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大决战前的准备(1/3)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二十六,午时。

十月二十日,叛军主力抵达三河戍,兵力四万一千余众;二十一日,信安县民团到,婺州六县民团会师,共一万七千余人。

二十二日至今,武康和陈硕真扳手腕,官军和叛军血战五场。

兰溪县、三河戍、兰阴山脚,成为血肉磨坊,仅四天功夫,至少一万七千人丧命,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除去重伤员,官军可用战兵,只剩一万一不到,战死士兵五千多。

据卧底内线秘报,叛军战兵剩余三万,战损比达到1:2。

战果很喜人,战局很忧心,一万对三万,压力山大。

上午结束鏖战,武康和女皇协议,下午暂时休战,各自给部下收尸。

把场地清理亮堂,再睡一觉养精蓄锐,明天接着打。

三河戍阵地后方,婺州六县一城,所有的衙役、官婢、教坊女人,临时充入运尸辅兵,送阵亡将士遗体回家。

武康这种政策,被全体将士点赞。

死后有人收尸,免去后顾之忧,杀敌更悍不畏死。

快速视察军营,召开军事会议,诸参军和指挥使,请求继续征兵。

武康犹豫不定,现在平均一户一丁,继续征会出问题。

最后商议决定,等战兵不足八千,再从六县征兵五千。

最让大家忧心的,是叛军五百的铠甲士,其中明光铠甲一百五,剩余则是光要甲、细鳞甲。

他们前身睦州折冲府,按大唐军制,着甲六成,一千府兵六百披甲。

无甲兵对披甲兵,不可同日而语,要被吊起来打。

叛军南下婺州,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婺州折冲府上番。

军事会议上,众小弟建议,退出三河戍。

退守婺州城,靠坚固城池,抵御叛军兵锋。

这等于抛弃兰溪,不到万不得已,武康不想这么做。

于是力排众议,决定咬牙坚持,熬到扬州援军到达。

南北夹击时,叛军覆灭日。

据探子汇报,扬州刺史房仁裕,十月十一接圣旨,十六整军南下,共两万五千人:两支扬州折冲上府,每府一千二;婺州折冲上府,一千五百人;民兵团练两万余。

扬州城距离婺州,四百多公里,已经过去十天。

如日行三十公里,顶多再有五天,就会到达三河戍。

那么问题来了,该怎么熬五天?

五百甲士怎么应付?

思来想去,最大问题,还是五百甲士。

特别那二百铁甲兵,就像人形坦克,让我军吃了大亏。

如能吃掉他们,肩头压力顿减,坚持援军到来,应该不成问题。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吃掉?

军事会议结束,武康独留中军帐,愁的唉声叹气。

这时,听到熟悉脚步,置若罔闻;闻到芳香佳肴,无动于衷;感受轻柔按摩,甘之若饴。

疲劳得到缓解,有媳妇儿就是好!

老生常谈般安慰:“二郎别烦恼,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剿灭叛军的。

瞧你都瘦一圈了,赶紧吃饭...

看我带了什么?”

闻到高粱酒味,瞬间瞪大双眼,放下帐门苦笑道:“小晴别坑我,军营不许饮酒。

前天信安县团指挥使,偷喝医用酒精,被打四十军棍。

总指挥官犯军规,倘若传出去,让我如何...”

说到这突然愣住,脑海豁然开朗,可怕念头涌上。

崔小晴不乐意,撇撇嘴反驳:“你可拉倒吧,军规是否规定,军营不能有女眷?

狄仁杰专程请我过来,当你的贤内助,杜绝你再次冲锋...

二郎,你怎么了?”

武康微微摇头,纠结片刻说:“媳妇儿曾说过,上阵夫妻兵,有件事要你帮忙。

这个...

有些难以启齿,会煞您老的威风,可以选择拒绝。”

定下基调,凑耳边耳语。

小晴眉头微皱,渐渐舒展开,翻个白眼说:“确实煞威风,人家出身清河崔氏,名门望女一枚。

不过为了夫君,奴家勉为其难。

有个条件,明年三月长安行,带我一起去。”

这个嘛...

武康有些纠结。

明年三月,李总正式册封,媚姐荣登昭仪之位。

昭仪是九嫔之首,地位仅次于四妃,相当了不起。

装腔作势一番,勉强点头答应,媳妇儿马上投怀送抱...

等到末时两刻,中军大帐里,摆十圆木高桌。

桌上珍馐佳肴:十盘烤羊肉,十只烧鸡,十个大号鸭梨,二十煮鸡蛋,十坛半斤装高粱酒。

每桌十个人,皆是普通军士,都盯着美食流口水。

其中有个精瘦汉子,名叫赵力,三十多岁,是金华县民团,兰仪乡营的什长。

面对梦中美食,流不出半滴口水,武公这样安排,肯定有危险任务。

不过无所谓,武公给我吸脓疮,我就给他卖命。

大约一刻钟后,中军帐门打开,宴会主人来到。

士兵纷纷起身见礼,武康示意众人就坐,呵呵笑道:“些许军务耽搁,诸位兄弟久等!

哦对了,这位是我的发妻,崔刺史的爱女。”

椅子摩擦再响,兵卒再次起身,向别驾夫人行礼。

崔小晴抱拳,夫唱妇随道:“兄弟们免礼!

诸位都是精兵悍卒,都是我军精锐,夫君没诓我,都坐下吧。”

兵卒受宠若惊,有的面带激动,正襟危坐,毕恭毕敬。

一般待客之道,女主人不会出现,只有通家之好,才会站夫君身后,静听夫君吩咐,共同招待客人。

接下来的一幕,更让赵力吃惊,武公带着娘子,走到自己身前。

武娘子拿酒壶,武公拿自己酒杯,配合着斟酒。

赵力回过神,赶紧起身抱拳,目不斜视等待。

酒杯放桌上,听武公招呼,才灵魂归壳。

一躬到底。

脸色潮红,心中澎湃。

武娘子出身名门,高高在上的五姓女,连圣人都不伺候的崔家女,竟然给我斟酒...

何德何能啊?

夫妻俩配合,为百名士兵斟酒,回自己小桌。

武康端酒杯,待众人起身,呵呵笑道:“今天宴请诸位,确有任务交代。

诸位都是精英,只有你们能胜任。

不过不急,先吃再说,这杯酒敬大家。”

“谢武公”

,众人齐声,满饮此酒。

开吃时都拘谨,大姑娘似的,崔小晴闪亮登场,微笑着寒暄:“诸兄弟不要拘礼,夫君也是军中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方显军营本色。”

武康妇唱夫随,也在旁边帮腔,众人渐渐放开,开始大吃二喝。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