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北京之战的序幕二(1/2)
第九十二章 北京之战的序幕二 东虏在辽东的根基太深厚了.
深厚的到了,几乎杰书振臂一呼,就有不少城池响应。
当然了,郑成功的布置有疏漏,也是问题所在。
毕竟郑成功几乎将所有军队都派往了北京方向,辽东自然就有些空虚了。
至于郑成功回去之后,辽东怎么打。
暂且不提。
李定国大同方向面对的,不是别人,而是顺治帝御驾亲征。
顺治为了扩大统治基础,总共封了五个辅政王了,杰书,尼堪,博洛,这三个是爱新觉罗家的,吴三桂,吴克善。
可以说,而今谁要是能带数万大军来投,顺治不吝啬多封一个辅政王。
但是将权力分下去太多,自己的权威如何保证。
顺治必须御驾亲征,用军事上的胜利来保证自己的地位。
大同保卫战,就是顺治要打第一战。
当然了,顺治很明白,他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一旦失败,恐怕他将来在草原之上,只能成为傀儡了。
所以顺治打得很小心翼翼,他几乎将本部人马,与蒙古骑兵全部带出来,大概有二十万之多,大多都是骑兵。
李定国只能放弃攻大同,谨守居庸关等,北京西北方向雄关,不让清军进入北京附近。
顺治也做了另外的准备,就是一封求和使团。
李定国不敢决定,就派人送到曹宗瑜这边,曹宗瑜自然也不敢决断,将人送到了洛阳张轩这边。
张轩根本不见使团。
意思也再明白不过了。
按照张轩的本意,想要立即将使团赶走。
但是他也知道,后方吃紧到了一定层度了。
虽然北方的秋收,收获了不少粮食。
减轻了一些南方的负担。
但是各种物资的大头,都是要南方支撑的。
张质的奏疏早就摆在张轩面前了。
而且不是一封,而是一摞。
一封比一封急,说明南方的情况越发不好。
就在刚刚,铸币局已经停工了。
是因为所有的银料用完了。
铸币局乃是张轩军费大头之一。
但是中国哪里有那么多的银子来铸币。
国债也债台高筑了。
张质已经摊派不下去了,几乎天下士绅,人人闻国债两字,闻之色变。
两个最重要的的财源,弄不下去了。
张质直接说道:“如果明年正月之前,不能结束战斗,那么加税之事,必不可免。”
毕竟张轩休养生息的时间太短了。
国库积蓄太少,火器大量运用,也造 成了军费的大量攀升。
但是张轩却没有向前线将领透漏一点压力。
或许如曹宗瑜这样的高级军官,在后方也是有自己的眼线的。
这些事情瞒不过他们。
但是张轩却不准备催。
原因很简单,打仗这样的事情,越催越容易出错。
别的事情出错,或许还有挽回的可能,但是打仗,很多时候一出错,根本就没有挽回的可能了。
更何况,北伐虽然节节胜利,但是依旧没有到达张轩目标。
可以不对东虏斩尽杀绝,但是最少前方有一个比较好的地形利于防守。
而北方利于防守地方,是一个人都知道是哪里?
就是长城一线。
最少将控制线推到长城一线,才有收兵的可能。
否则清军联合蒙古人,还有十几万骑兵,趁势而下,北方大地,永无宁日,这样的情况,是张轩不能接受的。
“这三个月,能打成什么样子。”
张轩心中暗道:“曹兄啊曹兄,我怎么指望你了。”
曹宗瑜也不知道知道不知道张轩如此心思。
这个时候,他将心思全部投在北京城下。
虽然对北京城正式进攻还没有开始。
但是准备工作,都做的如火如荼了。
曹宗瑜下令将北京城每一座城门外面都立一下座营地,用来锁住城门,困住北京城的守军。
张轩依旧将洛阳一带的军队,源源不断的派往北京,在从南京到天津卫的后勤线打通之后。
从洛阳到北京,所负担的运输职能变少,大队军队调动更容易一些。
故而曹宗瑜手握夏军的绝对主力,近四十万大军。
曹宗瑜又将这些兵马分给李定国不少,以便李定国与顺治沿着长城内外,全面接战。
战事到没有大打。
主要是李定国骑兵太少,抓不住顺治的主力,只能被动防御。
而曹宗瑜此刻正在接见贺虎头。
问如果进攻北京城。
贺虎头在曹宗瑜面前侃侃而谈,说道:“攻城之利,莫过火炮,火炮之犀利,莫过开花弹。
制造局新产之开花弹,唐王可曾见过?”
曹宗瑜说道:“见过,不是说,发火率,炸膛率都不大靠谱吗?”
贺虎头说道:“这是陛下爱兵如子,不欲一名士卒死于炸膛,只是而今毕竟是打仗,每拖一天,不知道消耗多少民脂民膏。”
“即便这开花弹有些瑕疵,也要用了。”
“我听闻为了攻克洛阳城,制造局造了不少开花弹,正好用在此处。”
曹宗瑜心中轻轻一叹。
士卒的性命与后方百姓的性命,倒是孰轻孰重?
这 个时候的税收,很少有不染血的。
曹宗瑜也就不说什么了,说道:“你准备,如果攻北京城?”
贺虎头说道:“秉王爷,全面围攻,猛攻一点。”
“北京城城垣太广,多面围攻,让清军分散兵力,然后猛攻一点,就足以破城。”
曹宗瑜听了,面无表情,不做任何表示,让贺虎头继续说下去。
因为曹宗瑜知道,贺虎头说的都是空话,还没有一点干货。
贺虎头也知道这一点,继续说道:“我说的猛攻,无须多少人,只需三个营万人足矣。”
曹宗瑜说道:“万人?”
一万人,看似不少,但是面对而今数十万人大战,却谈不少多。
贺虎头说道:“我说的猛攻,并非人多,而是炮多,我要一百门红夷大炮。
而且这些大炮都配有开花弹。”
曹宗瑜一听,几乎吓了一跳,说道:“一百门?”
虽然这个时候,曹宗瑜正在努力从各地向北京城下调配火炮,但是总体来说,这些火炮还不多,红夷大炮不过两百多门。
倒不是大夏的火炮不够。
而是这些大炮天南地北,到处都有,夏军水师火炮倒是足够,但是郑成功却调走了一部分,聚集在辽阳,想要与杰书打一场辽阳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