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岘山争夺战二(1/2)

第四十二章 岘山争夺战二 从襄阳城往南,地势渐渐的爬高,但是在距离岘山前两三百步的距离,陡然提高。

这两三百步的距离之只有左右两条山道,当然还有后山一条小道。

后山小道延绵到岘山深处。

而左右小道,也是人踩踏出来,岘首峰之上有不少名胜古迹。

也是踏青圣地。

但是岘山也不是多高的山峰。

没有道路并不说不能登山。

不过,山坡比较陡,在在无数大小炮口之下。

更是艰难。

而左右两条山道,并不是多宽敞。

大队进攻,根本无法展开。

也就是这样,只能容纳数千人规模的战斗,更多的战斗其实都在外围展开。

限制对方投入战场的能力。

张轩知道这一战,艰难之极,故而为了激励士气。

张轩这一次也将本阵立在襄阳城南一里左右。

张轩一身金甲,在日光之下,烨烨生辉,可以说骚包之极。

在战场之上,这就是一个活靶子。

这样的事情,张轩一般都不会做的。

但是此刻,张轩终于明白一个将领的责任,他就是一个靶子,必须让所有士卒都看得到。

因为自己是所有士卒信心的源泉。

他无从躲避,只能赌上自己的性命,赌自己的命大,赌山头之上的准头不行。

张轩如果显眼,也成为了孔有德的主要目标。

一声呼啸。

一枚炮弹远远的打了过来。

与张轩的大旗擦肩而过,硬生生的在这面帅旗之上,扯下块。

帅旗之上,两侧有两道小字。

一排是“大夏郑国公。”

另一排是“镇南将军张。”

张轩抬头看看,说道:“继续向前。”

张轩此言一说,身边的人为之一动,纷纷劝到:“国公千金之体,不能再向前。”

张轩说道:“无妨。

你们没有看出来吗?”

楼磊目光一动,似乎发现了什么,说道:“国公您的意思是,这些红夷大炮不能及近。”

“对。”

张轩说道。

这仅仅是张轩猜测,他在这里站了一两刻钟了,看着夏军漫山遍野的冲了过去。

他发现了城头之上,很少用红夷大炮对下面轰击,多用小炮。

反而多用红夷大炮轰击城墙。

将城头上的士卒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两处火力有明显的差距。

张轩估计是因为红夷大炮的角度问题。

红夷大炮很重的。

最少千斤之上。

一般有炮车,炮锄等一系列的辅佐东西固定。

因为是前膛炮,火药,炮弹都要从炮口 塞进去。

所以炮口必须有倾斜角度,这个角度是向上的,决计不是向下的。

而且这些红夷大炮安置在这里,就是为了轰击城墙。

所以临近山脚下的距离,反而成为了死角。

当然了,如果距离太近的话,会遇到小型火炮的轰击,这些火炮射程威力比不上红夷大炮的。

但是数量之上,却是足够多了。

而张轩继续前进,却是位于小型火炮与红夷大炮火力间隙之中。

当然仅仅是揣测而已。

战场之上,很多东西都是单方面的揣测,根本没有其他途径的情报的印证。

仅仅是自己的判断。

张轩的判断对于不对,暂且不说,不过张轩前移大旗的勇气,还是激励了夏军的士气。

只是士气是一回事。

但是能打下来又是另一回事了。

岘山不好攻。

应该说,一座很多山寨都不好攻。

吴三桂手握精兵,与岘山纠缠了好长时间,才趁着夜里突击山上,才算是拿了下来。

而今岘山的情况,火力更强更猛。

上面不仅仅有当初夏军驻守山头的火炮,已经孔有德增添的火炮。

不过,多少人冲上去。

都被打了下来。

特别是两条道路之上。

虽然没有人提出什么交叉火力理论。

但是并不是说没有人这么做了。

孔有德只需派一两百人,再加上好几门小炮,轮番反射散弹,就被封锁住这些两条小道了。

而山坡之上,更是残酷。

这是火力集中区域。

不过因为山坡比较陡峭,很多地方有火力死角。

还留着一些人躲避。

而现在这个时候,他们也没有勇气继续进攻了。

张轩看着这个情况,也知道,不能怪下面的人。

由于山坡坡度问题,不能列阵,只能闷头冲。

即便冲了上去,也不成样子,只能零零碎碎的突破火力封锁。

随即面对的就是列阵而战的孔有德所部。

自然很轻松的被压了下去。

只能说徒劳无功。

也不能说,他们没有勇气,或者是火跑散弹太猛了。

只能说这个局面,大家都没有经验,清军也没有。

夏军也没有。

张轩问道:“炮在哪里?

立即将城头的大炮给拉过来。”

因为大炮运输问题,他拉出来的火炮,都是小炮,如虎蹲炮与佛郎机炮。

而仰攻本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些火炮几乎没有多大的威力,打不到山头之上。

城头最大规格的大炮,其实与红夷大炮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由西式舰炮仿制出来的 ,不过张轩的仿制,尽量像原版靠拢。

而明清所仿制的红夷大炮,都是比原版的火炮重,重量直接导致射程远。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