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五章 考校(1/2)

漫无目的的猜竹图?

吴迪挠了挠头,这个难度有点高,不过既然让猜,必然是大家公认的名家之作,这样范围会缩小不少。

他整理了一下记忆,沉吟道: “历史上画竹名家多不胜数,郑叔这个问题难度可有点高了!

不过,我倒可以试着猜猜看。

以民间的名声来论,郑板桥最为人们所熟知,年代又比较近,画作传世相对较多,件件珍品,郑叔又姓郑,我猜应该有他一幅。

接下来就不好猜了,但我感觉应该有文同一幅,这剩下的一个郑叔可否给点提示?”

“文同?

小子,文同的画虽然不能说是没有,但大家公认的真迹只有一幅,好像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吧?”

温亚儒听到吴迪居然把文同搬出来了,忍不住提醒道。

“呵呵,温叔,就是感觉而已。

这本来就是漫无目标的乱猜嘛!”

吴迪没有说假话,他说出郑板桥的时候,忽然想到了文同的名字,自然而然的就说了出来,至于是对是错,反正是猜,对了当然好,错了也不至于真的不让看画。

“你小子怎么知道前两个就没有猜错?

居然直接要第三个的提示?”

老郑稍稍的瞟了一眼温亚儒,肯定是这老小子透信了,不过这本来就是个玩笑,也没想着难为他什么。

“那就请郑叔指出错误所在,好让我心服口服!”

老郑咧着大嘴笑了起来, “你小子!

也是个狡猾的家伙!

姑且算你前两种猜对了。

听着,第三幅的提示来了,他与皇室有关……”

“赵孟頫!

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

人称”

元人冠冕”

、楷书四大家之一、书画双绝的一代巨匠赵孟頫!”

吴迪不待老郑将话讲完,就斩钉截铁的答道。

“哈哈哈哈,好!

不愧是常老的关门弟子,厉害!

你等着,我这就去把画拿来。”

温亚儒在一边朝吴迪撇嘴, “老郑又要显摆了!”

“总比你这个无宝可显的家伙强上一百倍!”

老郑的耳朵很灵,走出老远还能听得见温亚儒的抱怨。

温亚儒挠了挠头,这事还真怪不了别人,谁叫他家老爷子当年实在是太有名,被人盯上抄了个底掉呢?

老郑的藏宝室似乎还挺远,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楼梯响,不过这次好像是两个人。

果然,片刻,一个女孩抱着一大捆卷轴,跟在老郑的身后走了进来。

温亚儒一见,笑道: “小雅也来了?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有事到京城出差是不是?”

“老东西,你有本事就猜猜看,我们家小雅怎么这时候回来了?”

“切,你今天跟猜干上了是吧?

小雅在川大历史系,多半是为了11月的故宫珍品展来的吧。”

“错,错,错。

哈哈,说出来吓你一跳!

小雅后天要参加斗宝!”

“斗宝?

老郑,这可不是开玩笑!

咱们什么时候有资格参加这古玩界的华山论剑了?”

“哼!

我们家小雅争气,被川大的郑孟光郑教授看中,成了他的关门弟子了!

我老郑家从此扬眉吐气,老爷子在地下也可以放心的合上眼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这么大的事情你老小子居然敢知情不报?

怕请客是不是?

没关系,小雅,你老爹铁公鸡,温叔叔可不小气,明天就给你制席,把这大好事好好的宣传一番!”

吴迪打量着这个低垂着头,微显羞涩的女孩,她的容貌并不出众,小小的眼睛,小小的鼻子,小小的嘴巴,一切都显得比别人小了一号,不过搭配在她那张小小的瓜子脸上,显得那么的和谐,是属于越看越耐看的类型。

听到温亚儒攻击老爸,她用小手掩住嘴,偷偷地笑了起来,显然是知道这两个半老的家伙经常斗嘴,边笑还边不时的瞟吴迪两眼,那种神态让吴迪也很想笑,这好像是你的家吧?

怎么干什么都是偷偷的?

“爸爸说温叔过来了,我都好久没见了,正好过来看一下。

这位就是吴迪哥哥吧,师父说你很厉害呢!

是我们年轻一辈的领军人物。”

没想到战火忽然烧到了自己的头上,吴迪挠挠头,笑道: “我就是运气好点罢了,才学了几个月,当得起什么领军人物?

倒是小雅你,女孩子学古玩的可不多啊!”

“爷爷一直希望家里能出一个鉴定大师,可惜我又没有兄弟姐妹,只好硬着头皮去学咯。

吴迪哥哥待会儿可要好好地教教我。”

吴迪正待谦虚,温亚儒手一摆,笑道: “小五,你们也别互相客气了,都不是外人。

这老郑啊,把心思全放在竹图上了,连女儿的名字都起名叫竹雅!

我看看,呦,这回可是把看家的宝贝都拿出来了,你待会儿可要看仔细了,千万别打了眼,连累你师父都跟着你背黑锅!”

吴迪看了一眼堆在茶几上的十数个卷轴,苦笑道: “这干我师父什么事?

我才学几天,就拿这么高难度的考题,出点错也不算丢人吧?”

“不丢人,不丢人,我这十幅画,十几个老家伙这么多年了,还吵来吵去呢!

你不用背什么包袱,先看看再说。”

老郑笑的很贼,郑竹雅笑的很甜,温亚儒笑的很无奈,吴迪笑的很自信。

他认为书画比瓷器容易,每个名家的特点书上都写的明明白白,一旦天书认定是假,绝对不会发生像瓷器那样,明知道是仿品却找不出破绽的事情!

“小五,好好看,这可不全是真迹啊。”

老郑一把将温亚儒拨到了一边,骂道: “老东西,胡说些什么?

我郑画竹的珍藏,哪里会有假画之说?”

吴迪笑道: “不管真与假,今天我就是学习来了,待会儿看的不准郑叔莫要笑我。”

“呵呵,没事,看吧,看了再说。”

吴迪拿出白手套带上,小心翼翼的打开了最上边的一个卷轴,摊开在茶几上,一看之下,不由的沉吟了起来。

这是一幅立轴墨竹图,画面上画了一丛垂竹,枝繁叶茂,主干曲生,至末端微微上扬,似乎寓含着屈伏中隐有劲拔之生意。

整幅画面用墨考究,画家截取丛竹最动人的姿态来构图,竹竿劲健挺峭,竹枝横斜,竹叶甚密飘洒飞舞,交相间错,向背伏仰各具姿态。

而且作者充分发挥了毛笔的特性,用笔撇出竹叶,以浓淡墨区分竹叶的正反,且竹叶之大小、转侧都表现得很生动,看特征,这正是北宋文同的墨竹图!

细看画纸边缘,无名款,但钤有文同二印:静闲画室。

文同与可。

诗堂上还有明初王直、陈循二题。

细看画风,正如米芾论文同画竹云:“以墨深为面,淡墨为背,自与可始也。”

作者对竹竿和叶稍出现的飞白笔触也不加修饰,一任自然,全图给人以清新潇洒富有生意的感受。

吴迪鉴赏了大约十分钟,又小心的将画卷起,放在一边,打开了另外一幅卷轴。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