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史诗级灾难片儿(1/3)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三月二十日,婺州公务员休沐日。
欢度上元夜,主持春耕节,生活趋于平淡,按时上下班,开始两点一线。
两个多月来,有欣喜也有郁闷,有温馨也有恶心。
欣喜、温馨源于小晴,郁闷、恶心来自新城。
去年十月十五,小晴检查出喜脉,怀孕六个半月。
身子越来越重,小个子挺大肚子,每见她幸福模样,就暗骂自己禽兽。
是以尽心竭力,陪她散步,亲自下厨,听胎动搞胎教,照顾的无微不至。
新城不知想什么,上元夜刁难失败,便和武康卯上了。
一月和小晴成闺蜜,只在武康上班时,抱孩子来刺史府串门。
给小晴灌输“酸男辣女”
,导致厨房里醋坛子,醋位急剧下降。
二月变本加厉,无论武康是否在家,都抱孩子串门。
当武康在家时,带长孙诠一起拜访,美其名曰联络同僚友情。
每次作客的固定节目,让武康抱她儿子。
说起来很邪门儿,只要武康一抱,兔崽子不屙就尿。
一次串门下来,至少换三次衣袍。
每每此时,女人笑弯腰,长孙诠忍俊不禁。
完全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接触时间长了,长孙诠与武康的隔阂,明显在减少。
官场上的对立,不影响私下关系,两人喝酒闲聊,有了共同话题。
背地龌龊不断,表面都过得去。
终于在三月份,关系彻底破冰,往“通家之好”
发展。
对于他们夫妻的命运,武康心怀怜悯,本来温馨两口子,被权利争斗殃及。
长孙诠在流放地,被媚娘派人弄死;新城郁郁寡欢,最终红颜薄命。
关系和谐的同时,也有无奈的地方,眼角余光发现,新城有意无意瞟自己,这可要了亲命。
为杜绝地下情,给小晴灌输三防,即防火、防盗、防闺蜜。
今天恰逢休沐,一大早亲自下厨,准备丰盛午餐。
邀请长孙诠、狄仁杰和张柬之,带媳妇儿过来聚餐。
说来很不巧,三人都在值班,午时才能交接。
小晴之前的闺房里,闺蜜四个愉快聊天,张家长李家短,妥妥的长舌妇。
武康见时辰还早,便回书房静坐,看公文打发时间。
直到午时一刻,琴娘送来信封,竟是长安来信。
二月初五给媚娘去信,您老三月“昭仪加封”
仪式,老弟我去不了。
不是心里没老姐,实在脱不开身,首先照顾媳妇儿,其次越州鼠灾太严重。
派往越州的探子,每天传来消息,有几个重灾区,秧苗全被祸害。
生活绝望的百姓,拖家带口逃亡,大部分逃向杭州,小部来到婺州。
所幸数量不多,财政还能支撑,每天两餐救济他们。
最可笑的是越州都督,竟选择隐瞒灾情,作死路上越走越远。
纸包不住火的,事发之日丢官之时,你绝对倒大霉。
想到这轻叹气,煞有介事吟诗: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摇头晃脑拆信封,拿出两张信纸,先捡字少的看。
万年宫铭?
什么玩意儿,标点符号都不加,哪个混球儿写...
竟然是李总写的!
瞬间尴尬无比,再次仔细阅读...
朕闻:金台迢递,超忽昆阆之间;玉阙参差,绵邈蓬瀛之际,是以周王肆辙,惟招既往之僭...
好像是写景铭文,既绕口又生涩。
不过既然是大佬写的,必须研究透彻,吃透文字精髓,领悟文章精神。
研究半天不明觉厉,还是等老狄他们,一起学习李总语录吧。
打定主意放下文章,阅读媚娘家书。
开篇就是抱怨:你个没良心的,因为几只老鼠,不来参加姐的重要时刻。
幸亏一切顺利,姐正式成为昭仪,否则要你好看。
这事儿整的,没地方说理,武康哭笑不得。
继续往下看,画风突变,心花怒放跃然纸上。
今年关内大热,圣人带着老姐我,以及部分朝廷重臣,月初到九成宫避暑。
所有后宫嫔妃,只带姐一个,亲爱的康郎,知道意味什么吗...
小人得志的样子,恭喜您宫斗胜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接下来的内容,媚娘吐露心声,武康胆战心惊。
她在信中表示,之前看不起李总,认为他没啥才学,只知儿女情长,比先帝差远了。
这话要命啊,嘴不把门啊你,颤巍巍擦掉冷汗,硬着头皮往下看:直到初五那天,我俩游历九成宫,圣人心花怒放,诗兴大发,一气呵成《万年宫铭》。
姐在旁边伺候,一时惊为天人。
文采飞扬的辞句,飞龙走凤的书法,深深折服了我。
我情不自禁夸赞,圣人激动异常,轻揽我的香肩,与我敞开心扉,温软吐露心声...
哎呦我的妈,没羞没躁的样子,必须嗤之以鼻。
接着往下看:圣人和我说,后宫嫔妃佳丽无数,只有媚娘你,能够欣赏我的诗文;只有媚娘你,能够领悟我的心声。
所以我决定,等回到皇宫,召集重臣商议,立媚娘为皇后...
知道姐怎么回复吗?
亲爱的康郎,学着点儿:承蒙圣人不弃,刚刚加封昭仪,不敢得陇望蜀。
妾此番回宫,实为不道;与陛下欢好,实为大逆;敢窃皇后宝座,实为不赦。
地位与荣华,非妾身所图。
只要陛下心中有妾,妾就心满意足...
哎呦我妈,你可拉到吧,鬼都不信啊。
这场政治风暴,终于来临了。
其实废王立武,只是导火索,实际是权利斗争。
李总想要权利,想要亲政,必须和关陇门阀撕破脸。
轻叹气继续看,李总文章得媚娘赞许,便拿给群臣显摆,又得好评一片。
中书舍人李义府,提议将铭文刻成碑石,将九成宫改名万年宫,已示纪念。
李总龙颜大悦,恩准老李提议,让褚遂良、薛元超等准备,把铭文刻成碑石。
读到这里想起后世,曾去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参观九成宫遗址。
那座《万年宫铭》碑,保存的非常完美,眨眼间沧海桑田呀。
闭双眼冥思苦想,史书记载无误,万年宫终于出现。
那么发生在万年宫,那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该随之而来吧。
必须找个借口,去长安万年宫一趟...
找什么借口好呢?
绞尽脑汁半小时,仍找不到合适的,心中满满惆怅,无奈放弃吧。
怀着郁闷心情,看下面的内容,瞳孔蓦然紧缩,兴奋的嗷嗷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