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1081 棘手难题(1/2)
哥伦比亚影业用一百万美元购买了“日出之前”
的全球发行权,吸引了不少媒体的热烈瞩目,毕竟“低俗小说”
现在依旧正在热映之中,而“日出之前”
本来就聚集了不少话题,此时自然是无限发酵起来。
伴随着哥伦比亚影业的这一举动,所有新闻媒体立刻就热闹了起来,大家都在讨论着:“日出之前”
的票房究竟能够达到什么高度?
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即使票房预测专家都显得有些犹豫。
“日出之前”
圣丹斯电影节的出身,独立电影的属性,这一切都是票房看衰的前兆。
虽然正在上映的“低俗小说”
以摧枯拉朽的态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客观来说,除了“低俗小说”
之外,目前独立电影在整个美国电影市场都是不受待见的,独立电影还是太过小众太过局限。
集中到圣丹斯电影节上更是如此,圣丹斯成立至今已经迈入了第十一年个年头,最成功的作品莫过于去年的“疯狂店员(clerks)”
。
“疯狂店员”
是无名小卒凯文-史密斯(kevin。
s迷th)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同时也是他编剧、演员、导演的处女作。
这部仅仅耗资两万七千美元的独立电影成为了美国cult电影历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二十年后,经典cult电影排行榜前十名、前二十名之中常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疯狂店员”
去年登陆圣丹斯电影节,荣膺电影人奖杯,随后参加戛纳电影节时又获得了梅赛德斯-奔驰奖和最佳海外电影奖,要不是“低俗小说”
实在风头太盛,这部作品将会有更好的前景。
可即使如此,在二十年后,“疯狂店员”
也和“低俗小说”
一起成为了1994年这个特殊年份里独立电影的代表作。
“疯狂店员”
上映之后的票房总收入是三百二十万美元,虽然不高,但相对于其两万七千美元的超低成本,利润就十分可观了。
更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在录像带市场表现十分出色,一直到千禧年到来之际,依旧大受欢迎。
目前为止,“疯狂店员”
所创造的三百二十万美元就是圣丹斯电影节走出来所有作品之中票房最高的了,同样从圣丹斯电影节走出来的昆汀-塔伦蒂诺处女作“落水狗”
北美票房只有两百八十万美元,而史蒂文-索德伯格在圣丹斯横空出世的扬名之作“性、谎言和录像带”
北美票房则是两百四十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性、谎言和录像带”
是拿到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之后上映的,可惜票房依旧不如人意。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出之前”
的票房前景着实不容乐观。
圣丹斯电影节走出的独立电影佳作,这个名头很难让“日出之前”
在争夺票房的道路上占据太多优势,相反可能成为阻止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因素:因为人们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这部电影太小众、太特别、太怪异了,自己可能不会喜欢。
那么,“日出之前”
能够取得成本线两百五十万以上的票房吗?
这似乎是一个无需太多思考的问题。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雨果最近三年时间屡战屡胜,作品胜率百分百,从“闻香识女人”
开始每一部电影都票房大捷,虽然“低俗小说”
的票房最终止步于一亿七千两百万美元,没有让“四亿先生”
的名号进一步发展成为“六亿先生”
,但从“义海雄风”
以来,雨果已经连续五部作品北美票房破亿,如此声势完完全全印证了什么叫做如日中天。
“日出之前”
作为雨果的编剧处女作,而且在圣丹斯电影节上赢得了观众和专业影评人的诸多好评,这是否又将成为电影票房取得出色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呢?
没有人会忘记,“日出之前”
是一部爱情电影,1992年的另外一部爱情电影“西雅图夜未眠”
就是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一举完成逆袭,不仅取代了“风月俏佳人”
,拿下爱情喜剧题材的影史票房第一宝座;而且还创造了对于爱情电影来说几乎遥不可及的一亿八千九百万美元票房。
想象一下当年茱莉亚-罗伯茨和理查-基尔得益于小妞电影“风月俏佳人”
直接跻身顶级行列,特别是茱莉亚;就可以推测出雨果和梅格-瑞恩因为这部电影而获得的地位了。
在那之后,雨果连续两年蝉联了“人物”
周刊全球最性感男士的名号,更是成为无数女人心目中最完美情人的代表。
现在,“日出之前”
又是一部爱情电影,而且被无数影评人誉为探讨了爱情的真谛,再加上雨果和查理兹两位金童玉女的搭档,人们有理由对这部作品进行更多的期待。
那么电影票房自然是值得期待的。
这是两个不同的角度,也将会产生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可能是票房大捷,可能是票房惨淡,这种矛盾的推测对于专家们来说着实很是为难。
另外,有趣的是,在“日出之前”
,雨果已经创造了好莱坞影史第一个一亿美元票房五连发,成为了历史第一人,所有人都在好奇着:雨果是继续创造一亿票房神话,将自己连续票房破亿的脚步推进到第六部、第七部呢?
还是记录戛然而止,“义海雄风”
开始的长达两年时间的高速发展状态暂时高一段落?
客观来说,记者们期待第一种可能,但是更希望看到第二种。
不是幸灾乐祸当然这种心态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是雨果长时间的强势反而成为了一种疲劳,让人们会期待着这种局面的被打破。
这是人之常情,就好像体育运动里一般,当一个王朝建立之后,人们固然欢欣鼓舞,但更多人会希望看到王朝的覆灭。
因为一个常胜将军会让比赛失去悬念,也让竞技的魅力被削减,而激烈竞争和百家争鸣,才会让比赛更加精彩喜欢常胜将军之外的球员球队的球迷们才能够百花齐放。
从1992年开始,雨果已经连续三年事业持续走高,几乎就可以用“横扫”
的架势来形容了,似乎每一次雨果作品推出时就意味着成功。
这对于记者、对于观众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审美疲劳。
记者们不禁开始思考:失败,什么时候到来?
或者说不是失败,至少是一个暂停或者放缓,又将什么时候出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出之前”
这样一部作品成为了雨果的最新作品,这着实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事。
不是一亿美元投资的商业大片,也不是有横扫奖项潜质的艺术电影,而是一部充满个性、带着实验性质的独立电影,似乎雨果连续三年持续走高的势头岌岌可危,随时都会幻灭一般。
于是,刹那间记者们就都兴奋了起来,就好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
不是针对雨果,只是单纯的“冷门心理”
作祟。
如此这般,“日出之前”
这样一部本来在票房方面很难有所作为的作品,其票房表现居然成为了无数媒体讨论的焦点,这着实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当然,这个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各位专家们难以判断难以预测的棘手课题,到底是继续相信雨果的票房号召力呢,还是相信整个独立电影大环境的阻碍呢?
显然,更多专家相信后者。
雨果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对整个大环境形成抗衡,更何况,在帕克城观看过“日出之前”
的影评人们也知道,这并不是一部能够在票房上攻城拔寨的作品。
“低俗小说”
的成功线路并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
哥伦比亚影业宣布“日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