。
“是本图解。”
知秋说。
“我从没听说过。”
“你没听说过,我一点儿也不惊讶。
图解是他最隐秘的作品——大概他对一些科学现象的论述是正确的,但却被禁止公开。
就像他以前写的一些手稿一样,图解也被他的一个朋友偷偷带出万城之城在荷兰悄悄出版了。
这本小册子在欧洲科学地下组织中间广为流传。
后来,教廷听到风声,便展开了一场焚书运动。”
莫莫现在看上去被迷住了。
“你认为图解里有线索?
那个记号,关于光明之路的信息?”
“那家伙的‘记号’这个词就是从图解里来的。
我敢肯定这一点。”
知秋走到储藏间的第三排,继续查看指示牌。
“档案保管员找一本图解找了好多年,但由于教廷的焚书运动。
再加上这本册子的耐久性较差,这本书早就没再世上露面了。”
“耐久性?”
“是持久性。
档案保管员按照完整性把资料从一到十排列。
图解是印在莎草纸上的,这种纸就像棉纸一样,寿命不超过一百年。”
“为什么不用更牢一点的纸?”
“是他吩咐的,为了保护他的追随者。
这样,任何携带此书的科学家被抓住了只要把书扔到水里就会融化。
这对销毁证据极其有效。
对档案保管员来说却太糟糕了。
大家都认为十八世纪之后,世界上只有一本图解留了下来。”
“一本?”
莫莫一时间看上去像着迷了一样,她环视房间,“就在这儿?”
“那家伙死后教廷就从荷兰没收了这本书。
好多年来我一直请求看这本书,自从我意识到书里有什么之后就没停过。”
莫莫好像看出了知秋的心思似的,她挪到过道对面开始游览相邻的一排书架,把他们之间的距离拉大了一倍。
“谢谢,”
他说,“找跟那家伙、科学、科学家相关的指示牌。
你看到就知道了。”
“没问题,不过你还告诉我你是怎么想出来图解里包含这个线索的。
这跟你在坑爹派的书信中频繁看到的数字有关吗?
跟五零三有关吗?”
知秋笑了。
“是的。
我花了些时间,不过最终想出来了,五零三是一个简单的代码,它就是指的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