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000章 1000 隔空交手(1/2)

“夜访吸血鬼”

向“低俗小说”

下战帖了,或者更为准确一点说,应该是汤姆-克鲁斯联手布拉德-皮特向雨果-兰开斯特下战帖了。

但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整个市场都沸腾了,即使人们知道上映已经四周的电影是没有办法和首周上映的电影形成抗衡的,但还是兴致勃勃地期待着这样的结果,即使没有办法形成正面对抗,两部作品也可以隔空交手。

比如说拿“夜访吸血鬼”

的首映票房去比较“低俗小说”

的首映票房,同期票房的较量就显得公平多了。

此时此刻,人们都似乎忽略了“低俗小说”

是一部仅仅投资八百万美元的独立电影的事实,而“夜访吸血鬼”

则耗资六千万成本,还在两千六百间院线上映几乎是“低俗小说”

的两倍。

客观来说,这是一场重量级和轻量级的较量。

但人们却丝毫没有觉得奇怪和异常,反而是兴致勃勃,从这个侧面就可以看出“低俗小说”

上映四周以来形成的强大声势,即使是“夜访吸血鬼”

这样级别的作品也必须小心翼翼。

不管这是媒体炒作,还是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对抗终究来临了,“夜访吸血鬼”

也终究首映了!

首轮对决抢先上阵:媒体口碑。

“夜访吸血鬼”

上映之后引发了媒体十分极端的赞誉,一向对雨果颇为苛刻的“今日美国”

竟对这部作品赞不绝口,送上了满分一百分的评价这与“低俗小说”

是同一评价,这也让人初步看到了“今日美国”

的阵营选择。

除此之外,“帝国”

杂志也是以一百分表示了赞赏。

而另一极端则是来自“洛杉矶时报”

和“美国周刊”

的强烈鄙视,仅仅四十分的评价几乎将作品批评得体无完肤。

这让人们不得不自己进行脑补,幻想在这影评背后所隐藏的讯息。

相对而言,“纽约时报”

、“芝加哥太阳报”

、“滚石”

等杂志则都给出了七十五分这样不高也不低的评分,表明他们的态度。

最终十九家媒体的综评仅仅只有五十九分,比起“低俗小说”

的九十五分来说,着实是天差地别。

次轮对决紧接而来:演员评价。

各大媒体对于布拉德和汤姆两位演员的评价颇为有趣,集中在汤姆身上的评价以惊艳为主,几乎所有媒体都表示他们没有预料到汤姆对角色的演绎如此到位、如此美妙,堪称是电影的最大亮点;集中在布拉德身上的评价则以性。

感为主,大部分媒体都认为布拉德将自己容貌的优势发挥到了极限,将苍白而优雅、邪恶却又善良的吸血鬼完美展现了出来。

媒体认为两位主演的“花容月貌”

确实是让电影增色不少。

但关于演技的讨论就略显逊色了,汤姆很努力,但终究少了一点灵性;布拉德则沦落了一个面瘫的称号,普遍观点认为他没有能够将角色内心的挣扎和细腻演绎出来,差的火候不是一点半点。

显然,无论是汤姆还是布拉德,他们在演技的天赋、能力等各个方面,距离目前的雨果还是有不小距离的。

这一点从观众、从影评人、从演员前辈、从奖项等多个方面可以全面感受到。

第三轮对决显然就是观众评价了。

“低俗小说”

的影院分数高达“a+”

,这显然是一个不可能超越的数据,但“夜访吸血鬼”

居然也取得了“a”

的反馈,这对于一部高投资的商业电影来说,无疑就是全面胜利了。

在这个环节,双方算是打成了平手。

第四轮对决可以从人气着手。

“夜访吸血鬼”

的两位男主角塑造了苍白却魅惑的吸血鬼形象,一夜之间红遍全美,布拉德更是强势上位,被人们认为是新一代的性。

感男神,足以与汤姆分庭抗礼。

同时,这部电影引发的吸血鬼亚文化连锁反应也已经初见端倪,可以预见,这部电影虽然在影评人口中分数尚未及格,但观众却十分买账,势必将会产生一群特殊的粉丝。

至于“低俗小说”

则是掀起了一股复古风潮,无论是服装、餐厅,还是音乐、舞蹈,都引起了狂潮。

更重要的是,电影的拍摄手法对于整个电影产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所以说,前者提升的是演员的人气,后者提升的则是作品的人气,综合来看,算是平手。

最后一轮对决自然就是重中之重,票房。

在十一月第二周周末票房出炉之前,“夜访吸血鬼”

虽然在媒体综评上落后许多,但还是依靠整体效应掀起了巨大波澜,与“低俗小说”

还是有一搏之力的。

也许,“夜访吸血鬼”

无法成为像“低俗小说”

那样名垂青史的标杆,但还是能够在1994年占据一席之地的。

当然,其后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毋庸置疑的是,汤姆、雨果和布拉德之间的对决,并不是空穴来风,即使有媒体炒作的成分在,也还是迅速被普罗大众所接受,立刻就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最火热的话题。

在这三位顶尖男演员之中挑选出一位自己的最爱,成为了每一个人热衷的焦点:即使是同为男性,也可以挑选出自己最为欣赏的一位。

如此后续效应,显然是远远超出媒体想象的,这不仅让媒体们得意非常,这说明了他们工作的成效;同时还让媒体十分意外,这个话题原本只是他们为了炒作而想出来的,却意外大受欢迎,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继续挖掘下去的想法。

最为有趣的是,首映式上布拉德的“惊人言论”

成为了媒体制造爆点的主要火力,记者们都以为布拉德势必会遭受到猛烈攻击,以雨果如今在北美的人气来看,布拉德绝对是犯了众怒。

事实也是如此,无论是“夜访吸血鬼”

之中布拉德的表演,还是布拉德如今的资历和成绩,包括布拉德几次和雨果正面对决都败下阵来的往事,都成为了人们攻击的焦点。

但是布拉德看到新闻之后,在第二天就迅速作出了回应马丁-鲍姆作为经纪人功不可没,他不仅澄清了自己的言论,而且态度十分友好地表示了歉意,同时还亲切地对雨果进行了称赞。

这一番言论在马丁的运作之下,迅速传播出去,第一时间将谣言扼杀在了摇篮里。

最重要的是,此时雨果不在美国他依旧在度假逍遥中,所以记者没有办法把话题进一步激化,只能是看着马丁的危机公关让他们的努力功亏一篑。

所以,针对布拉德的第一波攻击倒是很快就平复了下来。

记者们也不着急,反正以后多得是机会。

随后,所有人就把视线集中在了票房之上。

“夜访吸血鬼”

在两千六百间院线上映,居然以单馆接近一万四千美元的票房数据,刷出了不可思议现象级别的三千四百万美元首映周末票房,轻而易举地创造了北美影史十一月首映票房的新记录。

显然,1994年是一个记录不断被刷新的年份,即使是被称为鸡肋的秋季档。

虽然说“夜访吸血鬼”

投资六千万美元,宣传声势无比浩大,但能够取得如此出色的首映票房,还是让人们意外连连。

对比“低俗小说”

首映时取得的一千六百八十万美元数据,也绝对毫不逊色。

单纯从数据上来说,“夜访吸血鬼”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