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坐在家里就知道天下矿藏所在的学问,担任直学士也足矣。
“关于海外事务,着他便宜行事,一切是草创,朕也看不清,等到一切安定下来,再制为诏令,成为制度。”
赵祯说完,看了看诏书,其实这些年郑朗提过许多建议,可自己没有听进去,这时候想一想,很是后悔,有的还是不能作主,有的也到给予信任的时候,又说道:“再颁发另外一道诏书,说范仲淹在江东做得很好,其他人等勿得进言反对,以免坏了江东几万顷圩田大业。
再给朕草拟第三道诏书,着石介为御史监察,替朕巡察处执两浙江准盐务,纠察大亭户的隐田,以及高利贷,官民勾结的不法行径。”
这一条实施下去,有很多好处,可过程会让人很头痛。
然而郑朗提了出来,是给予郑朗信任,给予回报。
不然一次次碰壁,任何臣子也会心冷,所以在第一封信中郑朗说有可能以后不再过问边事,甚至退出官场,别人做不到,但赵祯知道以郑朗心性绝对能做到的。
“章得象,张士逊,王鬷,张观,陈执中,李若谷,程琳,你们东西两府聚集商议一下,兵器与火药,只要不过份逾越制度,尽量满足杭州那边的要求。”
很含蓄的一句话。
什么叫不过份,再让郑朗便宜行事,有权调动天下所有船舶,几乎是无条件向郑朗提供帮助。
但诸臣没有一个敢反对,换自己同样也会无条件的支持。
郑家子是为朝廷谋利,为什么不支持?
赵祯眼睛又看到信的结尾处,喃喃道:“这个郭劝,你们看朕当如何处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注册会员阅读最新章节列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http://www.ptwxz.com">www.ptwx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