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三节 招揽(1/2)

大夏京都,今年的刀兵之灾,并没影响到京都的繁华。在普通民众心里,战场离他们很远,并不需要担心什么。甚至面对一些逃荒而来的流民,京都民众还有些厌恶与嫌弃。或许,这就是身处京都的优越感。但是对于京都的文武百官来说,这几日他们有些惶惶不安。因为昱宁帝病重的消息,这一次没有刻意隐瞒。目前京都的朝政大权,都集中在相国于禁的身上。

相国府内,于禁眉头紧缩微闭双目,思索着昱宁帝撒手之后,尽可能会出现的一切危机。别看太子德章已经是继承大位的不二人选,但眼下七皇子德隆手握兵权,不管他有没有上位的野心,于禁都要防备一手。更何况,太子德章随军出征,至今未有斩获任何功绩。两大营兵马聚集双封山一侧,虽然小打小闹的打了几仗,都是互有输赢算不得功劳。一旦西侧再创新功,这些功劳可就算在七皇子德隆身上了。

于禁正在琢磨着,高之赞来报,“相爷,兵部侍郎朱文俊大人来访。”

“朱大人?快请。”于禁说着站起身,整理了一下朝服。

这些日子两人交往甚密,对于这位接替冯准的兵部侍郎,于禁渐渐生出好感。

于禁站在厅堂门口,看到朱文俊走了过来,热情的迎接道,“朱大人,为何今日这么清闲,快请进。”

“相国大人,我可不是躲清闲来的,因有紧急军务向大人禀报,特来打扰大人清静。”

“紧急军务?”于禁心中一紧,“怎么,两线战局出现了状况?”

“是西面。”朱文俊沉重的说道。

“快请进,进来慢慢说。”

两人来到厅堂,朱文俊这才说出最近战报,“刚刚收到澜都城的战报,日前西越大军对我澜都城发起了总攻。虽然城池保住,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伤亡。”

“伤亡多重?”于禁紧张的问道。

“连损带伤,退出战斗序列的近十二万。”

“什么,十二万?”

于禁听着不禁一哆嗦,这个数字几乎等于是被灭了半个大营。有时候,整个战局下来,也不过一二十万人马的伤亡,这个数字可真有点动摇大夏的根基。

朱文俊叹息一声,“这还不算,据战报上说,历都城段琅身受重伤昏迷不醒,而方继业遭受重创之后也是大病在身。这样下去,恐怕西线危也。”

于禁眼神一眯,“段琅也遭受重创?那现在岂不是,整个西部都在一个不懂军务的七皇子手里?”

“按照正常推论,现在主持大局的应该是七皇子德隆。所以,下官担心西线的安危。韩平子诡计多端,连方继业都不是他的对手,七皇子德隆怎么能抵抗的住。更何况,西越的后备兵马即将跨越两界山。一旦澜都城和历都城防御不住,咱们只能在下关口跟他们决一死战了。”

于禁一听,心中顿时拔凉,下关口并不是唯一通往京都的要道。即便在下关口堵住西越大军,他们完全可以向北绕道而来。

“朱大人,按你的预测,他们能挡住西越大军的希望有多大?”于禁问道。

“这不好说,澜都城不利于防守,两翼都可以通过。但历都城不同,整个城池横跨东西要道,只要历都城能够抵挡住,咱们的反扑就大有希望。日前征召的新军正在加紧集训,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西越必败无疑。”

“好,那就以陛下的名义通告七皇子德隆,让他务必守住历都城。一旦历都城失守~削他的皇室权利。”于禁冰冷的说道。

朱文俊一听,不禁吓了一跳,“相国大人,这~恐怕不妥吧。众所周知,昱宁帝非常宠信德隆殿下。这样的通文一下,万一陛下得知,恐怕~!”

于禁摇了摇头,“没有什么恐怕,这一次,陛下或许~。”

于禁没有说下去,朱文俊心中微颤,看样子,这天下变更已经为期不远了。

“好!那下官就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向历都城颁布。不过,陛下的玉玺,还需相国大人来加盖。”

于禁点了点头,“朱大人尽管去做,其它事情老夫帮你定夺。”

“多谢相国大人,下官告辞!”朱文俊说着站起身。

于禁亲自把朱文俊送出府外,看着朱文俊骑马远去,于禁回头吩咐了一声,“备车,老夫要进宫。”

这几日于禁心中有些不安,他必须要让德章太子即刻回京。昱宁帝随时都有驾崩的危险,国不可一日无主,只有让德章坐在龙椅上才算安宁。否则一旦出现了意外变化,于禁也不好掌控大局。

皇宫暖阁之内,这一次昱宁帝的病倒,与上次不同,暖阁内外并没有设置重兵把守。毕竟上一次昱宁帝是突发情况,而且身子不能言语。这回的病重,虽说经常陷入昏迷,大多数还是处于清醒的时候。

老太监卫侗看到于禁来到暖阁,拱手招呼道,“相国大人,可有要事见驾?”

