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889章 889 话题巅峰(1/2)

六月第一周,北美电影市场迎来了一次火爆对决,“生死时速”

、“乡巴佬征服纽约”

和“天兵总动员”

三部电影同期上映,虽然三部电影都是四千五百万美元以下的“小成本投资”

,都不具备横扫千军的强者风范,但激烈的竞争还是点燃了1994年暑期档的第一次**。

除了这三部新电影之外,上周上映的“摩登原始人”

和“比佛利警探3”

,再上周上映的“赌侠马华力”

也都依旧具备强劲的票房拉动力,这都足以让本周的北美电影市场进入白热化的对决。

在首映式结束之后,“生死时速”

轻而易举地以黑马姿态横空出世,震动了整个北美地区的电影市场,不仅将首映式的话题性推向了巅峰,同时也将这部不被看好的动作电影一步步推向了经典位置。

这种强势顺势延续到了周末全美公映之后,第二批影评火热出炉,“生死时速”

再次以绝对优势领跑,毫无悬念地击败两位强大的竞争对手。

出人意料的是,居然有四家专业影评杂志给出了满分的评价,甚至比“洛杉矶时报”

还要大方慷慨,其中还包括了“芝加哥太阳报”

和“好莱坞报道”

这两家权威媒体!

顶尖影评人罗杰-埃伯特在“芝加哥太阳报”

的影评专栏如此评价到,“我们曾经见识过类似的题材而且很多很多,但很少能够表现如此出色,也很少能够表现出如此高能量,并且将这种高姿态从头维持到底,罕见,罕见!”

虽然罗杰没有正面表示赞赏,但从影评的语句之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推崇了,满分一百分的评价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在推荐一栏之中,罗杰表示,如果“终结者2”

是三颗星的话,那么“生死时速”

则是四颗星。

毫无疑问,罗杰对“生死时速”

的好感是全方位的,甚至超越了无数人心中奉为经典的“终结者2”



“美国周刊”

也是百分俱乐部中的一员,他们如此评论到,“这部电影看起来就像是经典的动作电影比如说‘虎胆龙威’,但它却用更加出色的技巧将动作电影里一切元素融合在一起,这就像是一个刺激和克制、**和幽默的完美混合物,即使离开了电影院,大脑里也依旧无法从电影里走出来,那种持续不断的快感至今连绵不绝!”

虽然说“美国周刊”

也被认为是“亲雨果派”

的一员,而且他们主要报道也是以八卦为主,但不可否认,他们的电影评论还是受到了许多读者的欢迎。

这一次,他们的评论显然比“洛杉矶时报”

要大胆了许多,同时也将“生死时速”

拿来与另外一部经典动作电影“虎胆龙威”

拿来做比较,并且和罗杰一样认为依旧是“生死时速”

胜,这绝对是难得的景象。

一向走专业、高冷、嘲讽路线的“纽约客”

这一次也对“生死时速”

刮目相看,不仅给出了一百分的满分,而且还在评论说到,“结果很明显,而且毋庸置疑,这是1953年亨利-乔治-克鲁佐执导的‘恐惧的代价(le。

salaire。

de。

la。

peur)以来,半个世纪里最出色的车辆动作电影!”

“纽约客”

的立足点就更高了,要知道,“恐惧的代价”

可是国际影坛最著名的动作电影之一,在当年国际电影节还不会互相排斥的年代,这部作品先后斩获了柏林和戛纳两个电影节的最高奖项,被誉为是五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法国电影之一。

而“纽约客”

现在将“生死时速”

拿来和“恐惧的代价”

做比较,绝对称得上是至高赞誉。

最后一个百分评价来自于“好莱坞报道”

,“德-邦特和他的团队已经把视觉上的刺激和冲击推向了极致,但却又难以置信的合理和融洽,并且将这种刺激延续了下来。

一部伟大的电影!”

“好莱坞报道”

在整个北美电影界的影响力可谓是独步天下,他们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目前整个好莱坞对于“生死时速”

的态度。

此时此刻,如果有人再去翻阅之前大家对“生死时速”

的预测,绝对会跌破眼镜,就好像之前“纽约时报”

将雨果选择“低俗小说”

称之为“愚蠢”

一样,“生死时速”

筹拍阶段面临的舆论狂潮也毫不逊色,甚至比“低俗小说”

的待遇还更加糟糕因为简-德-邦特的影响力、知名度、实力等全面比不上昆汀-塔伦蒂诺。

准确来说,就在“生死时速”

上映三周之前也没有人可以预料到这样的情况,几乎所有人都在唱衰这部电影,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这部电影,就连二十世纪福克斯自己都自信心不足。

但结果,“生死时速”

上映首周就迎来了赞誉狂潮,如此剧烈的反差实在是让人无法将脱臼的下巴扳回来,只能是目瞪口呆地走进电影院,然后目瞪口呆地离开电影院,最后再目瞪口呆地翻开报纸……下巴估计是要回不来了。

好莱坞电影行业另外一本权威杂志“综艺”

虽然没有给出一百分,但还是给出了九十分的高分,“这是一个最为美妙的情况:第一次导演的简-德-邦特碰到了优秀的演员将一个出色的创意完美地执行到位,呈现出一部精彩绝伦的成品!”

一直与雨果不对付的“滚石”

事实上他们除了“辛德勒的名单”

之外,就没有给雨果过好脸色,从电影到乐队,都是如此,但这一次破天荒地给出了八十八分,继“辛德勒的名单”

之后连续两次为雨果点赞,着实是让人跌破眼镜。

“如果你想要寻找一部完美的动作电影,试试‘生死时速’吧,这是一部悬念、刺激和乐趣参杂的混合物,让人体验一次难忘的失控过山车之旅!”

而来自英国的“帝国”

杂志则如此评价到,“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电影能够像‘生死时速’那样,利用如此凌厉而快速的剪辑将电影呈现出来,并且将那种刺激感保持长达两个小时!”

八十分的评价也依旧可以看出他们的赞赏。

当然,爆米花动作电影想要获得万众一致的好评这就是不可能的事,“纽约邮报”

在面临票房赌局的情况下,自然不可能对电影大加赞赏,“这就好像将拉夫-卡拉门登(ralph。

kramden)幻想生活之中最糟糕的一天经过包装、打磨、美化之后搬上大屏幕,变成了主角们最美好的一天。”

拉夫-卡拉门登是来自于1955年到1956年播出的剧集“蜜月期(the。

honey摸oners)”

里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纽约的巴士司机,整天喜欢做白日梦,因此而闹出了不少笑话。

显然,“纽约邮报”

用这种方式讽刺“生死时速”

里将巴士作为故事载体的烂俗、无聊把戏,他们对这部电影根本就不感冒。

而仅仅只有四十五分的评价更是可以清楚地看到科林-迈勒对这一次赌局的看重了。

而“今日美国”

似乎也对此表示认同,“在这种类型的电影里,时间就是一切,而所有第一次见面的人似乎都能够抛弃权利、阶级、偏见合作到一起,着实有趣。”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