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2章 第 42 章(1/2)

水上走了几日, 建康城便遥望在前了。

高桓早早候在渡头,等着接萧永嘉和洛神。

从出嫁那日始, 到今日回来,中间其实不过也就个把月的时间。

但在洛神的感觉,却仿佛相隔甚远了。

坐车进城,透过望窗朝外看去, 片片熟悉街景,叫她不禁感慨。

几天前,那种被牵出了的离绪, 渐渐还是淡去了。

心底里,终究还是期待的。

毕竟,终于又回到她最熟悉的家, 能再次和最爱自己的父母一道生活了。

先前,洛神出嫁的当夜,萧永嘉便回了白鹭洲。今日将女儿从京口带回,高峤是知道的, 传了话, 说自己会早些回来,叫长公主也回府, 和女儿一道用个饭。

高峤今日果然早早地回了, 父女相见,十分欢喜, 家宴上, 说不尽的天伦之情。

饭毕, 也不过才戌时,天却黑透了,因时令也已十一月,外头体感寒意,萧永嘉却叫人备车,要连夜回白鹭洲去。

洛神苦劝,高峤亦开口挽留,萧永嘉方勉强住了一夜,次日一大早,便要动身出城,问洛神住哪边。

一边是父亲,一边是母亲,洛神两边都舍不下,心情陡然沮丧。

昨夜回到家中的那种喜悦之情,在这一刻,荡然无存。

她立在那里,沉默不语。

阿菊望着她,神色亦是感伤。

高峤迟疑了下,上去对萧永嘉道:“阿令,你随我来。”

萧永嘉看着丈夫的背影,终还是迈步跟了上去,两人前后进了屋。

“何事?”萧永嘉冷冷问。

“我知你厌我至极,本也不会迫你勉强和我相对。但阿弥出嫁,刚回家中,你可否住下?”

高峤的语气里,隐隐带着恳求,以及,几分无奈。

萧永嘉和他对望了片刻,脸色终于慢慢有些缓了下来。

“也罢,我是为了女儿。”

高峤神色一松,微笑道:“多谢你了。我若有哪里叫你不满,你尽管说出来,我能改,必会改。阿弥如今已大,不比从前,我也不想因你我不和,叫她夹在中间为难。”

萧永嘉看着对面的丈夫,丹唇唇角紧紧地抿着,抿出一道固执的纹路,忽然,眸底似掠过了一道悲伤之色,却稍纵即逝。

“不必说这个了,”她淡淡一笑,“我懂你所指。我住下便是了。”

她转身要去,被高峤又叫住了。

“阿弥出嫁了,我也不便问她夫妇相处之事。她和你亲近,可有对你提及李穆待她如何?

萧永嘉想起阿菊告诉自己的一些女儿和李穆的房中之事,拧了拧眉。

“他娶到了我女儿,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何敢待她不好?”

高峤叹息了一声,颔首。

“阿弥可有说回来会住多久?”

“自然不会再回了!”萧永嘉冷冷地道。

“想叫我女儿做李家人,那也要看那个姓李的,他有没这个命!”

高峤神色复杂,沉默了片刻,慢慢转身,走了出去。

母亲终于还是留了下来,晚上,父亲也没再去睡书房。

他们关起门来到底如何,洛神不得而知,但至少白天,表面上看起来,两人的关系,比从前缓和了许多。

这令洛神感到了一丝欣慰。

但她的心底深处,却又没有真正得到释然后的那种快乐之感。

倒是在李家的那些天,除了对着李穆叫她浑身难受之外,只要李穆不在,和卢氏阿停在一起的时候,洛神反而感觉到自己最是轻松。

高氏嫁女一事的余波,至今还没消散,依旧是建康高门贵妇在背后议论的话题。

萧永嘉心知肚明,故没有特意传出女儿已被她从京口接回的消息。洛神更不会主动出去交际,每天只在家里,过着平静的闺中生活。

如此过了几天,兴平帝大约还是知道她回了建康,遣宫人给她送来了两篓南方进贡的鲜果和一块华阳茶。

华阳出上好贡茶,但所制的茶饼,需新鲜饮用,放置久了,便失其味。

恰好昨夜,建康下起了今年入冬的第一场雪。

雪是金陵细雪,轻丝簌簌,扑向帘隙,浑不似洛神小时曾读过并为之神往的北方的“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但梅树枝头,依然还是沾了一层初雪。

