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七百九十七章 (2/2)

赵曙又忘记了一件事,别以为皇帝就可以欲所欲为,赵匡胤兄弟为了防止一朝昏君误国,制订了繁琐的制度,不仅是约束群臣,对君权也进行了掣肘。

想一想赵匡胤那个小花蓝子,若大的皇帝想要一个花蓝子都要不到,况且随随便便不合制度就授一个副相?

诏书到了两制那边,没有两制官员重新不管用的。翰林学士钱公辅也不辨解,直接动用了合法权利,封还词头。也就是两制官员一旦觉得诏命不合理,拒绝,送回皇帝或者两府大臣那边,诏命直接终止。

钱公辅不是第一个做的人,以前许多诏书被两制封还词头了。

赵曙抓狂了,他能恨赵祉,甚至能恨赵恒,但能不能恨赵匡义与赵匡胤?不管是不是亲祖宗了,粗暴的下了一诏,将钱公辅下放到滁州为团练副使。就是贬也要合理的贬,团练副使是什么样的官职,还不及一个小知县,钱公辅是什么样的官职,若大的翰林学士,最少也得贬一个知州吧。况且有什么罪外放?

钱公辅判决审疑,暂时无权封还词头,但诏书又让另一个两制官员封还词头了。卢士宗,陛下,这道诏书更是莫明其妙,不能通过。赵曙大怒,那么倒底你们是皇上,还是我是皇上?要处罚卢士宗。

吕诲、吕公著与等人营救,韩琦一看不行,如果真让皇上这么干了,那么所有制度会一一崩坏,暗中做了劝解。然后做了权宜之计,王畴还是做枢密副使,钱公辅也继续下放,至于卢士宗也就算了,止罚铜三十斤。

士大夫不服,可富弼都放弃了,面对强悍的韩琦与不可理喻的皇上,又缺少领头的首领抗衡,只能忍气吞声。但一个个低估了赵曙心胸有多狭小,暂时放过卢士宗,一忍忍了一年时间,终于找了一个借口,将卢士宗下放到广德军。黄山风景还是不错的,离广德军很近,没事去看看黄山吧。

赵曙的做法验证着郑朗的说法。

无论再好的制度,只要执行的人不行,制度照样能轻易的破坏,不要多,一个权相一个皇上连合起来,什么样的祖宗家法也等于零。两府宰执必须有地方首长的磨勘经历破坏掉了,两制官员封还词头的权利破坏掉了。更多的大臣终于选择了沉默。

赵曙可以欲所欲为,没有大臣吭声,很好,很满意,君子有恩不一定要报恩,但君子有仇必报仇,他从几个侍讲讲的史记里学来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司马迁说的话。

然后眼睛盯啊盯,盯到一个让大家都想不到的人,蔡襄。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