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一回 情孽难消 独上天山拜魔女(1/4)

尘缘未断 横穿瀚海觅伊人 “真是怪事,她怎认识我呢?”

凌未风也是这样地想。

他进了静室,参见师父之后,简略地报告了下山之后的经历。

晦明禅师手捋银须,点头说道:“你很好,不负我一番心血!”

凌未风道:“还望师父教诲。”

晦明禅师问道:“你已见着那红衣少女了?”

凌未风应了一声。

晦明禅师道:“她是白发魔女的关门弟子,连她在内,同你一辈的共有七人,只余了石天成一人没有学剑,其余六人再加上易兰珠,你们七人倒可以称为天山七剑呢,只可惜你的师兄早死,骸骨也没有运回!”

“天山七剑”

之名连凌未风也还是第一次听到,正屈指细数,晦明禅师道:“我和白发魔女分居天山南北两高峰,卓一航则在天山一带游侠,居无定所。

我们三人,传下的天山七剑,只你全都见过,其他的可没这福分了。”

凌未风一算:“自己的两个师兄杨云骢和楚昭南,再加上自己替师授艺的易兰珠,同门的共是四人;白发魔女传下两个徒弟:飞红巾与适才所见的红衣少女;卓一航也传下两个徒弟,石天成和骆驼峰的那个怪人;除了石天成之外,果然是七个人。”

他心念一动,正想师父何以知道自己见过卓一航的二徒弟?

(他见过石天成之事,在报告下山几年的经历时,已讲了出来)。

晦明禅师已先自笑道:“闻你身上的香气,想你已到过骆驼峰了,辛龙子脾气古怪,你们大约交过手了?”

凌未风这才知道那怪人叫辛龙子,“嗯”

了一声,说道:“我起先不知道他就是卓师叔的徒弟,后来虽然猜到,但已打到骑虎难下……”

晦明禅师截断他的话道:“你应付得了他的怪招?”

凌未风道:“侥幸打个平手。”

晦明禅师沉吟半晌,慨然说道:“七剑之中,正邪都有,你的大师兄最得我心,可惜早死,你的二师兄中途变节,只有望你将来清理师门了。

辛龙子介乎邪正之间,我早已闭门封剑,白发魔女不愿管他,也只有望你将来把他收服了。”

凌未风心想:白发魔女嫉恶如仇,人又好胜,连师父她也要两次找来比试,为何却容得辛龙子在天山撒野?

但他知白发魔女与师父颇有芥蒂,不敢发问。

晦明禅师喟然说道:“你承继你大师兄的遗志,总算不辱师门。

天山剑法,全仗你把它发扬光大了!”

凌未风垂手听训,晦明禅师又道:“白发魔女与我虽有过节,我却很推重她的武功。

她这次派关门弟子来见我,大约这段过节也可揭过了。”

凌未风道:“原来那红衣少女是她派来的,不知怎的却知道弟子名字?”

晦明禅师道:“那我就不知道了。”

叹了一声又道:“色空两字,真难勘破,我也料不到白发魔女年将近百,还记得少年事情,她派人见我,要问你卓师叔的遗书。”

凌未风暗暗称奇,心想:莫非她和卓师叔是一对少年情侣?

晦明禅师又道:“你卓师叔脾气也很古怪,他到天山几十年,从未对我谈过少年之事。

临死之前,却忽然留下一个锦匣给我,说道:若有人取得骆驼峰上那两朵‘优昙花’前来见你,你可将这锦匣交他拿去见白发魔女。”

凌未风心念一动,问道:“这两朵优昙花是不是一红一白,大如巨碗?

传说六十年开花一次,可令白发变黑,返老还童?”

晦明禅师道:“有此一说,不过未必如此灵效,大约是比何首乌更珍贵的药材罢了。

这种花六十年才开一次,有谁有此耐心守候?

而且又不是什么仙丹,纵有奇人异士,也不愿花如许心机,去取这劳什子。”

凌未风禀道:“弟子有位友人,此次机缘凑巧,倒取来了!”

当下说了张华昭在骆驼峰上获得“优昙花”

的经过,并代他们求见。

晦明禅师沉思半晌,说道:“我闭门封剑,已六十多年,本不愿再见外人,但我与你此次恐是最后一面了,见见你们年轻一辈也好。

你就把他们引来吧!”