“卫总管,陛下可否清醒着?”

卫侗点了点头,“槐大人正在里面。”

“有劳卫总管帮老夫传一声,老臣有要事见驾。”

“相国大人稍等。”卫侗躬身说完,快步向里面走去。

不大一会儿,卫侗走了出来,“相国大人,陛下宣召。”

于禁点了点头,迈步向里面走去。暖阁之中,整个阁层都充斥着一股药味。枯瘦的昱宁帝躺在卧榻之上,青巾蒙面的槐大人站在一旁。

于禁上前一步,轻声说道,“臣~于禁,叩见陛下。”

槐大人却接口说道,“于大人,陛下说了,以后再来不必拘礼,有什么事情就坐在床边上说吧。”

“谢陛下隆恩。”于禁说完走的卧榻之前,看着比自己还年轻不少的昱宁帝,于禁心中不免有些唏嘘。或许不就得将来,自己也将变成这样。

昱宁帝呼吸还算均匀,微弱的问道,“于爱卿,可是边关有事?”

“陛下,臣有两件事要奏。”

于禁说完,犹豫着该不该把澜都城失礼的消息告诉昱宁帝。他担心,万一昱宁帝经受不住刺激,那可就麻烦了。

于禁略一思索,接着说道,“陛下,刚刚收到战报。双封山一侧,我大夏兵马连番告捷,看来用不了多久就能击溃西宁和南平的联军。两位主帅坐镇,太子从中起到了非常巧妙的调和作用,南线的大捷,太子殿下功不可没。”

昱宁帝一听,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德章皇儿干的不错,朕很欣慰。能调和两个战区主帅,德章成熟了不少。”

“是啊,太子殿下穿针引线,两大战营齐心合力,这才是我大夏之福。不过,西线那边~有些小小的失利。方继业兵马调配失误,导致西越大军乘虚而入,虽说最后抵挡住了西越兵马,但损失不小。而且,历都城段琅也身受重伤。”于禁婉转的说道。

昱宁帝眉头微微一皱,愣了半天,昱宁帝才叹息的说道,“西越韩平子,果然名不虚传啊。”

“陛下,鉴于目前的局势,臣以为,当责令德隆殿下,坚守住历都城。只要能保住历都城三个月,我大夏新军必然成事。到时候,六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定可解我大夏之忧。”

“于爱卿,这些事情,你斟酌着去办吧,朕信得过你。”

“多谢陛下隆恩,臣会责令兵部,以陛下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告知德隆殿下。另外,臣还有一事。”

“说吧。”

“陛下,日前南线战区略微安定,臣一个人执掌朝政也有些力不从心,臣以为,还是宣太子殿下回朝为好。这样一来,臣工也可安心。”

昱宁帝闭上双目微微沉思一下,他明白于禁这是要安排他的后事了。身体到了这种地步,昱宁帝不但想把太子德章招来,更想把七皇子德隆也宣进京都。生老病死在所难免,到了最后时刻,昱宁帝反而想让几个儿子都在身边。

“准奏!”昱宁帝轻声说道。

昱宁帝没有告知让德隆也回来,他觉得西线刚刚受创,还是让德隆先驻留一段日子。等自己身子好一点,再让他回来。

于禁两件心事达成所愿,简单说了说朝中之事,起身告辞。不过,于禁并没有离开皇宫,而是站在暖阁之外停留了片刻。

不大一会儿,槐大人从里面走了出来。于禁看了看,轻声问道,“陛下睡下了?”

槐大人点了点头,“于大人,你找我有事?”

“槐大人,西线的情况,想必你已经很清楚吧。”

“不错,我比兵部知道的要详细。”

“那~槐大人可给陛下禀报了?”于禁看着槐大人问道。

槐大人微微摇了摇头,“跟于大人想的一样,陛下恐怕受不住这样的消息,所以,我也在隐瞒着。”

“很好,你我这样做,并非为了私利,而是为了我整个大夏。槐大人,说句不好听的话,陛下的时日不多了。身为臣子,也是想让陛下多驻留一段日子。另外,老夫身为相国,也很想听听槐大人今后的打算。如果有什么需求,老夫会尽可能的帮着槐大人。”

于禁说完,槐大人不禁有些吃惊,他早已做好了隐退的打算,听于禁的口气,好像还想重用他。

“于大人,不知你对我侦辩司~有何安排?”

