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十章 北门学士的诞生(1/3)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夏四月十四日,陆敦信离开后。

检校右相陆敦信,递交辞呈被批准,被授官大司成,仍兼任左侍极。

他在下衙之后,直接来修真坊,拜访楚国公府。

带来糟糕消息,御史婺州募兵,婺人踊跃参军。

婺民四万余户,报名三万两千,李治不可置信。

说出这样的话:看来武大将军,能在江浙大地,做到一呼百应。

诸将都能如此,何愁四海不靖,何患外邦不臣?

武康差点吓尿,他从这句话中,感受浓浓杀机。

想起于志宁薨逝,留下的六字遗言,恰是泰山封禅时,刘祥道给的警示:楚魏不可同食。

结合这股杀意,涌起不祥预感,恐怕不久以后,杀身之祸降临。

冥思苦想两天,依旧不得其解,懒得多费心思。

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爱咋咋地吧。

担忧压心底,不对家人提,省的都烦忧。

哪怕明天杀头,也要隐瞒今晚,让妻妾女儿们,少伤心一晚上。

生活还得继续,每天照常上班,更加小心谨慎。

辞去所有应酬,下班直接回家,陪伴妻妾女儿。

也不坐以待毙,派出婺营亲卫,潜伏两市酒馆,暗中打探消息。

期间武氏兄弟,怀运和惟良拜访,态度依旧恭谨。

还是请他出面,进宫说和媚娘,修复亲情裂痕。

武康不忍拒绝,经由德官传话,却得无奈答复。

媚娘婉言诉苦,我妈妈不同意,我也爱莫能助。

杀千刀的杨氏,心眼如同针鼻,快去地府报道。

媚娘在诉苦时,又有浓浓抱怨:魏国夫人贺兰,越来越过分了。

仗着圣人宠幸,后宫横行无忌,还对阿姊无礼。

说话趾气高扬,我是她亲姨母,不会写孝字吗?

武康心知肚明,她诉苦的目的,是让我想办法,做掉魏国夫人。

这个真的很难,处理武顺之后,李治提高警惕。

贺兰氏的寝殿,左监门将军李谨行,亲自负责监督。

没有皇帝许可,谁也不能入内。

所以没办法,我与李谨行,也只是神交,他不会帮忙。

虽然老友刘伯英,是左监门大将军,但在这件事上,也不可能帮忙。

毕竟后宫争斗,外臣贸然卷入,后果不堪设想。

这件事先放下,五月初五端午,朝廷科举放榜。

果然不出所料,大文学家王勃,考幽素科及第。

还写篇散文,上李常伯启,歌颂李安期。

同时也请安期,把他写的文章,转呈圣人过目。

接卷人李安期,任司列少常伯,就是吏部侍郎,所以称李常伯。

本人学富五车,为人机智精警,行事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劝谏。

安期呈的文章,是宸游东岳颂,也是歌功颂德。

王勃深谙此道,乾元殿竣工时,他写乾元殿颂。

皇帝泰山封禅,写宸游东岳颂,拍马屁高大上。

皇帝龙颜大悦,再次点赞神童,并授予朝散郎,从七品的散官。

刚年满十六岁,就成朝廷命官,于是声名鹊起。

又经考官介绍,任沛王府修撰,深得李贤欢心。

如此出尽风头,步入人生巅峰。

长安城文学界,将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把他排首位。

杨炯不忿,逢人就说,愧于卢前,耻于王后。

上述狗屁倒灶,武康兴致缺缺,他更关注深层。

五月初八下衙,德官派人传话,确实是好消息。

预谋已久的内朝,千呼万唤始出来,李治终于行动了。

泰山封禅之前,武康与许敬宗,启动戊戌合流。

那篇乾元殿颂,武康穿针引线,敬宗上达天听。

触及皇帝爽点,打算破格提拔,却被宰相搅黄。

给出的理由是,没有通过科举,提拔坏了规矩。

皇权受制相权,李治心高气傲,自然不能忍受。

想效仿汉武帝,组建内朝体系,以分宰相权利。

当时封禅在即,时机尚不成熟,于是暂时搁置。

此时王勃及第,更加坚定了他,建内朝的决心。

四月二十日,李治出手了。

从兰台司文局,左史和右史中,选拔才学俱佳,有学问的官员。

所谓的司文局,原本是著作局,负责修撰碑志,祝文祭文等等。

所谓左史右史,原本是起居郎,以及起居舍人。

他们主要负责,记录皇帝言行,为修史攒资料。

这些人的特点:官职都不太高,六七品的小官;出身都不显赫,皆为庶族地主;必须博学多才,能够出口成章。

李治下达制令,借着修撰为名,允许这批学士,入翰林院待诏。

名义上是著书,实则是智囊团,皇帝的顾问团。

直接参与朝政,制造各种舆论,分割宰相权利,加强皇帝集权。

还是不出所料,由于身体原因,李治把这些人,交给媚娘管理。

媚娘深居后宫,要想坚若磐石,必须有亲信团。

当初废王立武,出力支持她的,剩余寥寥无几。

大金刚许敬宗,和大推手李勣,已经行将就木。

二金刚李义府,被武康打掉了,三金刚袁公瑜,也被牵连贬黜。

武康人单力微,必须为她组建,新的亲信团队。

她出身小门户,而与她同类的,就是庶族地主。

至于士族地主,为了门阀利益,不会支持她的。

武康十分笃定,那些庶族地主,为了政治诉求,可以不要节操。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给我官做,我就选择效忠。

也不管你是谁,胡人或者汉人,男人或者女人,统统不重要的。

哪怕你是条狗,只要给我官做,我就马首是瞻。

蒙元满清政权,就是最好证明,更别说女人了。

武康为了帮她,可谓绞尽脑汁,可谓竭尽全力。

甚至答应敬宗,二丫嫁入许家,赌上女儿的幸福。

五月二十日,李德官来访,带来媚娘的信。

大概内容如下:内朝全部学士,从北门进皇宫,在翰林院待诏。

正编纂的书籍,列女传和臣轨。

等到编好之后,署上我的名字,下发朝廷诸司,大唐全部州县。

武康彻底懵逼,北门是玄武门,皇宫的北大门。

难道这些人,就是史书上,鼎鼎大名的,北门学士吗?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