晦明禅师步出禅堂,凌未风已把桂仲明他们引进。

桂仲明等人得见此一代剑法的大宗师,既兴奋,又自怯,倒是晦明禅师极喜有为的后辈,叫他们不必拘束,各练了一套本门的剑法,桂仲明的是“五禽剑”

,张华昭和冒浣莲练的是“无极剑”

,晦明禅师笑道:“在后辈之中,你们的剑法也算是难得的了,五禽剑以刚劲见长,无极剑以阴柔取胜,各擅胜场。

若能刚柔互济,在变化之间再精益求精,那便更好。”

当下指点几处窍要,桂仲明等三人一齐拜谢。

晦明禅师取过桂仲明的宝剑,弹了几下,喟然叹道:“想不到今日复见此剑!”

对凌未风道:“我年轻时曾是熊经略(廷弼)的幕客,他取黑龙江的白金练剑之时,我也在场。”

当下又指点了桂仲明几手使剑之法。

凌未风忽插口说道:“他这口宝剑几乎给他的师叔夺去呢!”

晦明禅师道:“是吗?”

桂仲明道:“他一见我就要抢这把宝剑,后来明明知道我是他的师侄,也还要抢,不知是什么道理?”

晦明禅师叹道:“辛龙子此人也是被你的卓师叔纵坏了,只是他的虔心毅力,倒是不错。

‘达摩一百零八式’我虽未见过,但据古老相传,里面有掌法与刀剑等用法,其中的剑法尤其精妙,听说只有三十三个招式,但却可回环运用,变化奇绝,往往一个招式就可变出许多招式来。

辛龙子想是练成了达摩剑法,但却没有宝剑,所以连师侄的剑也要抢了。”

桂仲明等人吃过斋饭,又和晦明禅师谈了一会,一轮明月,已到中天,晦明禅师忽然携了凌未风,带领众人出外。

天山月色是大自然的奇景之一,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就写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这样的绝句。

这时眺望天山群峰,在云雾封琐之中,给月光迫射,好像蒙上一层冰雪,月亮又大又圆,好像正正悬在头顶,伸手可摘。

众人沐在月光中沉醉赞叹,凌未风忽然觉得晦明禅师的手微微发抖。

凌未风悚然一惊,晦明禅师忽道:“人生百年,电光石火;本无一物,何染尘埃?

随心到处,便是楼台,逐意行时,自成宝相。

你若心中有我,不必远上天山。”

凌未风似懂非懂,急忙说道:“弟子愚鲁,未解禅义,还望师父教诲。”

晦明禅师道:“一落言诠,便非精义。”

冒浣莲心头一震,细味禅语,似是晦明禅师临别说法,点化愚顽。

合掌说道:“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人间魔障未除,又何忍自寻极乐?”

晦明禅师口宣佛号,赞道:“善哉,善哉!

冒姑娘妙解禅理,老纳承教了。

只是佛以千万化身普渡众生,老纳拍掌来去,虽无化身却也还幸有几个弟子。”

冒浣莲急忙跪下礼拜,桂仲明一点也不懂他们说些什么,瞪大着眼,看冒浣莲。

凌未风和张华昭也跟着跪下,桂仲明却还愕然不知所以。

原来冒浣莲细参禅意,猜度晦明禅师不久将坐化。

因此她说“人间魔障未除”

,劝晦明禅师多活几年,为人间除恶扬善。

晦明禅师却以“佛以千万化身普渡众生”

为答,意思说即以佛祖那样的大智慧,也要圆寂,只能以佛经真理,遍传世间,等于以千万化身,普渡众生。

我已过百岁,人无不死之理,留下的弟子,如能照我的话去做,生生不灭,那也等于我的无数化身了。

佛经虽是一种唯心的哲学,但也有可采的哲理。

凌未风跟着也悟出晦明禅师的意思,心中不胜惶恐。

晦明禅师笑着将他们拉起,说道:“何必如此?”

又对凌未风道:“天山绝顶苦寒,你将来愿否留此,听你自便,只是藏经阁里的书,有我的注解,还有一本拳经和一本剑诀,你必须替我保全。

时候不早,还是早点安歇吧。”

这一晚,大家都没好睡,凌未风心想师父硬朗如常,他虽然留下遗嘱般的偈语,想也是一般老人的常情,未必短期内就会圆寂。

想不到第二天一早,悟性就匆匆赶来道:“未风,不好了,师父已经坐化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