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择将(2/2)

所以这个名额也很值钱,特别是大夏建立之后,官职紊乱,很多事情都没有来得及管,在僧道上就是如此。

在大夏朝廷之中,甚至没有专门负责的衙门。

毕竟人手紧张,专门的僧录司都空着的。

大多数僧侣拿得度牒,都是前明的。

如果清查一遍,令这些大和尚们补办度牒的话,决计能弄出一笔钱来。

要知道和尚们都是很富有的。

还有开捐。

一般来说就是捐监生。

说实话,大夏这几年在科举之上建树不丰。

因为战乱的缘故,地方上录取秀才的名额不多。

虽然早就下令承认前明的功名。

但是获得考试会试资格的人并不多。

所以,开捐一些批监生,监生有直接参加会试的资格。

也可从中捞一笔。

至于卖一些爵位。

却是在汉代都有了,低级爵位只需给钱,就能卖。

甚至文景之时,卖爵的收入成为朝廷支柱之一。

反正这些低级爵位,不过是虚名而已,在这政治上也没有什么特权。

至于卖官就是清廷为了解决开支想出来的办法。

甚至从清廷开始到结束,捐官制度一直都存在。

不过这些解决办法,张轩有些是觉得可行,有些是决计不会做的。

像从和尚手中捞一笔钱,或者卖一批监生名额,这些事情能够做的。

但是爵位与官职,是决计不能乱买的。

张轩虽然缺钱,但还没有因为缺钱而不顾原则的。

在姚启圣看来这低级爵位,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但是张轩却不容许败坏军功体系。

非军功不得封爵。

这个原则张轩不想打破。

他甚至疑心姚启圣今日说这个,是一种试探。

张轩深深看了姚启圣一眼,似乎没有从姚启圣脸上看出什么不对,说道:“朕非桀纣之君,名爵乃是治世之本,决不可以金钱来衡量。

勿需多言。

朕所言国债之事,有何不可吗?”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