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五百七十三章 双喜(2/2)

但不知道他怎么弄的,将自己变成五等户,次子做了保丁。

家产逼近万贯。

查的御史接到百姓举报后,清点完他家的资产,气乐了。你这也是五等户,俺们大宋得有多少钱哪?

还有一户人家更好玩,听到御史下来查,并且这次朝廷很毒,让百姓举报,轻者赏赐二十贯钱,中者赏赐五十贯钱,高者赏赐一百贯钱。特别严重的能赏赐两百贯到五百贯。不用五百贯,有两百贯能让百姓杀人了。

所以举报的百姓多,逃不了,想出一个办法,将财产全部转移给他的侄子。御史下来查,俺赌钱一起输给侄子,无奈,御史离开。结果侄子不还他家的财产,一怒之下,官司打到县里面。县衙不好处理,又闹到州里。丑态百出。

这是保丁的。

其他的问题不查,以前有种种不好之处,现在让并营多出来的低层武将领当,一百人为大保,也就是一小队,一千人为一都保,一大队,让各层武将领导管理。还会出问题的,但以前那种流动粗放自由式的管理方法取消了,也就计往不咎。现在若出了问题,那么这些低级将领必须要负责。因此只针对户等。

再到仓粮。

不管这些小吏耍什么花招,一个库一个库的查,先查账,账不对立即当场就处理,账对再查粮,带着县里的户册来查,你说放粮放出去了,张贴公告,贴于各个草市,老百姓没有用青苗法借贷粮食,前来举报,有赏。宋朝识字的人远胜过唐朝,不复杂的名字还是能认识的。

结果一查,一个个晕了。

问题比郑朗说得还要严重。

有的账不对,大多数账不对粮也不对,少数手段多多,粮仓麻袋里面塞大糠,也有砂石。

这算是好的,河北有三小吏,管着五仓,近两万石粮食。

他们十分聪明,看到旱情严重,尽管朝廷在用工代赈,但到了下面,肯定做得不象上面想像的那么好。

家人还是吃不饱,于是借贷,宋朝的高利贷有多狠?

后人无法想像,有的高达百分之三百。

他们不会出面,而与商人勾结。

一是借贷,二是高价售粮。

算了算账,若是今年出,丰年往回收,最少差价在四倍以上,结果贪婪之下,四仓近两万石粮食全部放走。

宋朝对士大夫优待,不是代表着对小吏优待。况且作为粮仓的小吏,多少有些担待,地方上的真正豪强不屑为之,他们贪的吏乃是孔目、押司,再次者便是乡户、押录、长名、客司、通引官、衙职,再不成捞一个耆户长做一做。仓吏有担待,还要巡逻,防鼠防盗防潮防火,甚至经常翻晒粮食,不是美差。

所以处理这些粮吏,没有什么阻力。只要出现问题,处罚十分严重。

这三个小吏闻讯后,感到不妙,自己这么大动静,百姓非得举报不可。于是向商人将粮食要回来,商人们不理睬他们,我管你们粮食是怎么来的,反正我们用粮买下来的。要粮食可以,如今涨价,用更高的价格收购回去。三个小吏情急之下,悬梁自杀。

一摞摞地奏折放在一起,赵祯看大家在翻阅,心痛地说道:“这些人还知道廉耻吗?”

{飘天文学www.ptwxz.com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