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青城山下杜元纪(1/3)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夏五月十八,午时五刻。
美国有部动画片,好像叫猫和老鼠,小学时代曾看过。
有集《和平条约》,武康很有印象,签署者狗猫鼠。
平时相亲相爱,却因食物闹翻,人类也是如此。
所有友情爱情,都会因为利益,搞得形同陌路,甚至互为仇敌。
李义府许敬宗,本是政治盟友,堪称通家之好。
好到什么程度,每旬必须聚餐,互赠家中妾室。
哪怕已怀孕,许某人开口,李某人必送;不管多宠爱,李某人想要,许某人不吝。
同穿一条裤衩,一个鼻孔出气,关系如漆似胶。
不过很可惜,友谊的小船,说翻它就翻。
正五品的司津监,两人早商量好,要搞暗箱操作,授予二郎许昱。
哪只义府贪财,遣子勒索长孙延,七百贯卖给他。
此乃背信弃义,敬宗不能忍受,便想扳倒李猫。
为保万无一失,字帖贿赂武康,欲把他拉下水。
其实说起来,敬宗敢动手,因李猫失宠。
面对皇帝通牒,他竟勃然大怒,非但不知悔改,甚至拂袖而去。
气焰之嚣张,态度之恶劣,平级也不能忍,何况九五之尊?
皇帝被臣挑衅,会绕过小本本,直接上黑名单。
毫不客气的说,人猫已经完了,就算留在京师,也会被边缘化。
在武康看来,他还是有用的,毕竟很有才华。
敬宗落井下石,他却兴趣缺缺,表示毫不相干。
退一步来讲,因为些许财物,出手算计宰相,不是他的风格。
西市字店雅间,二丫呼吸平稳,睡的很是香甜。
两只老狐狸,正无言交锋,大概半刻钟,武康先开口:“李猫勒索小延,此事说小不小,说大它也不大。
伯父小心行事,打不到狐狸,反惹一身骚啊。”
许敬宗奸笑:“在外人眼中,长孙家倒台,是你我合力。
其实圣人清楚,无忌谋反大案,是你穿针引线,老夫只是帮凶。
李猫勒索小延,变之亲自举报,造成震撼更大。”
貌似有些道理,武家与长孙家,早就结怨颇深。
若因心中愧疚,为长孙延出头,可称为药引子。
伟大的李九,是小延娘舅,是最大主谋。
外人尚且如此,他心中的愧疚,会被药引勾起,并转化为愤怒。
所以综上所述,此案武康举报,杀伤力大三倍。
敬宗挖空心思,不去武家拜访,而是制造巧合。
引他进店看帖,不惜重金贿赂,就是这个原因。
请他做杀人刀,斩李义府的头。
武康沉吟许久,决定实话实说:“李义府是宰相,关系盘根错节,圣人虽已厌恶,却没下定决心。
区区《鸭头丸贴》,不值的我出手。
承受的风险,得到的回报,明显不相符。”
敬宗老神在在:“不是老夫夸口,放眼整个天下,最了解你的人,除了当今皇后,就是你许伯父。
变之所在乎的,不是自我利益,而是皇后利益。
难道真以为,人猫李义府,是皇后心腹?”
说话声稍大,武康翻白眼,轻轻晃双腿,吵醒我闺女,绝对没得谈。
他也心知肚明,义府今日地位,都是李九给的,岂会倒向皇后?
包括敬宗在内,当初废王立武,不是帮媚娘,而是帮自己。
只因废王立武,就把这俩奸臣,说成媚娘心腹。
他们造的罪孽,归罪媚娘庇护,貌似很不公平。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给出选择,会毫不犹豫的,倒向李九大帝。
武康要求的,其实并不多,甚至很卑微。
希望他们俩,不为难媚娘,偶然闲暇时,帮她美言两句。
期望他们效忠,全心全力帮忙,那是痴人说梦。
因为无论何时,李九都是主子,媚娘只是秘书。
敬宗轻叹气,苦口婆心劝:“纵观古今历史,皇后能倚仗的,只有娘家外戚。
变之要明白,皇后宁愿用,三个李义府,换取当今圣人,对你更加信任。
因为她明白,你会死心塌地,你是最重要的。”
武康哑然失笑,敬宗说的不错,我举报李义府,是损害她利益。
李九的戒心,会少几分,对我的杀心,会弱几分。
只要我在朝,媚娘会安心。
听老许的意思,貌似没得选择。
气氛再次沉寂,敬宗微抿香茗,轻轻放下茶杯,笑意更加诡异:“咱爷俩不外气,你也是聪明人,所以别太天真。
难道真的以为,圣人让你回来,只是为了休假?”
当然不这样想,咱们偶遇那刻,我就有了怀疑。
如果所料不差,这就是个考验。
如果置若罔闻,是保皇后利益,不顾大佬喜恶,大大的不忠心。
不交满意答卷,接下来的官途,绝对坎坷许多。
武康沉思许久,最终无奈摇头:“长孙延分量轻,就算我举报,没其他罪名,也扳不倒义府。
圣人对长孙家,肯定心怀愧疚,长孙延有官做,他也乐见其成。
除非李义府,迫害长孙延,譬如关牢房...”
怀中有了动静,武康赶紧低头,二丫已经苏醒。
不停的眨着眼,嘴唇微微张开,小脸满是纠结。
大概两分钟后,细语声若蚊呐:“阿母让我转告,照顾长孙家人。”
不禁如遭雷击,瞬间无声大笑,捣蒜般点着头:“我的宝贝闺女,终于和爹说话,这真是太好了。
请二丫放心,爹听你的话,照顾好长孙家。
阿母还说什么,都告诉阿爹吧,保证完成任务。”
二丫嘟起嘴,直接闭双眼,然后偏过头。
武康不强求,难掩心中激动,鬼脸笑出菊花。
如果攀亲戚,二丫和长孙延,是亲表兄妹。
因为长乐、新城,是同胞的姊妹,长孙皇后所出。
敬宗察言观色,偷瞧武家二娘,眼里闪过狡黠。
把《鸭头丸贴》,推到他手边,一推四五六:“变之说的对,单凭长孙延,扳不倒义府。
我无计可施,才找你商量。
咱的绰号,来之不易,别砸招牌。”
你可拉倒吧,不以耻反以荣,绰号“戊戌合流”
,不是什么好话。
老家伙不厚道,自己黔驴技穷,就推给我处理。
我不是万能的,不触李九底线,扳不倒李义府。
长时间的沉思,还是一筹莫展,武康扯出苦笑。
离开万年宫前,媚娘派人通知,圣驾七月启程,八月上旬还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