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85章 用人家的工艺打人家的脸(1/2)

第185章 用人家的工艺打人家的脸(求订阅) 谈判进入了僵局,大家只好先放松一下。

吉田正一这才将他带来的礼盒,交到方醒的手中。

方醒看了眼,脸色有点古怪。

里面是一个茶壶,两个杯子,都是铜打造出来的,金属感强烈,好像经过了千锤万炼。

乍一看,艺术感很强。

吉田正一还以为方醒不知道这锤起铜器的珍贵,不由介绍一番。

这也是推销、宣传他们传统文化的机会。

“方先生,这是玉川堂的锤起铜器,纯手工打造,还是大师级的作品。

是我们吉田君专程花大价钱给你带来的礼物。”

另外一名日本文物专家也附和道。

总之,这是他们国内很厉害的纯手工艺术品就对了。

他们怕方醒没重视到这件礼物的分量,所以多介绍了一些,让方醒感受到他们的诚意。

“呵呵!

你们不用再说。

锤起铜器嘛!

这我也知道,说起来。

你们这项传统艺术文化跟我国也有一些渊源。”

方醒笑道。

呃!

不是,怎么扯到你们身上了?

这可是我们日本的独特艺术文化呀!

“渊源?

有吗?”

有人不服,故意问了一句。

“怎么没有?

这是典型的宣徳色,是我国明朝铜器着色的一种技术。

你们敢说,这没有关系?”

方醒反问。

吉田正一略显尴尬,讪讪一笑道:“如果是着色技术,确实有些关系。

但锤起铜器,最重要的还是捶打的技术。

我们这艺术品的精髓,是将一块铜片打造成一件产品。

匠人们心灵手巧,制作时没有设计图纸,器物的尺寸全在脑中,铜片如何卷缩,全凭感觉。”

因为是整块铜片造型,浑然天然,既呈现出一种古朴美,又经久耐用。

如果是一只壶,那壶嘴不是拼接,而是长在壶身上,其密封性和热均衡性当然优于其他方法制作的壶。

方醒也没争论下去,笑了笑,将礼物收下。

“行,礼尚往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放心!

等你们走的时候,我也会回你们一份。”

方醒说道。

吉田正一等人连忙表示不用麻烦。

直播间的观众以为方醒要送自己国家的文物,也劝不要送了吧!

真要回礼,可以回点其他的,比如写幅字给他们就好了。

后续的谈判,方醒真不管。

次日,云雾村又进来了一群日本人,还带来了不少他们日本的媒体人员。

毕竟三大神器牵动着他们全国人民的心,媒体自然也想掌握第一手的资讯,怎么能少了他们媒体的身影?

来到云雾村之后,这些日本人被山村的景色迷住。

他们先拍摄云雾村,这次拍摄,他们没有用上阴间滤镜。

小小的云雾村,第一次出现在日本人的视线之中。

看到美丽的乡村环境,可把不少日本人看羡慕了。

尤其是他们媒体报道,这个村子还有金钱豹那么珍贵的野生动物出没。

这说明,人家的发展,同样注重环境保护,而不是他们媒体以前经常报道的那样糟糕。

中国地大物博,美丽的地方实在是太多,这是他们羡慕不来的。

“方大哥,在搞什么?”

许晴见方醒拿着一块铜片不断敲打,有点搞不懂这是干什么。

“这不是给人家回礼吗?

让他们瞧瞧咱们的技术。”

“所以,这也是锤起铜器?”

许晴惊讶。

直播间的观众也有点哭笑不得。

你确定这是回礼?

而不是打脸?

用人家的工艺回一件礼物,这骚操作,恐怕也就只有大佬你能做出来。

“操作是够骚的,但小心翻船呀!

人家那是百年老字号打出来的,品质肯定是杠杠的,要超越似乎有点难。”

“先弄弄看咯!

如果还不错,就回这件礼。

如果搞不好,咱也不去丢人,写幅字敷衍一下。”

…… 直播间的观众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方醒开始赶人:“行了,这里没什么好看的。

又有一群鬼子进村,你去那边直播,估计大家更乐意看。”

一句“鬼子进村”

,又把大家给逗乐了。

半天后,当许晴再次回到这里,看到方醒打造出来的茶碗、茶托、茶则,大家都惊了。

茶碗和茶托大家经常见,茶则就少见一些。

或许见过,但很多人不知道那玩意叫茶则。

茶则是汉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汉族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

在茶道中,把茶从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壶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

没有茶则,泡茶中茶叶量的多少就无法恒量。

艺术的介入,又让它成为摆放在茶席上独特艺术品,同时它也可以如紫砂壶那样,将诗书画印融入,成为一件综合艺术品。

茶则,可以说是茶桌上的一个亮点 “我的天!

那些花纹和图案也都是捶打出来的?”

大家不敢相信。

尤其是那个茶碗,碗的内壁都有精美的图案,在灯光的照射下,美轮美奂。

“这么好的东西,送给日本人,可惜了点。”

“没什么好可惜的,能打脸鬼子,无所谓啦!”

“大佬,有空也帮我打造一套呗!

这玩意看起来高大上,有档次。”

…… 方醒看了眼直播间,笑道:“给大家打造就算了吧!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