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 放榜啦(1/2)
苏半夏他们姐弟几个对于茶楼的相亲文化并不是特别的了解,却不影响他们要去茶楼的决心。
至于去茶楼消费的钱财,苏半夏交给苏实秋来决定。
他手里头有钱,是请同窗们还是大家均摊,就是负责吆喝的人的事情。
他们来的还算是比较巧的,茶楼的一楼还有一件雅座可以容纳他们十几个人。
落座,叫了茶水和点心。
来的稍微晚一点,辩论早已开始。
他们敏麓学院学子的到来,吸引了不少的目光,辩论的双方更加的热情,期待着后到的人会加入到哪一个阵营之中。
不知晓前因后果的人,默默的在位置上听着大家的辩论。
小二上茶的同时将今日的辩题送上。
十几个人一同伸出头,看着纸上的辩题:重农与重商,孰优孰劣。
看完题目,内部先分成了两派。
家中良田诸多的学子更加倾向于重农,而家中以经商谋生的人则是倾向重商。
划分两派之后,默默的换了一个位置,坐在各自的位置之上,然后看向还没有做出决定的苏实秋、苏忍冬和范乔三人。
至于苏半夏和苏迎春,自动被忽略的。
苏半夏端坐着,哪怕有很多的想法想说,这个时候呢,还是保持着沉默才是最好的。
在十六双眼睛的注释之下,苏实秋、苏忍冬和范乔三人默契的叹了一口气,由范乔代表发言,在他们的小圈子里小声的说道,“难道就不能同样重视吗?”
以前的范乔呢,可能会更加的倾向于重商的,他们家就是商人出身,自然希望朝廷更加重视商业的发展,他们才能有更多的进项。
但是,他的妻子是农户出身,当年为了追苏迎春,他跟着苏实秋他们下地干活,知道当农人的不易,同样也希望朝堂能够让农人们生活的更好。
唯有农人们能够吃饱,才有闲钱购买其他的东西。
此话一出,他们的小团体立马成为了三个观点。
敏麓学院的教学理念之一便是开放式教育,教学的夫子的观念当然不是一天就养成的。
经历了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结果是喜人的。
从敏麓学院走出去的学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也能够更快速的接受新鲜的事物,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
只要学子所讲的不违背天衍朝的律法,不违背伦理道德,只要能够自圆其说,那便要充分考虑其所述内容的可取之处。
当范乔说出他的观点之后,大家的目光是期待而不是直接否定。
等待着他讲述理由。
若是他们被说服的话,不介意改变观念,然后他们敏麓学院一行组成一个团队一起跟正在辩论的学子们辩一辩。
范乔清了清嗓子,将他的论证一一道来。
随后,大家的目光一同落在苏实秋和苏忍冬两人的身上,想听听他们还有没有补充的。
苏实秋看看苏忍冬,示意他先说。
苏忍冬没有推辞,先将自己的观点说了出来。
农商,不能重一个轻一个,两者有统一发展的可能性。
一行人并不知道的是,他们小声的讨论,被角落里另外一桌人给听到了。
原本好奇学子们能够在茶楼里说出什么有用的观点,中间还一度被拉扯的跟随着观念而决定某些主意。
直到现在,又被苏实秋他们三个人的观点所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自古以来,农商何者更加重要的辩论一直存在,也一直没有一个定论。
不是重农就是重商,没有人说过两者可以同时注重。
总的来说,还是重农的多过于重商的。
士农工商,自古以来的传统,农就是压了商一层。
民以食为天,没饭吃还谈什么商。
但是,一个占据中间的观点出现,选择其中之一说起来更加的讨巧,但是,没有足够的见识,无法支撑住观点,说了等于是和稀泥。
苏半夏默默的听着,觉得三个人的论据能够支撑得住他们的观点。
尤其是苏实秋和苏忍冬,被带着种地、开店什么的,对两者都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能够讲出个有用的一二三四五。
不过,一二三四五说出来倒是简单,真正的去实现一二三四五,那就有一定的难度,以他们现在的能耐,想法相对来说比较的幼稚。
还是默默的在心里给三个人点了一个大大的赞,他们真的是可以的。
部分观点认同归认同,肯定会有人跟苏半夏一样,注意到他们提出来的观点的不可行性。
直接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他们说的那么的好听,能不能做到呢?