“槐大人言重了,老夫怎敢安排侦辩司。要说安排,也只能是未来之君。这些年来侦辩司劳苦功高不计私利,就这么废弃当然可惜。如弱槐大人不嫌弃,想必太子殿下定会继续仰仗槐大人之力,协助殿下治理好这大夏江山。但不知,槐大人意下如何?”于禁期待的眼神看着槐大人。

“这是~于大人的意思,还是太子殿下的意思?”槐大人反问道。

于禁呵呵一笑,“当然是太子殿下之意,于某只不过是替殿下跑跑腿,对于招揽槐大人这样的大贤,也唯有未来之君才配。”于禁恭维了一句。

槐大人轻微叹息了一声,“整个侦辩司遍布大夏江山,真要是这样废弃,实在是可惜。老夫把后半生精力都放在了侦辩司,也不想就这么看着它倒掉。容我再考虑考虑,会给于大人一个满意答复。”

“好,老夫期待能与槐大人,继续辅佐这大夏江山。有槐大人鼎力相助,我大夏势必会稳如磐石。那老朽先告辞了,恭候槐大人的答复。”

槐大人也拱了拱手,“先谢过于相,请!”

两个人说完,一左一右离开了暖阁。暖阁之内,老太监卫侗默默的走了出来。刚才的话他听的一清二楚,眼看着昱宁帝要撒手离去,没想到连槐大人都在找退路。一想到自己的晚景,卫侗不禁觉得有些凄凉。他知道,德章太子无论如何也不会重用自己。能放他回故土养老,已经是很不错的结局了。

大夏京都,兵部以天下兵马大元帅昱宁帝的身份,向两大战区下达了不同的旨意。南部战区,不但受到了嘉奖,还责令太子德章立即返回京都。而西部战区,不但口吻严厉,甚至责令七皇子德隆坚守历都城,没有旨意不得回京。

大夏西宁城,西宁侯赵立这些日子也是颇为烦闷。南平大军掠夺了众多城池,现在已经萌生退意。陌坤老奸巨猾,他可不想平白无故的帮着西宁侯赵立驻守双封山。这次的战事,南平国该得到的都得到了,虽然也有损失,但对于掠夺的众多财物粮草来说,两三万的战损根本不算什么。所以,陌坤向西宁侯赵立提出,要么以两座城池为代价,换取南平大军的支援。要么,他们退出边关,不再参与双方的战事。

西宁侯赵立烦闷无比,面对陌坤的无礼请求,他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西宁侯府之中,赵立找来几位近臣,正商议着此事。

南部大营主帅何夕亮一听,当即反对道,“侯爷,边关的城池万万不可交给南平。双封山固若金汤,即便缺少南平大军的支援,咱们一样可以守得住。一旦边关交给他们,将来南平万一对我西宁有所觊觎,失去了边关天险,咱们很难守得住。”

白若空却反驳道,“何将军,您不能光顾着眼前局势。要知道闫发成和马如正的两大战营,并未发起强攻。万一咱们守不住双封山,西宁城可就面临着大军围困的危机。更何况,据我所知,大夏目前征召六十万兵马,正在加紧集训。咱们西宁地多人稀,到时候拿什么抵挡大夏六十万兵马。如果能用两座城池,换取南平大军十年的驻守,这对我西宁来说,利益远远大于弊端。”

“白总管,非我族类必有异心,谁又能保证,南平不会把我们西宁吞并。”

“何将军,虽然有所顾虑,但保留着西宁对南平来说百利而无一害。有咱们西宁的存在,可以缓冲南平与大夏的正面交锋。一旦咱们西宁不存在,南平将直接面临大夏的威逼。陌坤心里很清楚,将来大夏缓过劲来,绝对会报此一箭之仇。另外来说,只是坚守双封山对咱们极其不利。必须借助南平大军,突破大夏防线,把他们赶出五粮城以北。只有那样才符合我西宁利益,可与大夏分割而治。”

“白总管,你说的轻巧,但实施起来谈何容易。别忘了,大夏还有西部大营与历都城的兵马。侯爷,末将以为,不可贪多,先占据双封山以南大片城池为好。”

西宁侯赵立也颇为头疼,但是,他还是觉得何夕亮说的在理。

“何将军,南平大军一旦撤离,我西宁兵马,可否能守得住双封山?”西宁侯赵立问道。

“末将不才,哪怕血战到底,也不让大夏兵马踏足一步。”何夕亮保证的说道。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