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命运般的再遇(2/3)
就离开半个月而已,很快就会回来的。
夏侯舒兰没出来送人,易苍梧不让,非常坚定的那种,她拗不过,只能听孩子的话。
“冯姑姑,是不是走了?”
目光看向门外,前面几天,易苍梧这个时间都是在她这里陪着她的。
人还没走远,心都跟着不见了。
冯姑姑说道,“是的,三公子已经出发了。”
幽幽的叹了一口气,还不能去送,那孩子也真的是。
南湖县这边,苏迎春本意是正月十七便去县城集市上摆摊卖起来的,可后面列出来需要准备的东西相对来说比较多,只能往后推迟了几天。
这不,一直推迟到正月十九才将所有的东西准备齐全了。
正月二十。
天还黑着,苏迎春便起床准备今天需要带到县城去的东西,因而不顾寒冷,早早起来准备。
其他人还在熟睡,她已经在厨房轻手轻脚的做糕点,一个个的放在蒸笼里,烧灶火,开始蒸。
虽然会一直热着,但不提前做一些的话,她担心到时候去了县城还没有熟的卖。
半夏的建议,她会采纳。
现在先蒸熟一批,等吃过早饭要出门的时候再做一批,然后在去的路上等炭火慢慢的蒸。
所谓去了那边再点火这种建议,不太好实现。
等其他人陆陆续续的起来,苏迎春已经在厨房里忙碌了一个多时辰。
吃过早饭,两个大人和四个孩子一同出门,只有韩大夫可怜的被留下来。
还是第一次被人给留下的韩大夫,别提心里多郁闷。
到了县城,一家人先去集市上占了个位,苏实秋和苏忍冬便前往学堂,只剩下两位大人带着两个女孩子。
说老实话,压根不需要这么多人来县城的,苏半夏只是觉得刘桂花和苏三祥两个人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不如一同前来县城搭把手。
先不说能做到怎么样,反正人来了就行。
从没干过买卖这档子事情的夫妻两人,就跟两个木头桩子一样,杵在旁边,不知所措。
“爹娘,你们不要那么的僵硬,要笑,知不知道,见人三分笑。”
苏半夏看不过去,将两人给拉过来。
小摊小贩,逢人就得笑,只有笑得好看,才会有人愿意过来。
两位大人依旧僵硬,苏半夏无奈,将两人给推的稍微远一点,不要要笑不笑的站在身旁,影响客人。
“姐,可以开始卖了吗?”
苏半夏先征求苏迎春的意见,糕点做没做好,由她说了算。
后者点点头,表示可以开始。
“好勒。”
得到肯定的答复,苏半夏伸出手,揉揉被冻得冰冷的脸蛋,拉着嗓子,扯长声音,“卖糕点嘞,好吃又便宜的糕点嘞。”
她的嗓子还没变声,依旧是小娃子的声音,软软的,吆喝起来,特别的抓人耳朵。
有听到吆喝的人,哪怕原本没计划买糕点,也会忍不住往这边看两眼。
苏半夏是谁,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不由得吸引人靠近。
声音和容貌,在集市上,绝对是吸引客人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只要有人过来,苏半夏肯定会想办法让人买下他们准备的糕点。
价格又不贵,而且还好吃,怎么可能不会心动呢。
回头跟苏三祥和刘桂花说了一句,“看好了。”
说完,扬着灿烂的笑脸,招呼凑过来看的人。
“好吃的糕点,好吃的米糕嘞。”
分别取出来一个,用竹刀切成小小快,放在盘子里,呈给围过来的人尝试,“免费试吃,不用钱的。”
听到免费两个字,自然会有很多人伸出手。
考验人的时候到了,她的避免同一个人拿走好几块。
一块米糕是不贵,但有些人,总是喜欢占便宜的。
苏迎春做的米糕很实在的,一块米高切成二十份,每一小块还是有些分量的。
刚好分给了围过来的人还多出来三块,苏半夏便将剩下的三块给了苏三祥和刘桂花各一块,苏迎春一块。
“各位觉得怎么样,好吃吧,这么好吃的米糕,只要三文钱一块,真的超级便宜,买到就是赚到,绝对不会吃亏的。”
苏迎春出品,跟县城里的大师傅都有的一拼。
有些人也是吃过米糕的,一直觉得米糕的味道都是那样子,在怎么做都不可能带来惊喜。
但今天的米糕,还是让他们吃到了不一样的味道,忍不住要买,“给我来五块。”
三文钱一块,很便宜,买了确实不吃亏。
“客人,给,五块米高,诚惠,十五文。”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有第一个人都买就会有第二个人购买。
第一批围过来的十七个人,每个人都带走了几块米糕。
尤其是早饭没吃饱或者还没吃过早饭的,拿到手便忍不住吃了起来。
开蒸笼的时候,米糕的香味随着蒸汽散发出去,原本没多少兴趣的人也忍不住想要过来买一块尝试一下。
试吃打开了市场,后面自然是没有试吃环节的,有人带了头,不担心没客人。
苏三祥和刘桂花在后台,看着前面吆喝、招呼客人一气呵成的苏半夏,自惭形秽中。
他们很没用,一点点小事都做不好。
招呼完一批客人,苏半夏回头看了一眼后方的爹娘,看着两位大人低着头不知道在做什的模样,她…… 这样不行,他们两个必须学起来。
而且,苏三祥的厨艺也不错,总不可能让苏迎春一个人在做。
他们的计划里,以后还是要开个店铺的。
再说啦,总有一天,苏迎春会遇到她的未来相公,嫁人的。
她支持苏迎春嫁人之后依旧出来做生意,但是,苏迎春怀孕的话,难道还要她出来里里外外忙碌吗?
爹娘必须给她扛起来。
今天不行,回去培训。
感受到苏半夏的视线,苏三祥和刘桂花抬起头来,刚好跟她对视上,随后飞快的低下头,不敢再看。
翻了个漂亮的白眼。
苏迎春做的米糕两个大蒸笼,总共是三百块的样子,在苏半夏的努力之下,用一个半时辰全部卖了出去。
米糕卖完,手工。
回去的路上,知道自己没用的苏三祥和刘桂花两人,一直沉默不语。
除了来回发挥了一点体力上的作用,两位父母,几乎没用。
下午,针对两位大人的无能行为,苏半夏给他们来了一场培训。
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多多磨练,顶上去,总会有能派上用场的一天的。
接连五天,他们都在集市上摆摊卖米糕。
苏三祥和刘桂花两人,也从第一天的完全僵硬到能分担一些工作。
连着卖了六天的白米糕,在第七天,苏迎春终于开始做别的口味的糕点。
因为要增加别的糕点,且米糕之间具有互补性,因为白米糕减少一百块的量,加上了苏半夏心心念念的马蹄糕。
比起白米糕,马蹄糕更得苏半夏的心。
请苏迎春多做了一点,多出来的不卖,她自己要吃的。
妹妹的请求,姐姐肯定满足,计划做二十块的马蹄糕,在苏半夏的要求下变成了五十块。
卖不完的话,统统留着自己吃。
新增的品种有五个,马蹄糕、萝卜糕、红豆糕、绿豆糕和芝麻糕,每种二十块。
比起单纯的白米糕,新增的四种糕点价格往上增加了不少,尤其是苏半夏最喜欢的马蹄糕,直接提升到了八文钱一块。
成本就在那里,她定的价格真的不贵,两块马蹄糕能赚一文钱而已。
萝卜糕四文钱一块,红豆糕和绿豆糕五文钱一块,芝麻糕六文钱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