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天边那抹霞 (96~100)
——我的生活随想录节选 人生专列迎来新成员,它们是奋进号(轻舟已过万重山)、和谐号(天边那抹霞)和幸福号(人生短章轻歌曼舞朝霞满天)。
欢迎免费乘坐,体验人生多态。
若能留下金玉良言,帮助专列完善改进,专列人员感激不尽。
谨遵圣贤教诲,每日三省吾身。
一时一地所思,权作抛砖引玉。
若有思之不当,敬请指正为盼。
96.
含蓄有含蓄美直白有直白好 唐宋元明清,佳句千古传。
那些许许多多千古传唱的诗句直白的连小孩子都能看懂。
我的欣赏能力只允许我看这样的诗句。
至于那些深奥的诗句我只能敬而远之了。
朗朗上口便于口口相传的诗句来者不拒,其中散出的语言美和思想性直指心灵,读来无不酣畅淋漓。
空口无凭,有例为证。
摘录几句,权作佐证。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此这般举不胜举。
你知道的也许远比我多,我就不再啰嗦了。
直白的东西竟然也具有生命力。
97.
以少胜多 历史上有过多次以少胜多的战例。
文学创作上也有过很多以少胜多的奖励。
瑞典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
特朗斯特罗姆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托马斯一年只写三诗,一诗能写十年。
迄今为止,包括他中风后所写的所有作品加起来只有2oo。
他是心理医生,能养家糊口,不用为钱写作,也不曾让其创作风格应时而变。
他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沉静,不受外界喧嚣的纷扰。
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词称他“通过其凝练,通透的意向,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途径。”
他的诗被称为“小孩子都能读懂的诗”
。
98.
陶潜来看我 挪威诗人豪格(19o8~1994)出生于挪威一个著名的果树之乡,这里的人们日子过得既简单又朴素。
豪格自然也不另外,打心里喜欢这样的生活。
劳作,读书,写诗贯穿于他的一生,他的诗一如他的生活,简单,朴素,朗朗上口。
豪格从未想过出名,也不希望宁静的生活被人打扰。
自从他接触了中国诗后,就被中国古诗的简洁,朴素,深邃深深地吸引了。
他现在却特别想见一个人。
他在诗中说:“假如有一天/陶潜来看我,我要/给他看看我的樱桃树和苹果树/他最好春天来/在果树开花的时候。
然后/我们在阴凉处坐下,喝一杯苹果酒/我可能给他看一我的诗......”
豪格一生从未离开过家乡,但他的精神神游世界,穿越了时空和陶渊明交汇到了一起,惺惺相惜,心心相印。
99.
三句话九十八 一篇作文三句话,竟然得分九十八,不知是不是神话,或有没有听错啊?
如果时光倒回到八十年前的193o年,查阅文学史书,还真查到一位。
他的名字叫臧克家。
当时年方25岁,报考国立青岛大学(现在的山东大学)。
适逢文学院院长,主考官闻一多主考。
闻一多出了两道作文题,告诉他任选一题。
臧克家两篇都写了,其中一篇题目叫《生活杂感》。
就是这篇杂感,他写了三句话。
说是三句话,其实是一句三行。
也就是这一句三行竟然把主考官打动了(现在洋洋千万言也很难打动一个人啊)。
闻一多大笔一挥破格录取了他,尽管数学是零蛋。
如此的好运,怎么偏偏是他臧克家碰上了呢?
要知道,现在写东西,许多要过数字关(谁叫现在是数字时代呢)。
过不了关卡,一切免谈。
生活本该顺其自然,限制多了,框架繁琐了,许多大师级人物就窒息了。
附:《人生杂感》 —臧克家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
1oo.
简洁的一代 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启功(1912~2oo5)说:“行文浅显,做事诚平恒。”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阔别祖国数十载,至今能说一口普通话,平时的衣着打扮,家庭布置与生活习惯,依然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
他说:“中国就在我的血统里面,不管到哪里生活,我的根还是中国的根。”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理念在他身上得到完美体现。
世界著名化学家约翰.
道尔顿自幼是虔诚的贵格派教徒。
该派信奉和平主义,衣着简单,言语简朴。
他把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他的科学兴趣上,甚至终身未娶。
有人曾问及他终生未娶的原因时,道尔顿说:“我没有时间,脑子里全是三角形,化学过程和电学实验,哪有时间去想其他的事情。”
正是他心无旁骛,胸无杂念地投身到科学兴趣中,道尔顿为人类做出突出贡献,1822年被英国皇家学会选位会员;1832年被牛津大学授予博士学位;1833被剑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并被推举为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
因为简单,所以他们走得更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