朝廷的能耐有限,他们提出来的应该怎么样去实现呢?
被人质疑,苏忍冬直接懵圈,目光转向苏实秋和范乔,想听听他们的两个人的意见,他现在是脑袋空空。
他的脑子,从昨天晚上回来之后便只容纳的下医术的事情。
刚才还能说出个一二三四五,多亏了他之前有过不少的经历。
苏半夏的目光同样落在苏实秋和范乔两人的身上,问题已经有人指出来了,他们的心中可有想法。
被问的人,一下子也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懵圈,随后回过神来,“给我一刻钟时间思考。”
诚实的说自己没有想到。
同行而来的人并没有咄咄逼人,一同禁声,关注其他人热烈的讨论的同时,默默的等待着苏实秋和范乔的结果。
苏实秋思考半响,看向旁边的苏半夏,他对于刚才的提问,脑子一阵阵的发聩 ,搞不清楚应该从哪一个地方下手。
旁边的人是他觉得最有想法的人之一,能否给予他指点呢。
苏半夏朝着苏实秋招招手,示意他靠近一点,在耳边轻声的说了点什么。
听着听着,苏实秋的双眼越发的明亮起来,原本堵塞的思路被打开,胸有成竹,闭上双眼,将接下来要说的话语在脑海中过一遍。
等时间差不多了,苏实秋再次招呼同窗们,小声的将他刚才梳理出来的观点道了出来。
农业是最基本的经济,商业与农业并不是互不相容的。
大家争论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是,重商会导致很多人不会干农活,只想着做无本的买卖。
但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无本的买卖,而且大家对某些商品的需求是有限制的。
没有农产品的支撑,所谓的商业并不能繁荣昌盛。
有道是,两者都要抓两者都要硬,怎么抓,当然是要用办法去抓。
如何去营造一个好的适合农业和商业发展的环境,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
苏实秋的话语,依旧有一些假大空,但总比刚才好上不少,甚至他也能在自己的发言过程中说出存在的不足。
半夏刚才说了,他们现在缺少相对应的数据,无法对很多的事情进行一个彻底的了解才能下定论。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汇聚了大家的能量之后,以足够多的数据为支撑,看透数据现象之后的本质,才能找到最合适的办法。
他们现在在茶楼里说的再多,也只能冲当一个指导的思想,并不能立马拿定最后的决断。
所以他现在也只能给出框架,而不是具体到实际的操作方法。
苏实秋的观点一出,立马震惊到了不少的人,这种说自己的方法只是一个框架,想要实操,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想法,他们还是头一次听到。
原来,还有这种做法。
隔壁的人,同样是茅塞顿开。
他所想的更多,每一次所看到的上报,每一次所解决的问题,是否真的落到了实处,是否是老百姓所需要的呢?
不由得深思起来。
“你,去打听一下,他们都是谁?”
侧头,跟身旁站着伺候的人说道。
对方轻声应了一声,立马派人去打探消息。
不一会儿,立马有消息传了回来,低声跟坐着的人汇报,“回主子,已经打听到了,坐在我们隔壁的是敏麓学院的学子,刚才讲话的是苏实秋,那个是范乔,那个是苏忍冬,那个是……”
十几个人的信息,一五一十的汇报给主子。
“不错不错,敏麓学院真的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太傅辞官,依旧不忘为朝堂培养人才,不愧是他。”
坐在主位上的人满意的说道。
好在,他也舍得将太傅放走。
培养人,太傅说二,无人能拍上第一位。
“走吧,去另外一家。”
将杯子中的茶水一饮而尽,带着人出了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