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授田(1/2)
第二章 授田 “授田”
两字一出,满座皆惊。
连对这会议没有兴趣,一直在哈欠连天的罗岱,也变得正经起来了。
土地是中国人的命-根子。
也是中国古代的根本问题之一。
张轩对自己麾下的将士很了解,如果真正打大仗,后面没有足够的督战队。
承受十分之三的伤亡,他们比如崩溃。
但是该怎么提高他们的凝聚力。
张轩想来想去,只能从历史之中,找答案。
军功赏田制度,自然而然就浮现在张轩的视线之中。
在临颍的时候,张轩麾下人数不少,但是真正庶务却没有谁可以分担。
张轩有自知之明,如果他亲自主持授田,恐怕弄得一团糟,但是此刻在汝宁却在合适不过。
首先的是土地问题。
虽然打土豪分田地,是起兵的不二法门。
但是张轩也知道,这个时代不能太得罪士绅。
毕竟将士绅给逼死了。
他们的反扑也是相当的厉害。
而汝宁府就没有这个考虑了。
因为汝宁府百分之八十的土地,都是崇王一系的。
对打击藩王土地,士绅从来是拍手称快。
而且崇王一系全部被李自成带走了,张轩连动手清理都不用了,空出来的土地,正好来收买人心。
岂不大妙。
“不知道,将军有何章程。”
张质说道。
他想得最多,此刻眼睛之中都带着神采。
似乎重新认识张轩一样。
“章程什么,需大兄来定。”
张轩说道:“不过,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就是勿夺民产。
我了解过,汝宁府的土地,百分之八十都是崇王一系的,特别是在在汝阳县,几乎整个汝阳县都崇王的,所以授田所需土地,都从崇王的土地之中出来。
如果有小民自己土地,就无须征来。”
“第二,先军后民。”
张轩严肃的说道:“而今天下正是用武之地,不可寒了士卒之心,故而授田一事,军中有优先权。
曹宗瑜。”
“末将在。”
曹宗瑜起身说道。
“你与张知府协调,将授田之事,落实在每一个士卒的身上。
如果军中士卒没有成亲的,给他们发一个婆娘,将这土地让他婆娘伺候。
告诉全军上下,军中会供给他们婆娘伙食的。”
张轩说道。
“将军,这粮食恐怕不够吧。”
张质立即说道。
作为张轩营中的大账房。
对张轩的家底再熟悉不过了,张轩这一道命令,不知道多了多少张嘴,张轩的家底根本不够。
“这个给你 。”
张轩从袖中掏出一张清单,递给郑廉。
郑廉随即转呈给张质,张质打开一看,却是一张清单,默默一算,说道:“这就够了,足以支撑到明年了。”
张轩这样做,也是有一点赈济的想法。
在战争之中伤害最大的就是女人。
就连开封城之中,最先饿死的就是女人,女人在乱世之中没有一个男人做依靠,还真活得不如一只狗。
而张轩盘算过自己的家底。
如果放开赈济全城,根本不够。
而他这样做,首先让军中大批大批光棍成了亲,这年头能吃上饭,就足以让女人嫁人了。
二来也安定了军心,提高士气,与士卒的归属感。
张轩必须细细考虑,用最小的本钱,达到最大的效果。
“多谢将军。”
曹宗瑜说道。
“第三。”
张轩继续说道:“为政诸事,劝农为先。
故而大兄,授田之事,也要秉承这个原则。
要知道全军上下的军粮,都要靠这一县土地的产出了。”
张质说道:“请将军放心。
数日之内,属下定然呈上授田,编户的章程。”
张轩点点头,他麾下得力的文官,也只有张质一人,不用张质也没有办法,张轩从不高估自己的内政属性,毕竟现代很多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古代就是惊世骇俗。
下面的人难免不适应,由碍于张轩的权威,不敢向张轩报告。
故而张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别人来,他查漏补缺而已。
这一件事情议定之后,事情进入下一个环节。
张轩说道:“军中那些俘虏,还安分吗?”
自从虎大威死后,跟随虎大威出战的马步兵,最少有数千士卒,被挡在城门之外了。
罗汝才将这些士卒大笔一挥填补到张轩所部之中。
从长远来说,对张轩所部来说,是大有好处,但是一时间却限制了张轩的军力。
有闯营,曹营,革左五营大军在的时候,他们自然还安分,但是大军都离开之后,这些俘虏还会不会这么安分,张轩就不知道了。
毕竟即便是消化这些俘虏,也是需要时间,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只能被撑死。
故而这一段时间,军中最要紧的事情。
不是别的,就是如何消化这些俘虏。
纳为己用。
“有大军镇压,他们不敢怎么样。
有将军授田之策。
他们自然再安分不过了。
一下子多出这么人,到底该如何安排,还请将军示下。”
曹宗瑜说道。
之前张轩所部扩军,都是修修补补,并没有进行大框架之上的变动。
框架都是基于当初,张轩在项城之役接受三千保定兵俘虏。
之后都没有大 的变动。
而现在一下添了这这么多人,单单是填补编制,根本容不下来这么多人。
这样的事情,必须张轩点头才是。
张轩沉吟一会儿,说道:“的确如此,军中如此。
应该多加一层编制了。
此事今日就好生商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