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送袁公瑜去婺州(1/3)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秋九月十九,辰时七刻。
河间郡公李义府,人称笑里藏刀,人送绰号李猫。
曾经叱咤风云,拥有朋党无数,如今是大老虎,被光荣的打掉。
李九心狠手辣,将他流放巂州,就是四川西昌。
老实呆着吧,等个千百年,看发射卫星。
其嫡长子李津,流放到了振州,去海南岛钓鱼,参加海天盛筵。
其余子嗣女眷,连同他的女婿,全部流放庭州,支援新疆建设。
办的不是人事,家人分开流放,天南地北分散,彼此不能照应。
按照朝廷惯例,打掉老虎之后,查抄他的家产。
一事不烦二主,详刑正卿武康,成为抄家大臣。
率领左奉宸卫,左右羽林禁军,司元记录官员,抄没李家财产。
差事肥的流油,必须中饱私囊,执行三七开策略。
三成登记造册,上缴司元国库,其余全部贪污。
也不能吃独食,那样会遭雷劈,深思熟虑之后,执行三三开政策。
三成分给同僚,即参与抄家的,全部工作人员;三成孝敬李九,充实皇宫内库;三成送给媚娘,给她当脂粉钱。
最后那一成,与许敬宗平分,所以闹到最后,只到手六百贯。
当初算计义府,找朋友们帮忙,现在大局已定,必须送还人情。
所以闹了笑话,六百贯撒出去,又垫出五百贯。
媳妇被气哭了,点他鼻子臭骂:别人抄家吃饱,你却往外扔钱,以后禁止抄家,这日子没法过了...
武康很郁闷,咱老夫老妻,别提离婚了,凑合着过吧。
李义府的倒台,朝野莫不称庆,百姓奔走相告:今日巨唐年,还诛四凶族。
所谓的四凶族,指义府的子婿,可见造孽之深。
长安城的百姓,自发组织庆祝,此时若有鞭炮,绝对提前过年。
其中最搞笑的,是初唐大杰杨炯,秘密写露布文章,名字十分有趣:河间道行军大总管武康,破铜山大贼李义府。
初唐行军惯例,讨伐某个地方,任命某道总管。
义府爵封河间郡公,负责收拾他的人,是河间道行军大总管。
所谓铜山大贼,比喻贪得无厌,聚敛铜钱如山。
文章短小精悍,例数义府罪孽,举个例子来说:混奴婢而乱放,各识家而竞入。
这句话的意思,义府掠取百姓,包括壮男美女,逼其为奴为婢。
武康抄没李家,按照朝廷吩咐,烧毁奴籍文书。
李府所有奴婢,都给钱财补偿,给他们自由身。
奴婢跪地谢恩,个个感激涕零,一时各自回家,犹如水库放闸。
文人争相抄写,贴满大街小巷,导致长安纸贵。
露布的中心思想,口诛笔伐李义府,歌功颂德武变之。
对义府有多少恨,对武康有多少敬,点赞好评滚滚来,长安谁人不识君?
人情必须要还,六十六贯六钱,寓意办事很溜,派人送给杨炯。
此次败家行为,节目效果很好,媳妇眉开眼笑。
乖乖依偎怀中,嗲声嗲气撒娇:夫君办事周到,奴奴不该错怪,以后多多抄家,咱们好好过日子...
倒霉的小娘们,武康哭笑不得,同时唉声叹气。
抱媳妇回卧房,拿出那份礼物,亲手绣的棋盘,亲手刻的棋子。
本打算到腊月,公瑜寿辰之时,送给他作贺礼。
可惜造化弄人,老叔父倒霉了,只能提前送出。
按照朝廷惯例,大老虎倒台后,会清算小爪牙。
检校右相刘祥道,升任司列太常伯,处理购官买职者。
仔细筛选甄别,找出后台小的,全部革职查办。
朝中文武百官,与他有纠葛的,监察御史弹劾。
一时风声鹤唳,屁股不干净的,都在瑟瑟发抖。
司宪大夫袁公瑜,是义府的铁哥们,自然遭遇弹劾。
侍御史皇甫公义,首先上疏奏报,余者闻风而动。
李九留中不发,哪知三天之后,公瑜出了昏招。
竟然上疏朝廷,说义府身体差,祈求圣人开恩,配备驮马代步。
这下捅了马蜂窝,因为太宗规定,凡是流放人员,必须徒步前往。
监察御史李行敏,在朝会上弹劾,袁公瑜倒血霉。
李九厉声质问,只能稽首认罪,处罚随之而来:罢免西台舍人,罢免司宪大夫,贬为婺州司马。
速去司元交接,限期十日之内,离开京师南下。
正五品上的京官,从五品下的司马,且离京两千余里,可真够可怜的。
今天午时左右,袁家男女老少,会从明德城门,告别长安京城。
然后长途跋涉,去武康的老巢,管理婺州人民。
城南十里之外,长亭外古道边,只有黄土连天,以及豪华马车。
三十亲卫警戒,赵声照顾马车,钱顺与楚神客,旁边守护大佬。
武康与崔小晴,光秃秃柳树下,望着田野发呆。
小晴心情不好,手中拿着柳条,无节奏摆动着。
最后扔到地里,话语满是不忿:“刚处理李义府,圣人就颁诏书,你的详刑正卿,马上被他罢免。
此乃过河拆桥,从三品的文官,我做梦都想要。”
媳妇是个官迷,武康笑而不语,李九如此行事,早在预料之中。
检校详刑正卿,只为审理义府,完事自然收回。
其实说起来,外戚的身份,自带挨打属性。
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李九活着,不会让他参政。
武康心知肚明,左奉宸大将军,左羽林大将军,他都可以给我。
因为没有卵用,没有半分军权。
特别是奉宸卫,在里面任职的,都是高官子弟,绝对控制不住。
拿上官庭芝举例,有他爹上官仪在,就不会与我交好。
表面提拔重用,暗地层层限制,李九玩的很花。
不过这些东西,不让媳妇知道,让她无忧无虑,负责貌美如花。
政治上的龌龊,政斗上的凶残,都由我来背吧。
温柔的看着她,温言软语安慰:“不要患得患失,详刑寺能累死人,我才不想去干。
李九还算不错,昨日在诏书里,检校右崇掖卫率,去掉了检校二字。
所以从今以后,夫君是正式的,太子右崇掖率。”
拍拍胸膛,嘿嘿怪笑:“左奉宸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大将军,正三品武官;太子右崇掖率,正四品武官。
南衙十六卫,北衙禁军,太子十率,三大军事机构,我都履任高职。
知足吧小甜心,已经很不错了。”
鬼脸得意洋洋,剑眉翘成八字,表情十分欠揍。
刚刚而立之年,两个陆军上将,一个陆军中将,就算遇到宰相,也能平起平坐。
试问大唐官场,哪个敢比我强?
这要放在后世,绝对吓死个人。
小晴嗤之以鼻,说话阴阳怪气:“拉倒吧大兄弟,按照你的话说,两个保安队长,一个看门大爷,瞎神气什么啊?
如果让我选择,用你全部官职,换同东西台三品。”
嫩手掐着纤腰,嘲讽还在继续:“你何时拜相啊,也让你家宝贝,喊你几声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