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攻略 第二十四章 梨园的科学管理(2/3)
当下哈哈一乐,握住他双手寒暄:“啥子香风呦?
这不王保长王老丈嘛,两个多月没见,您老更精神喽!”
两人热情寒暄,王保长转过身,冲老钱一家呵斥:“都别哭啦!
我说老钱头儿,这是司法武参军,你家上月领的十只鸡娃,就是武参军的。
你说武参军砍你家梨树,我还真不信!
给我老实交代,到底怎么回事?
还有诸位乡亲,都把家伙放下!”
人的名、树的影,别的地方不敢说,上次分鸡的兰仪乡,武康的名号家喻户晓。
众人纷纷放下武器,村正也上来行礼:“老朽有眼无珠,请武参军勿怪。
您看这事儿闹的,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呀!”
武康高悬的心,终于放进肚子里。
他还真的害怕,村民们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顿痛扁。
那样一切计划落空,只能扛起九娘逃命,想到这摆出笑脸,和村正说客套话。
等老钱头把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和盘托出,众乡亲都懵了。
年老成精王保长,眼珠转两圈,试探问道:“武参军容禀,您有管理梨园的秘术吗?
您要说有,我还真信!
不用母鸡暖小鸡,天下除了武参军,就没人能做到!”
这话听着很别扭,武康有些无奈,干咳两声说:“实不相瞒,确有梨园秘术。
我略施小计骗诸位来,就是为了传授秘术。
给诸位交个底儿,用秘术管理梨园,小年亩产至少2ooo斤,大年至少3ooo斤!”
人群顿时炸开锅,纷纷交头接耳,3ooo斤,想都不敢想啊。
要是别人说这话,肯定当成疯子轰走!
武帅能抱窝孵小鸡,还是当官的,大老远跑来骗人,吃饱撑着吗?
九娘拉拉武康袖子,凑过来轻声耳语:“二郎有把握吗?
可不能大放厥词!
要是失信于人,辛苦积攒的名声,很快会付诸东流。”
武康还是一句话,山人自有妙计。
九娘嘟起嘴,只能选择相信他。
人群议论纷纷,老钱头儿先开口:“武参军是朝廷命官,想必不会欺骗俺们。
老朽斗胆问一句,您的梨园秘术,就是剪树枝吗?
我种梨二十多年,从没听说过呀。”
“老丈说对一半,秘术不仅包括剪枝”
,武康沉吟片刻,深入浅出讲解:“一棵梨树,树根能吸收的肥力,基本上是固定的。
树的枝枝杈杈越多,树枝分到肥力就越少,结的梨就越少,甚至不结梨。
大伙儿说,是不是这个理?”
人群寂静无声,都在冥思苦想。
九娘很快吃透,从旁帮腔道:“二郎的意思是,肥力就像湖水。
一户人家灌溉,田地绝对不旱,同时浪费水源;百户人家灌溉,恰好保证田地不旱;千户万户灌溉,田地照样干旱。”
这个例子举的好,农夫整天与田地打交道,纷纷点头同意。
武康给九娘指点赞,面向人群继续说:“诸位也都知道,有些树枝结梨,有些不结梨。
不结梨的,就像庄稼地的杂草,平白分了庄稼肥力,必须彻底铲除。”
见众人听明白了,武康也来了信心,继续科普:“而那些结梨的,为了合理利用肥力,也必须剪掉一部分。
还拿庄稼举例,诸位插秧时,都要留下空隙,而不是插满地呢?
归根结底,还是肥力不够,田地养不起更多禾苗。
诸位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人群再次交头接耳,良久老钱继续提问:“武参军的意思,老朽到能理解分毫。
只是老朽不放心,梨树是不是像人一样,也有致命要害?
如果伤到要害,梨树会不会死?”
武康马上解答:“梨树要害在树根,哪怕砍去全部枝叶,只要根、主干在,还会重新芽,数年之后再次长成...
老钱不用担心,从今年开始,再往后数十年。
死一棵树,我赔树钱;产量达不到从前,我包赔产量,你看怎么样?”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老钱也就闭了嘴。
王保长再次站出来,向众人喊话:“诸位乡亲,你们有很多家,都养着扶农鸡娃。
武参军什么名声,你们肚里也明白。
现在传授管理秘术,让梨园增产五倍,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村正从旁补充:“谁家的秘方都藏着掖着,唯独武参军倾囊相授,打着灯笼也找不来!
这是授业之恩,要行师礼的。
闲话不多说,武参军时间有限,谁想学就跟着学,不想学马上离开!”
在场之人没傻子,纷纷嚷着要学,有的甚至跪下拜师。
武康拦住他们,马上开始教授,来到梨树前讲解:“诸位请看,这种直着往上长的枝条,绝对不会结梨,必须剪掉;这里枝条太多,风透不进来,必须剪几枝...”
把后世剪枝技术,毫无保留传授,讲解科学原理,回答村民问题,忙的不亦乐乎。
私塾老夫子,让人把木榻放在人群外,奋笔疾书作记录。
九娘感受着热闹、和谐的氛围,感受着人们的兴奋、激动,小鹿眼里直冒星星,很快犯起花痴来。
一个多时辰过去,剪枝技术传授七七八八。
武康见他们目光热忱,心里相当满足,摇头晃脑道:“理论就这么多,接下来就是实践。
我平时要上衙,所以这片梨园,交给大家练手。
按照我说的,放心大胆的剪,等这片梨树剪完,你们也就学会了。”
梨农老钱说:“武参军刚才说的,老朽不才,学的差不多了。
要不老朽剪一棵,参军指点一二。
如果觉的满意,以后老朽教大家剪?”
那再好不过啊,欣欣然递出剪刀,人群再次散开。
老钱接过剪刀,来到一棵树旁,剪刀张合枝叶乱落。
武康越看越开心,不愧二十年的老梨农,剪的有模有样。
一棵树很快剪完,武康开怀大笑,伸出拇指点赞:“老丈厉害,当初大人教我时,好些天才学会。
诸位乡朋,以后有不懂的地方,直接问钱老丈。
由于时间原因,我接着讲病虫害...”
说到这卡壳了,大唐没农药,防治病虫害无从说起啊。
看着众人期待眼神,不禁老脸一红,尴尬着说道:“暂时只能消灭食心虫,诸位听仔细了。
现在马上入冬,要在树干上绑稻草,幼虫会在稻草上过冬。
来年开春烧掉稻草,烧死食心虫的幼虫...”
武康努力收刮脑海,将可以人工防治的病虫害,竹筒倒豆子般全部倒出。
众人听的新奇,激动的脸色潮红,都竖直耳朵倾听,生怕错过分毫。
讲完虫害,就是疏花芽,拿一株做例子,讲解道:“举个例子,一个炊饼一人能吃饱,两人吃半饱,百十人吃全得饿死。
枝条肥力就那么多,花芽多了梨就多,幼果吃不饱就会饿死。
所以疏花芽,必须下狠手,每株留2oo到4oo个。”
花芽纷纷落地,众人愁眉苦脸,显然舍不得。
武康也不在意,这就舍不得啦?
真到疏果的时候,你们还不得心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