她收集了些,静置一夜,得半罐雪水,当日午后,便将萧永嘉请至雪轩,亲手烹茶,母女共饮。

外头白雪绒绒,轩内暖炉如春。萧永嘉卧于榻,闲闲地半靠着一只隐囊,青眉朱唇,望着女儿煮茶。

洛神净手,卷起衣袖,露出皓腕,取银刀切下一小块茶饼,放入一只玉盏,以臼慢慢碾碎,待雪水渐沸,冒出了只只鱼眼细泡,便投茶入内,渐加香膏,煮沸稍凉,点几滴甘露,最后以茶盏盛放,亲手托到了萧永嘉的面前,笑道:“阿娘请用。”

萧永嘉笑吟吟地接过,闭目闻了一闻,再轻轻抿一口,赞道:“煮得极好。不逊我从前出嫁前在宫中饮过的茶师之烹。”

洛神端起自己那杯,饮了一口,也笑道:“阿娘,能和我说说,你当年如何嫁给阿耶的吗?”

萧永嘉一顿,瞥了眼女儿,面上笑容依旧,却道:“这有何可说的。多少年了,我都忘了。”

洛神慢慢放下茶盏,凝视着母亲。

“阿娘,我很早就想知道,你和阿耶何以会处成如今这般模样?我问过阿菊不知道多少回,她只道不知。我知她知晓,不过不和我说罢了。”

“许司徒与司徒夫人交恶,乃是为了许司徒纳妾,夫人不喜。阿耶是个好人,这许多年来,身边更无半个旁的女子,又一心操劳国事,我很是心疼。”

“阿娘,你到底为何不喜阿耶?”

洛神向着母亲,终于问出了已经埋在心底很久的这个疑问。

萧永嘉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坐直身子,放下了茶盏。

“阿弥,你今日请我饮茶,原是为了这个。”

她笑了笑。

“你阿耶是个好人。但阿娘告诉你,和他这许多年,阿娘唯一不后悔的一件事,就是生了你。只要你往后能过得好好的,阿娘什么事都肯做。”

她重新端起茶盏,敛眉,轻轻吹了吹浮在里头的一缕碧叶,对女儿一笑。

“你若再问这个,我便走了。”

在心底萦绕了很久的话题,才刚开了个头,就被母亲给斩断了。

洛神只得收了话。

下午过去,雪止。

昨夜,加上今日一个白天,庭院的地上,也积了一层薄薄的白。

傍晚,洛神坐在半开的南轩窗前,临着一张碑拓。

樱桃和几个年纪小点的侍女,跑到院中,堆起小雪人。叽叽咕咕的笑声,不断传来。

寒气丝丝从窗里透入,坐久了,握笔的指尖,微微有些发冷。

她放下笔,呵气,搓了搓手。

琼树送来一只白狐皮的暖手。

洛神双手兜在里头,叫琼树不要关窗,依旧坐在那里,望着外头侍女们在雪枝下跑来跑去的嬉闹身影,渐渐出神。

午后,母亲那一句“只要你往后能过得好好的,阿娘什么事都肯做”的话,令她忍不住想起了李穆。

想起李穆,难免也就想起他临行前那晚,二人相处之时的情景。

以及,他对自己说过的话。

她自然不会盼他败仗。

并且,在她的意识里,她也总觉,像他那样的一个人,必是能够打胜仗的。

这是一种直觉,不带理由。

也不知他如今领兵到了那里,战况如何了。

洛神神游之际,忽听外头道:“六郎君来了。”

洛神转头,看见高桓在槛外跺了几下脚,除了靴上沾着的雪泥,唤了声“阿姊”,跨槛而入,便露出笑容,起身要迎。

高桓摆手,叫她坐那里,自己走来坐到她的对面,凑过来看了眼她临的帖,赞她字写得好,男子也比不上。

洛神一笑,叫琼树送上茶点,两人闲话了几句。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